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常见的能量管理系统(EMS)、配电网管理系统(DMS)中前置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各种工作模式的全面分析,指出这些系统中由于资源和应用分配不合理,导致系统运行中的资源浪费、冗余设备不能正确发挥作用、丢失信息、不能解决多点故障、误发控制命令等严重问题。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按口值班工作模式,该模式不但能使系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能对所有资源进行监视,各采集设备按照集群方式工作使得负荷均衡,保证系统冗余设备之间的无扰动切换,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率。同时也为EMS、DMS中的其他子系统的多机冗余或其他信息通信系统的运行方式改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尤其受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影响,对配网管理系统(DMS)改善电能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能量管理系统(EMS)与配网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越来越多,DMS通过EMS进行控制操作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基于IEC104规约在EMS与DMS间的扩展应用,并通过遥控信息冗余校验的概念,给出遥控信息冗余校验判断策略,提出了EMS与DMS间数据交互和安全遥控操作的方法,实现EMS向DMS转发遥测、遥信数据。华东地区的应用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张烈忠 《供用电》1998,15(2):44-46
1 前言 近年随着用户对提高供电质量要求的日益高涨.不少国家对供电质量订出了崭新的控制标准和要求.设备供应商迎合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就必须为公用配电网提供包括配电管理系统(DMS)、电能管理系统(EMS)、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SCADA)、通信系统、继电保护和开关设备等整套产品系列.并为这些产品提供安装、投产及售后的综合性服务。本文论述了其中一个国际供应商为满足市场上的这些要求而开拓出一套具有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因特网进行电力实时数据通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我国电力行业近几年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 ,各级电力调度自动化 /能量管理系统 ( SCADA/EMS)、发电厂监控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 ( DMS)、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等纷纷更新换代 ,新设备、新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因特网 ( Internet)跨越了国界的限制和空间的约束 ,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信息交流和传输创造了无比便利的手段。笔者与有关单位合作 ,在某省调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 ( EMS)上进行了利用因特网通过 TCP/IP协议与 RTU通信的试验。试验证明 ,目前大部分网省级电力公司…  相似文献   

5.
正海上油气平台组网项目电网规模庞大,涉及多个电站及井口平台,系统运行工况复杂多变,所以电网管理的工作量相应较大。在智能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基础上,引入的电网调度管理系统(DMS)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工具,实现了电网调度的精细化管理和在线分析电网运行状态。主要介绍了DMS系统的设计基础、技术要求、实现功能及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局电力管理系统(GEMS)的新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和配电管理系统(DMS)相互独立,分别对发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实行监控和调度管理。提出全局电力管理系统(GEMS)的新概念,将发输配全局电力系统看成是有机整体,在EMS和DMS之间建立深层次的有机联系,为发输配全局电力系统提供全局协调的调度控制,实现发输电资源和配电资源的互补,充分发挥全局控制的潜力和效益。初步探讨了GEMS的特征和分布式计算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国家电力数据网的全面建成,GEMS的实现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远动通信规约测试及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鸿 《广东电力》2005,18(3):39-42
为了确保广东省电力调度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正常运行,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与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一套远动通信规约测试及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已通过部分性能测试,投入正式使用。为此.对该系统的主要界面及性能特点做了介绍,同时结合该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其在基建工程及日常的运行维护中所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福建省电网中心调度所引进西门子公司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部颁循环式运动规约(CDT)在此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早期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用的计算机监视、控制和辅助管理系统EMS和DMS集成度差、有“多岛自动化”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开放系统和面向对象技术EpConSys2000通用系统组态平台,阐述了开放系统,引入了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和实现了集分布式网络化体系结构、透明网络在线组态技术、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的规约解释库、功能强大的报表生成器、通用的设备管理和驱动、4S功能综合集成技术、软件无缝连接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力自动化通用组态平台。  相似文献   

