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高压电网线路保护中,一般都使用2套微机保护装置,在以往的设计中,一般都使用只投用一套微机保护中的重合闸装置的方案,文中提出了将2套微机保护中的重合闸装置并列投入运行的方案,并从LFP-901A和WXB-11C微机保护中的重合闸原理着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绵阳220kV变电站首次采用国产微机保护,设计时设置了两套保护于一条出线,两套保护均独立作用于断路器,均有各自的重合闸装置。当两套保护同时投入运行时,由于动作时间差异可导致两次重合而扩大事故。文中对两套重合闸使用方案及压力闭锁回路改造,程序出格处置等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3.
220kV线路一般为双套保护配置,各套保护装置都带有重合闸功能,不同厂家的重合闸功能在逻辑设计与保护配合上有所不同.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的装置组合有不同的搭配形式,本文讨论了不同保护装置的重合闸投退情况,供调度、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220kV线路保护配置的双套微机保护大多都配有自动重合闸功能,针对目前线路保护两套重合闸可同时投用的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并对两种重合闸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微机重合问与备用重合闸的配合及操作尹涛(安徽省中调所)WXB—11(WXH—11)微机保护与CKF-1集成电路等保护相配合,构成一套线路保护的组屏方式,在现场是较常见的。在这种组屏方式下,一般考虑有两套重合闸:微机保护装置内的微机重合闸,作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高压线路微机保护组合屏设计的几点说明(四)林木民(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1重合闸回路的设计说明1.1两套微机保护都具有重合闸功能时例如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单断路器结线的220kV线路,采用两套WXB—11型微机保护或一套11型加一套15型微机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单断路器使用两套微机保护时,所出现的两套重合闸如何使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列西变110 kV系统备用电源自投方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传统备用电源自投(BZT)装置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的检同期重合闸功能,实现几个独立系统同期并列,提高BZT装置的适用范围。对于BZT装置要求的重合闸运行方式与线路正常情况下重合闸运行要求可能出现的矛盾。利用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在软件设计上的灵活性予以解决,重合闸装置设计两套定值,BZT装置启动后,线路保护重合闸自动选用符合BZT装置要求的定值。同时,提出了以电是线开关变位结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对应启动重合闸保护动作模拟试验中两套配置的微机保护装置动作行为不一致现象,结合各种常用微机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分析,认为两套保护重合闸命令发出存在时间差是导致保护装置动作行为不一致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单断路器使用两套微机保护时,所出现的两套重合闸如何使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继电保护大修技改后,均需对保护用CT极性及二次回路接线进行检验,其传统的检验方法为一次通流法,但其存在以下问题:工作在稳态模式下,只能校验多个CT之间的极性的相互关系,无法判断单个CT的极性的正确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极性检测方案设计,对500kV变电站内500kV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进行分析,将一次侧的激励电源与二次侧的手持终端分离开,从而使极性的检测效果免受检测距离因素的影响,并对二次侧手持终端上的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了调整,使其能够在现场众多的复杂环境下顺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极大地缩减了设备检修时间并有效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在现场开展极性测试分析试验,验证了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极性错误,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王莹  王凯  宣科  宋扬 《电测与仪表》2016,(Z1):131-133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的提出,智能电网用电客户需求侧管理便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和客观要求,本文在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规模型部署、限制性的节点资源、无线网路带宽窄、拓扑结构动态性等特点以及用电客户需求侧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用方案,以WSN为基础,使其与国王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成一体,对需求侧用电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控与计量,保障了用电客户与供电企业的信息交互能够可靠运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常规的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补偿控制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先进的高压侧电压控制(AHSVC)方法,并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实现方式及特性。现有的AHSVC方法没有计及发电机有功电流的影响,而改进方法根据严格的理论推导,在机端电压的计算中同时计及由发电机无功电流和有功电流引起的压降,并引入下降率电抗,以平衡并列运行发电机之间的电流和无功功率,通过机端电压设定值准确控制高压侧电压的目标设定值。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分析,证明了该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由于不需要任何高压侧反馈信号,所以易于实现且经济。  相似文献   

14.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引导电力客户改变和优化用电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电力资源,提高客户的终端用电效率,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能源互联网和5G通信技术发展使电力物联网规模不断增大,对于跨域数据交换的业务需求缺少有效的认证手段。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终端跨域认证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区块链跨链技术中的侧链技术及实现机理,并将其引入到电力物联网跨域认证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侧链技术的电力物联网跨域认证方案。首先建立了基于侧链技术的跨链认证架构,设计了区块数据结构和双向锚定认证信息传递模型,通过公钥证书和数字签名生成认证凭据,通过时间戳确保认证信息的时效性,然后提出了基于侧链技术的电力物联网终端跨域认证流程,实现了认证凭证从申请域到认证域的可信传递。认证方案通过主链和侧链数据交互和共享,具有认证信息跨域有效、不可篡改以及分布式共识的特点。最后在配电自动化应用场景中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当下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为客户侧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在此环境下研究了客户侧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确保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的友好交互。首先,阐述客户侧储能系统架构;然后,建立客户侧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控制策略模型,包括基于信息系统需求响应的控制策略、基于标准模块化的需求响应预案的控制策略和计及不同场景下的储能调控的控制策略;最后,进行案例分析,进而进行成效分析。可以发现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技术对多个离散的、规模较小的客户侧储能系统进行集群控制,调控其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扩展了客户侧储能电站的应用场景,可显著提高客户侧储能系统的收益,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异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及放鱼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试验研究了异侧竖缝式鱼道的主流轨迹、主流速度的沿程变化规律、横向流速分布的特征及其随流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放鱼试验。试验研究是在浙江工业大学大比尺鱼道中进行的,考虑5种典型流量(Q=8.78,18.94,27.55,34.95,40.65L/s),取h/3和2h/3两个水深,沿每一水深平面纵向有12条横线(x=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cm),每条横线上布设27个测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主流轨迹的经验公式、主流速度沿程变化的关系式、横向流速分布特征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等。另外,通过放鱼试验,给出过鱼对象(鲫鱼、河鳗)在主流低速区以及沿主流轨迹的溯游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电力资源综合管理包括供应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供应侧管理是对电力供应部门的电源结构和生产效率进行改进,增加生产部门的电能供应量;需求侧管理主要通过调整用电的结构、方式和效率,降低终端用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供应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同样重要,应进行综合管理,在增加供应量的同时降低用户的需求量,实现供需平衡。通过实施管理后的供需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在供应侧和需求侧共同管理的作用下,社会效益能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下,故障点通过接地极与下桥臂组成故障回路,其故障冲击电流大,不能通过断路器切除。分析表明,接地极在对称运行时基本没有电流流过,并在单极架空线路故障和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中提供了故障回路。因此,接地极引入故障限流装置不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且能有效抑制单极故障电流和阀侧交流接地故障电流,降低对直流线路保护及换流站保护的要求。分析了阀侧交流接地故障下的故障电流组成,从供电可靠性、故障限流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故障限流器引入接地极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故障限流器分散组合式安装方法,利用电容器组与故障限流电感的组合投入,实现对回路中能量的吸收和故障电流上升率及峰值抑制的新型故障限流器拓扑结构。利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双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接地极安装位置的优越性,并证明了新型故障限流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需求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引入需求响应可以抑制市场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市场的良性稳定运行。介绍了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需求响应措施的战略作用,并对一种需求响应措施的效果评估和实施过程做了详细说明,最后给出了需求响应计划在中国电力工业中的发展设想,指出在我国电力市场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需求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