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付威 《电工技术》2014,(6):69-70
针对10kV分段备自投装置及110kV进线备自投装置拒动原因,从备自投装置的动作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备自投装置的逻辑缺陷及运维操作失误,并从逻辑策略及运维策略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颖 《电工技术》2012,(10):70-71
通过分析110kV备自投装置动作并保持22个变电站供电的情况,提出110kV备自投装置加装切负荷功能以及推进网络备自投建设的改进措施,以便在加大人力监控的措施外更有效解决供电可靠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芸生 《广东电力》2011,24(10):25-28,32
针对110 kV电网站端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以下简称备自投)装置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的广域备自投控制策略中提出了10 kV单母线分段、双分段四母线备自投,110 kV线路、站间备自投的启动判据和动作逻辑.对备自投装置之间、站端备自投与广域...  相似文献   

4.
结合佛山地区电力系统的情况,介绍一种适用于安稳系统的110kV线路备自投的应用,安稳系统动作远切110kV终端变电站造成主供电源失电时,该线路备自投不应动作,但由其它原因使主供电源失电时,备自投应能正确动作,常规的线路备自投不具备区分这2种情况的能力.同时该装置具备低频、低压检测闭锁备自投功能.总结110kV线路备自投的运行经验,对线路备自投在110kV变电站应用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琛  杜海红 《电工技术》2012,(5):57-57,67
分析某110kV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原因,指出这是由于自投装置没有判断出110kV母线无压是因二次空开跳闸引起的,且装置本身采样精度低.并提出优化备自投逻辑、提变装置采样精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纤通信交互式远方自投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10 kV电网联络线上一端停电时,原有变电站备自投装置无法实现远方自投功能,导致部分110 kV变电站和一端的220 kV变电站全站停电.研究了一种利用已有光纤通信通道传递运行状态信息、故障信息和跳合闸命令方式的备用电源自投方案.通过改造原有备自投装置,增加自投逻辑程序,加装光纤通信模块,实现与光纤网的接口.经在某110 kV电网中的应用与实施,很好地实现了串联电网远方备用电源自投.  相似文献   

7.
谌志强 《大众用电》2014,(11):23-24
<正>目前,深圳供电局常用的110kV备自投装置为DPR320AT数字式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它动作逻辑比较简单易懂,在电网中的应用也是日趋增多。所以,对于备自投装置原理的理解也逐渐重要。随着电网结构不断发展,接线方式越发多种多样,为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备自投装置的应用研究及改进日趋被重视。1 110kV备自投装置原理目前,深圳供电局110kV变电站(尤其是新投产变电站)接线方式以单母分段为主,每条母线上接2条110kV  相似文献   

