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多PV节点的不平衡配电网潮流故障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配电网具有辐射状、弱环网和三相不平衡的特点,在已有前代回推的基础上,结合多端口混合补偿技术,实现了三相潮流和非接地故障计算的统一。且将接地故障进行单独处理,这样就避免了一般潮流和故障统一计算中由于接地点电压为零引起的计算不收敛现象。同时针对配电网中存在一个或者多个PV节点的情况,提出了对PV节点进行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配电网具有辐射状、弱环网和三相不平衡的特点,在已有前代回推的基础上,结合多端口混合补偿技术,实现了三相潮流和非接地故障计算的统一.且将接地故障进行单独处理,这样就避免了一般潮流和故障统一计算中由于接地点电压为零引起的计算不收敛现象.同时针对配电网中存在一个或者多个PV节点的情况,提出了对PV节点进行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配电网呈辐射状和少环的拓扑结构特点,文章提出了应用于辐射和少环配电网络潮流短路计算统一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回代前推潮流算法的基础上,运用多端口补偿理论和叠加原理处理环路、PV节点和短路故障。基于此方法的配电网络短路计算程序可以用于各种短路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智能配电网对弱环三相潮流的高效计算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分量的弱环配电网三相解耦潮流算法,该算法采用序分量法进行配电网三相潮流建模,实现三序解耦;利用配电网三序解耦的特点,以及不对称线路的三序解耦–补偿模型,在序网络模型中基于道路的回路分析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弱环配电网三序潮流计算方法。该算法充分结合了序分量计算的高效性和道路回路分析法处理弱环网的优势,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速度,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较强的环网处理能力,并且随着环路的闭合,该算法的迭代次数还会减少。通过测试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及收敛性好、计算速度快和处理环网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首次将三相潮流计算中三相约束条件转化为单相正序红束条件,不仅简化了分析,而且为直接采用单相潮流算法铺平了道路。将性能良好的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与电力网元件的三相解耦或三相解耦-补偿模型结合,形成了性能优良的解耦-补偿牛顿型三相潮流算法-即解耦-补偿牛顿-拉夫逊法和解耦-补偿P-Q分解法。提出的三相潮流算法不仅适合于不运行方式,如稳态单相继线或开路的分析。算例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6.
解耦-补偿牛顿型三相潮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将三相潮流计算中三相约束条件转化为单相正序约束条件,不仅简化了分析,而且 为直接采用单相潮流算法铺平了道路。将性能良好的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与电力 网元件的三相解耦或三相解耦-补偿模型结合,形成了性能优良的解耦-补偿牛顿型三相潮 流算法——即解耦-补偿牛顿-拉夫逊法和解耦-补偿P-Q分解法。提出的三相潮流算法 不仅适合于不对称三相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分析,而且也适合于不对称三相电力系统非 正常运行方式,如稳态单相断线或开路的分析。算例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和 快速的计算速度,且非常适于并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具有变量范围约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一个具有变量范围约束的电力系统潮流新模型和计算方法,即模型中变量的取值可以是不等式约束确定的范围。介绍了广义逆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求解新模型。新模型不仅可使潮流计算更方便,还可以更清楚地揭示电压变化范围与无功补偿功率之间的关系,运用该方法可以根据对电压变化范围的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无功补偿配置容量。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详细模型推导与三相配电潮流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相变压器详细模型对于配电网分析至关重要。利用对称相量法,推导出实用的详细变压器三相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铜损、铁损、相位偏移等问题,能够较好地分析系统三相不平衡情况。利用序分量和相分量转换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配电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因中性点不接地导致节点在相导纳阵奇异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对于辐射状和弱环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最终实现了可以考虑多电压等级的配电三相潮流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合理、准确,能够解决配电系统的三相不平衡潮流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不对称三相系统故障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三相潮流计 算时所形成的节点导纳阵因子表,实现了潮流、故障计算的有机结合。故障计算 时还充分利用了近年来发展的稀疏补偿法和稀疏向量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0.
