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工作室是在技术、技能、业务、教育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命名的专家型团队,是企业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职工的一个重要载体。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探索公司职工培养新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司创新群体,不断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工作室提升员工在企业中创新工作能力,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对企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网四川资阳供电公司(文中简称“公司”)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室对员工的培养、成果落实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工作室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源"创空间创新工作室于2016成立,2017年、2020年分别获国网河北电力和河北省省直工会命名,2021年被河北省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同时被公司团委命名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赵建利积极带领成员参加各类创新活动,以"立足数字电网,创能源互联网先锋营"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技争先、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劳模工作室作为供电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既能发挥好劳模在职工技术技能培训领域的"传帮带"作用,又可以由点及面地提升供电企业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但是在实践中劳模工作室存在着管理难、运作难、长期发展难的现象,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通过优化现有劳模工作室"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定位,建立"1+4联动"运营模式、"纵横联合"运行机制和"一体四维"激励机制,吸引了更多员工参与劳模工作室活动,工作室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较大拓展,劳模工作室作为技术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4.
"以‘技能专家工作室’为‘掌门人’领衔,已成为现代企业利用高尖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国网山西电力人力资源部主任张永斌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公司发展速度与效益,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已完成了"三级人才梯队"人才库建设工作,打造多层级的素质优、数量足、结构合理、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网朝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正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探索构建基于"一创三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有序解决公司高技能人才占比不高、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为助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高技能人才是公司技能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公司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2019年,公司下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端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及计划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博士是供电公司员工队伍中的"高知型"人才,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实施创新战略、深化重点领域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优秀青年员工培养,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新开展了"构建与新时代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从市级供电企业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8.
正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使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一直是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难点。国网临沂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临沂公司")深入践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实施的"人才强企"行动,把握住"金种子"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落地实施的契机,创新"双师带徒"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专家人才"传、帮、带"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有效传承,在加快新员工成长成才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舆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复工复产按下了"加速键",在国网淮南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淮南公司")全面铺开的春检工作现场,"师徒双提"大培训活动也在各处悄然上演。现场搭平台,实践练技能,淮南公司将人才培养与春检工作相融合,推动人才成长与工作推进"双赢"。立规矩,一体联动有保障师徒结对是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效举措。实践中,师傅需为业务精湛、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以“资格、条件、合格证书”为核心的3Q认证模式,使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在人才培养和评估方面有了可视化、可衡量的标准。认证模式的落实,加强了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对员工学历教育提升、职称评审、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指导,全员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资格、条件、合格证书"为核心的3Q认证模式,使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在人才培养和评估方面有了可视化、可衡量的标准。认证模式的落实,加强了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对员工学历教育提升、职称评审、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指导,全员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陈思长 《国家电网》2014,(11):92-93
以“先进人物”为引领,搭建平台,复制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打造一流干部员工队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文成县供电公司“三位一体”工作室正逐渐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让党员更有凝聚力、劳模更有影响力、职工更有创造力,有效解决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加快青年成长成才是加强"三个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发挥好这支生力军的作用,国网德安县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建设思路和实际状况,成立了由青年技师、青年生产技术骨干、营销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工作室",创建以创新课题攻坚为手段、以成果发布会为展示平台、以成果推广运用为导向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1建设背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国网株洲供电公司长期以来把创新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一线班组的创新建设。为更好地管理创新项目,调控中心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创建和规范创新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创新工作室创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引导员工  相似文献   

15.
正国网黄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黄石公司")坚持以全员素质提升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新员工培育及优秀专家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采取"点-线-面"系统化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发展链条,将人才培育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拓宽员工职业生涯成长通道,为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以“人才高地”战略要求为引领,以服务企业发展和高知型人才成长为主线,以绘制3阶培养路径、制定N种培养举措为整体思路,形成了高知型人才“3+N”进阶式培养模式。高知型人才作为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实施创新战略、深化重点领域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高知型人才群体普遍存在着自身素质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人才激励是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保障机制,国网蒙东电力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和职工市场化激励机制,确保了公司在人才"选、育、用、留"各个环节,拥有更大的人才优势,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提升企业素质的关键是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国网九江供电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坚持以一面旗帜带动一个专业,积极创建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为该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钟亮是九江公司配电运检专业技术工人,曾多次在全国、江西省及公司岗位技能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中电联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以其为领头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7月,成员虽然不多,但影响辐射力大。2015年7月,该工作室被国家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相似文献   

19.
<正>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电网企业的劳模在各自岗位上展现着主人翁风采、焕发出劳动激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体现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价值理念,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4月份以来,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集中宣传活动。6月中旬,国网湖北电力工会组织召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推动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为企业科学发展注入创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激励作用和信息平台支撑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梯队,打造人才高地,积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对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河南济源供电公司立足自身实际,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双师”型人才建设为重心,创新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配套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控体系,并自主开发职称管理信息系统,以制度机制和信息平台为“双重”保障,加大“双师”型人才培养力度,为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