8.
单主变220 kV变电站正常方式下,主变中压侧110 kV系统不和其它的220 kV变电站的110 kV系统环网运行,当主变110 kV侧失压时,将会造成本站110 kV母线及母线上所接的110 kV变电站全停.针对单主变220 kV变电站的运行特点,我们充分考虑与现有国产设备的兼容性,在对国产现有备自投装置硬件稍加改动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了单主变备自投,并编制了相应备自投装置充电、动作及闭锁方案.目前,该备自投装置已经投产运行两年,运行状况良好.该方案设计在全国尚属首次,应用前景广阔,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家庄变电站110 kV部分为内桥接线,备自投方式采用分段断路器自投与两条110 kV进线自投自适应方式,在对进线断路器进行手动分闸时备自投装置误动作.通过对备自投装置进行实地检查,认真分析,查找故障出现原因,针对该问题提出三种解决方案,采用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整改,将汇控柜内断路器就地操作把手摘除,避免就地操作,从而使备自投装置能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10.
备自投装置的正确动作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110kV备自投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110kV母线故障时备自投存在合于故障的风险、备自投跳闸的接入、TWJ接点的选取、备用线路有压延时放电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宁 《电工技术》2017,(2):68-68
通过分析110kV黄山变电站110kV备自投装置误动作事故,确定事故原因为对时装置故障及备自投定值整定问题,提出了防止备自投装置因对时装置故障及定值整定问题而误动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10 kV变电站备自投装置逻辑动作条件,以某110 kV变电站NS931型备自投异常动作为例,对备自投装置动作失败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影响备自投正确动作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为变电站的备自投装置缺陷处理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林瑞胜  覃栋 《广西电力》2009,32(4):25-27,52
为了保证逐步解开电磁环网后的广西电网220 kV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220 kV芦圩变安装南宁电网第1台220 kV备用电源自投装置.通过对外部开关量的重新定义和备自投动作逻辑的重新设计,将国电南自公司的110 kV 通用型备自投装置PSP 691改造成满足广西电网运行方式需要的专用型220 kV备自投装置.带负荷联合调试结果证明,改造后220 kV备自投装置满足220 kV双母线接线方式下,邕芦线、欧芦线、芦安线和母联在3种运行方式下互为备投的功能,防止了由于220 kV进线失电造成的220 kV母线失压故障.220 kV备自投装置有效地提高了芦圩变的供电可靠性和广西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某110 kV单母线分段接线变电站进线保护在110 kV线路故障情况下,误闭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以下简称"备自投")装置,导致全站失电事故。采用保护动作、断路器位置状态、电压等判据,提出针对110 kV单母线分段接线变电站110 kV进线保护闭锁备自投装置的继电保护改进逻辑方案,分析该方案在各种运行方式下进线保护闭锁备自投装置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案原理简单,动作灵活,能够有效区分本站110 kV系统故障,自适应启动或闭锁备自投装置,满足不同运行方式要求。  相似文献   

15.
蔡新雷  齐颖 《电工技术》2021,(18):133-134
对一起由110 kV分列母线近端故障引起的11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现场检查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动作报告、录波数据等,对事故中线路保护动作情况、备自投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变电站近端刀闸GIS室故障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而备自投逻辑设计未计及母线故障,母联开关合于故障后无法立即跳开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案例中由于配置了110 kV备自投装置,备自投装置的正常动作,导致事故范围扩大.对此,提出了优化备自投与保护交互动作逻辑及母联开关过流保护整定,对重要站点配置110 kV线路母差保护等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6.
110kV备自投装置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进线备自投的动作逻辑,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对110kV备自投装置在运用中的开关位置接点的引入问题和与安全稳定系统的配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110kV备自投装置在电网中的动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RCS-9652型远方备自投装置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广西电力》2007,30(1):60-61
RCS-9652型远方备自投装置是针对110 kV手拉手接线设计的特殊备自投,其特点是装置仅以本变电站的电压、电流值为判据,2个110 kV变电站的备自投装置在动作时间上互相配合,实现远方备自投功能。通过对其原理和动作逻辑的分析,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李睿  覃爽 《电工技术》2016,(12):93-95
变电站110kV进线备自投和分段备自投能够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功能,但由于逻辑设计原因,在特定运行方式下备自投装置存在功能完整性上的不足。根据110kV变电站运行方式和备自投功能的设计原理来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起110 kV备自投装置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相继故障时拒动的事故,通过分析备自投装置的充电条件以及断路器控制回路原理,找出备自投装置拒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智能化变电站备自投装置的充电条件和手动操作断路器闭锁备自投的回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110 kV电网联络线上一端停电时,原有变电站备自投装置无法实现远方自投功能,导致部分110 kV变电站和一端的220 kV变电站全站停电。研究了一种利用已有光纤通信通道传递运行状态信息、故障信息和跳合闸命令方式的备用电源自投方案。通过改造原有备自投装置,增加自投逻辑程序,加装光纤通信模块,实现与光纤网的接口。经在某110 kV电网中的应用与实施,很好地实现了串联电网远方备用电源自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