王坤  周建颖 《黑龙江电力》2011,33(5):374-377,383
基于附加节点注入功率法,建立了统一潮流控制器( UPFC)在给定控制方式下的三相附加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在研究了UPFC 三相附加节点注入功率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三相解耦-补偿理论,对三相系统进行潮流计算.通过网络分析,说明了UPFC元件在改善系统的三相不平衡的作用.经算例仿真,验证了建立的UPFC三相潮流模型及运用算法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电平静止无功发生器主电路结构与调制方法。对三电平SVG输出电流谐波与纹波电流进行分析并利用双重傅里叶变换推导出三电平SVG输出电流公式并计算输出电流纹波。通过对输出电流纹波的计算,可以知道在达到相同电流纹波要求的情况下,三电平SVG输出滤波器逆变器侧电感值仅需要二电平时的2/3。在此基础上根据装置无功补偿能力、谐波抑制要求以及三电平SVG输出电流特点提出一种三电平SVG输出滤波器设计方法,使其在满足无功补偿能力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电感实现较好的滤波效果。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证明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徐政 《电网技术》1995,19(8):7-12
本文对影响交流输电系统输送能力与输送距离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同步运行的稳定性,电压和无功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和并联电抗补偿等,并提出了交流输电系统的短路比概念,比较确切地刻划了两瑞交流系统对交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组交流输电系统输送能力与输送距离的关系曲线,可供电力规划和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系统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要求,提出了一类新颖的自耦感应谐波屏蔽变压器及相关的感应滤波技术.分析了由变压器绕组及配套调谐装置所构成的谐波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谐波等效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阐释了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的工作机理,得出了将谐波屏蔽于变压器二次侧绕组所需要满足的变压器阻抗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瞬时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带通滤波器的指定次谐波检测方法.文章建立在所提出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数学模型基础上,对电网中的单次谐波和间次谐波补偿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新颖,物理意义明确,可以针对任意次谐波进行补偿,进而为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方便.针对APF的负序谐波设计了一种8阶IIR数字滤波器,并对该滤...  相似文献   

15.
由于功率变换器的等效负载阻抗对双向无线电能传输(BWPT)系统的特性分析有影响,因此对该等效负载阻抗进行计算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建立了采用双向全桥功率变换器和LCC补偿的BWPT系统模型;然后,构建了工作于整流模式的功率变换器的等效电路,并对其整流工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推导了双向功率变换器等效负载阻抗的计算方法;最后,搭建了试验平台,对建立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工作于整流模式的双向功率变换器的等效负载阻抗包含电阻和电抗两部分,且它们的值与开关器件并联电容、补偿电感以及负载有关,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对该等效阻抗进行计算,进而有助于准确地分析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16.
含有中继线圈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文章基于耦合电感模型分析,并建立传统串联/串联/串联(series/series/series,S/S/S)补偿结构的三线圈磁耦合系统数学模型,但该数学模型不够直观,不易对磁耦合系统除自感谐振式外的其他补偿参数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提出利用变压器T网络模型进行三线圈磁耦合系统建模的新方法。基于所获得的解耦电路模型和等效漏感补偿理论,确定串联/串联/串联-并联(series/series/series-parallel,S/S/SP)、并联/串联/串联(parallel/series/series,P/S/S)、并联/串联/串联-并联(parallel/series/series-parallel, P/S/SP)补偿结构,提出S/S/S、S/S/SP、P/S/S、P/S/SP补偿结构的参数确定方法。所提方法在磁耦合系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补偿电容及等效变比的设计,获得可变增益恒压的输出特性。该方法电路模型简单,设计思路清晰,参数选择灵活,有助于拓宽输出电压增益范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建立开关磁阻电机(SRM)的等效磁网络模型,分析了新型两相励磁控制策略(TPE)下电机的稳态特性。与传统的控制方案不同,两相励磁方案下电机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都是产生有效转矩的关键因素,文中详细介绍了通过求解等效磁网络模型取代计算绕组的自感和互感,来研究电机的运行特性的方法。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的非常接近,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输出的负载敏感性问题,首先基于电路理论,研究恒压输出单负载WPT系统二端口网络在输出特性与负载无关时的电路参数关系,剖析了阻抗匹配网络的工作原理,由此构造出一种级联式负载无关性多负载WPT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传输性能作进一步分析;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确定DD线圈和屏蔽磁芯的最优尺寸;最终搭建一台恒压输出四负载WPT系统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可行性。所提系统不含补偿电感、无磁饱和现象,阻抗匹配网络体积小、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symbolic simplification methodology to derive approximated factorized forms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multistage amplifiers in the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The developed approach is useful for hand calculation and is also suitable to be implemented in symbolic computer‐aided design tools. Although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mainly intended for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s, it can straightforwardly be applied to the small‐signal analysis of any analog linear circuit. Design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mplemented through a Matlab func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ircuit topology for a high‐efficiency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using series compensation. The proposed converter consists of a high‐efficiency resonance half‐bridge converter and a series converter. The series converter regulates the output voltage and provides only the differential voltage between the input voltage and output voltage. Therefore, the circuit achieves high efficiency when the input voltage is almost equal to the output voltage, because then only the resonance converter will operate. In this paper, the approach employed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proposed series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fundamental operation and the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proposed circuit are described.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circuit was confirmed by performing experiment and loss analysis, and the maximum efficiency achieved was 96.2%.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82(2): 42–52, 2013;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 wileyonlinelibrary.com ). DOI 10.1002/eej.22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