10.
EMS数据采集的通信规约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江苏省电力局调度所引进了美国CDCEMPROS公司的能量管理系统(EMS)。由于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仅能直接与8890型RTU通信,而省调下属厂、站的运动设备有多种,如C3000型**U,卜4F型**U及国产**Y和MW*一C3等型号的RTU,故必须进行通信规约转换。这些**U使用的通信规约可分为3类:①卜4F规约;②C3000规约;③国产RTU的部颁规约。其中p4F型和C3000型为Pollinn方式,即问答式;国产**U为**T方式,即循环传送式。以卜4F型为例说明这些RTU与8890型RTU在通信规约方面的差别:()I/)参数配置方面,p4F型R…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变电站自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午桥  洪宪平 《中国电力》2002,35(12):57-59
回顾远动信息传输的发展过程,指出变电站自动化纳入数据通信网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论述TCP/IP协议转换器模式和应用层协议模式及其在已建站和新建站中的应用,指出网络通信将极大提高信息传输速率,从而满足EMS应用软件对实时数据的更高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远动信息一发多收和多级转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文朝 《广西电力》2014,37(4):19-22
传统的主、配网调度系统建设和运行模式,难以满足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建设要求,急需解决主、配网调度系统间信息融合及业务融合问题。提出基于运行服务总线的主配调协同建设模式,采用运行服务总线技术实现主、配网调度系统不同安全区的信息交互和业务支持。通过研究模型拼接和控制服务调用技术,解决了主配调协同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基于运行服务总线的主配调协同建设模式,为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提供了重要系统支撑,提高了一体化电网调度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Z.Jin  Y. Wang  X.Lu  G.Liu  S.Mao 《电气》1998,(4)
l.IntroductionTheBeijngpowersystemisthelargestdistrictpowersysteminChina.Themaximumloadwasmorethan47ooMWinl997andisplannedtoabout6oooMWin2OOO.Itcoversl6,9Oosquarekilometersandiscomposedof282substationswiththevoltageof5oOkV,22OkV,l1okV,35kVandlOkVnow.Thedistrictcontrolcenter(DCC)isinchargeofdispatchingalIthetransmissionlinesandequipmentwiththevoltageofllOkV,35kV,andpartof22okV.Therearel5subcontroIcenterswhichareinchargeofdispatchingthedistributionlinesandequipmentwiththevoltageoflok…  相似文献   

14.
TASE.2协议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 TASE.2协议的对象模型及服务 ,并根据目前我国的现状 ,提出两种 EMS使用TASE.2协议接入广域网方案 ,即嵌入方式及外挂方式 ,分别讨论了两种方式下 ,EMS与 TASE.2服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EMS/DMS)远动信息准确可靠,结合华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运行维护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叙述了利用远运规约测试及故障分析系统准确诊断并快速处理解决远动信息的故障与异常问题。同时,对该系统在设计开发、系统构成、具有的功能特点,以及在基建、改扩建工程和日常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调度中心间的计算机通信规约ICC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齐 《电网技术》1997,21(4):40-44
ICCP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电力系统计算机通信的应用层规约之一。它使用MMS服务实现,因而可谓MMS的“伴侣规约”。ICCP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型,符合当今EMS/SCADA/DMS的分布发展趋势。本文简要介绍ICCP规约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A moder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 that has been in operation at the China Light and Power Company (CLP) in Hong Kong for over five years is described. The EMS is located in a building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 system control center and also includes facilities for support staff. Although the EMS was design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CLP transmission and generation network, the control center includes other auxiliary and support facilities, such as an operator training simulator, distribution control, maintenance workshops,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power supplies and personnel offices. An introductory section of the paper explains the basis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EMS. This is followed by discussions which explain the scope of the control center, the uniqu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ddressed, unique control problems addressed, applications, and changeover experiences.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ervice area and experience with this control center have led to an upgrading planned for completion in 1991. The justification and scope of this upgrading are presented. Operator training is a continuing process at the CLP control center. This activity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and into the plan for the EMS. Its execution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地区电网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外网等值模型必须跟踪外网运行方式的变化以确保地调EMS应用软件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地区电网EMS应用软件的实用性,作者开发了自适应的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利用IEC61970 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标准从省调EMS系统读取电网模型和实时数据,然后自动为地区电网生成外网等值模型,并按IEC61970 CIS/CORBA(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规范通过广域网将外网等值模型发送至各地区电网,供地区电网EMS/DTS应用软件使用.该系统的外网模型可灵活定制,可在外网中自动生成或人工指定缓冲网,以满足等值精度和计算速度的要求.该系统实时自动运行,可随时为地区电网提供外网等值模型和相应的实时数据,大大提高了地区电网EMS/DTS应用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中地调侧外网估计误差的阻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中,外网量测不准确会污染内网的估计结果,为阻断外网的估计误差,提出在缓冲网中设置唯支路量测,在地调侧能量管理系统(EMS)中自动设置边界关键量测,以此阻断外网状态估计的估计误差对内网状态估计的影响。采用一步式状态估计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由于网络传输中断而造成的内、外网量测采样时间不一致时,采用一步式状态估计方法的阻断效果作了数值仿真验证,证明效果明显。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深圳地调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