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禹  张同庄 《大电机技术》2007,(5):22-24,31
由于风能的随意性,充分利用风能是风力发电机的本质要求。基于此目的该文详细论述了追踪最大风能的机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即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风速变化情况下的系统仿真,发现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能够很好地实现风能的最优捕获。  相似文献   

2.
孙国伟  程小华 《中小型电机》2007,34(1):58-61,64
分析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机特性和双馈发电机特性,说明了变速恒频运行方式下的最优风能捕获策略,并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总结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风力机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速与风力机功率的数学关系,提出一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捕获方法,分析了通过功率控制进行最大风能追踪的具体过程,研究了双馈电机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的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捕获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兴奎 《华中电力》2012,25(3):89-92
分析了风力机的功率特性以及双馈感应电机的运行特性,探讨了最大风能追踪的控制策略,在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下,基于S函数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两次阶跃风速下对所建模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最大风能追踪以及变速恒频运行,同时验证了所建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最大风能追踪(MPPT),对传统的登山搜索法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将原策略中的计算参数由风力机输出的机械功率转换为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并与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相结合.该方法可在未知风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实现MPPT,并不依赖于风力机的参数和最优功率曲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变速恒频交流励磁双馈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在检测不同风速下,给出最佳电机转速,再根据定子磁链定向方法对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给出了系统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风力机的特性,探讨了追踪、捕获最大风能的办法。在分析双馈发电机数学模型和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控制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策略,详细的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机特性和双馈发电机特性,说明了变速恒频运行方式下的最优风能捕获策略,并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总结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速恒频机组可以根据风速调整发电机转速以获得更大的风能。本文首先介绍了风轮机的功率特性,然后比较了三种现有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算法的优缺点。以感应发电机为例,研究了一种用于最大风能跟踪的变步长爬山法,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变速恒频运行和最大风能捕获,探讨了最大风能捕获的方法,通过对双馈发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有功、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策略。通过风速变化下的系统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运行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8,他引:45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采用变桨距风力机实现最大风能捕获和利用的变速恒频发电已成为当前风电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讨论了双馈发电机交流励磁变速恒频的发电原理、对交流励磁变频器的要求,以及为追踪最大风能捕获、实现发电机有功、无功功率独立调节和变速恒频下空载并网控制的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实验风电机组的空载、并网、同步速上、下的发电运行全面验证了所提出的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关键风电技术的正确性,为大型风力机组的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矩阵式变换器交流励磁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72,自引:33,他引:72  
结合矩阵式变换器、交流励磁发电技术和矢量控制的优点,建立了矩阵式变换器供电的变速恒频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变换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能够在不同风速下最大程度地获得风能,高质量发电,并实现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仿真结果展现了系统的优良特性,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   总被引:108,自引:24,他引:108  
通过分析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点,将矢量变换控制技术移植到发电机并网控制上,进而讨论了交流励磁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策略,建立空载并网仿真模型,对并网前的空载运行、并网时的过渡过程及并网后的追踪最大风能变速恒频发电运行进行了完整的系统仿真,观察了空载并网控制效果。实验研究更进一步验证了空载并网方式对变速恒频发电机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表明,所开发的空载并网技术是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一种较理想并网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型风力发电机的弧立运行的电控系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发电变频器驱动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针对定电压跟踪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MPPT)控制上存在的功率损失和适应性差问题,提出自适应电压变化率的MPPT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光伏系统电压一输出功率曲线的梯度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出变频器电压的变化量,并用定电压PI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该控制法经光伏水泵系统仿真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系统的实际发电量达到理论最大发电量的99%以上;②具有快速起动性能,从起动到额定输出时间仅为8s;③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当日照强度急变时,能迅速稳定输出,避免系统崩溃。该方法可用于多种光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适应CPS标准的AGC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江苏电网对A1,A2控制策略进行了调整修改,使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适应CPS标准;同时,通过多数据源处理和高密度的数据采样及计算技术,提供可靠的实时信息及统计数据;并针对火电机组惯性大、速率慢的特点,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机组及系统AGC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励磁控制中输出函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现在进行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控制设计时,状态方程中输出函数的选取对线性化以后系统状态方程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所设计的控制器性能。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改进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以在统一的非线性控制设计框架下同时对多个状态量的性能指标提出要求,兼顾受控系统多个状态量的响应特性,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能够很好地协调,实现高性能的非线性控制。将改进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发电机组的励磁控制,采用逆系统非线性控制原理设计了一种具有综合性能指标的非线性励磁控制规律。将所设计的多指标非线性励磁控制律用于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组中进行仿真实验,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不仅能明显地提高发电机的动态稳定性,而立能准确地将发电机的端电压控制在其给定值上运行,不会因受扰而发生偏移。  相似文献   

18.
无刷励磁系统及励磁控制系统原理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华能岳阳电厂引进的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和ZVA型励磁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 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该无刷励磁系统有较好的运行特性,维护工作量少,能较好地 解决发电机转子绕组故障检测和转子参数测量问题;ZVA型励磁控制系统采用双通道三相全控桥式变换器, 整流励磁,逆变灭磁,其励磁控制方法对励磁控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汤涌  刘泽洪  刘增煌  印永华  邱群 《电网技术》1998,22(3):19-23,28
本文介绍了电力部电科院系统所承担的“天广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研究”项目中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研究的主要成果。文中给出了研究的结论性意见和天广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具体方案。其研究成果将为天广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枫  陈利跃 《电网技术》2002,26(7):50-52,66
发电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相结俣的庞大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借助于现有的帧中继广域网,将发电指令实时下发到各发电厂,并发与电厂的自动化设备相融合,保证了实时调度和实时发电市场的稳定运行,结合浙江省发电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对实时发电指令系统的实现及发全性,可靠性和体现“三公”原则采取的措施作一介绍,并对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