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模拟试验系统和实际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净烟气中的PM2.5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系统燃煤细颗粒物数浓度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可测范围内呈单峰分布,以亚微米级微粒为主,多呈球形结构,主要为难溶于水的硅铝质矿物颗粒。然而,实际电厂燃煤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呈双峰分布。经过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的净烟气中,细颗粒物峰值粒径由脱硫前的0.07μm增至0.15μm,粗颗粒段数量较脱硫前稍有降低,但0.1~0.5μm粒径段颗粒数量浓度反而有所提高;出现少量微米级的块状结晶态细颗粒,Ca、S、O元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脱硫塔的协同除尘作用可进一步降低燃煤颗粒物的排放。建立了描述塔内气液固三相运动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对脱硫塔喷淋浆液的协同除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的脱除效率随颗粒粒径增加而升高;亚微米级颗粒主要靠热泳捕集,气液温差大的区域是其主要捕集区域;微米级颗粒主要靠惯性捕集,喷淋层附近单液滴捕集效率最高;入口附近液滴浓度高、气液温差大且原烟气的颗粒物浓度高,是各粒径颗粒被捕集的最主要区域。提高气液两相温差、气液相对速度、塔内液气比可优化脱硫塔的协同除尘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燃煤电厂湿烟囱条件下SO_x排放形态分析指出,烟气中SO_x在烟囱出口处基本以硫酸雾形态排放,硫酸雾和烟气中的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硫酸盐气溶胶的重要来源物,也是致霾重要来源,采用GGH提高烟气温度能够有效控制烟气中SO_2转化为硫酸雾,深度脱硫是有效降低硫酸雾排放浓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脱硫吸收塔内部流场较为复杂,涉及到气液固三相介质流动。采用欧拉(Eluer)多相流模型和DPM(discrete phase model)模型,建立惯性撞击、拦截和热泳捕集作用机制的液滴捕集颗粒物模型;利用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液滴粒径等6种运行参数对脱硫吸收塔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亚微米级颗粒物的除尘效率较低,全塔对其除尘效率只有10%左右,而微米级颗粒在全塔内的除尘效率在99.98%以上;通过减少液滴粒径,增加烟气流速,适当增加液气比,均能有效提升微米级颗粒的脱除效率,尤其是1.30~2.05 μm之间的颗粒物;而通过调节喷淋参数,对颗粒物除尘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相似文献   

5.
1 J-TECH氨法脱硫及电除雾技术J-TECH氨法脱硫及电除雾技术是国家"86"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创新和应用,将改进的氨法脱硫技术与电除雾技术结合使用,脱硫过程中通过加速亚硫酸盐氧化速率提高了氨法脱硫效率,烟气脱硫后又经电除雾器除雾,高效去除了烟气中气溶胶、控制了氨逃逸,副产硫酸铵母液经进一步处理后可做农用铵肥。该技术的主要特点:(1)采用"预洗塔+吸收塔"的双塔氨法脱硫设  相似文献   

6.
对2家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细颗粒及SO_3酸雾进行了测试分析,对比分析了单塔、双塔脱硫工艺、燃煤组分等与细颗粒物和SO_3酸雾脱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塔WFGD系统对细颗粒物和SO_3酸雾的脱除效率明显高于单塔系统。WFGD系统入口细颗粒物粒径分布相似,脱硫后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迁移,同时PM_(2.5)相对比例有所增加,双塔脱硫系统更为明显。WFGD系统在脱除燃煤烟气中颗粒物的同时,本身也会形成新的细颗粒物,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呈板状及棱柱状。单塔、双塔WFGD系统对燃煤烟气中SO_3酸雾的脱除效率范围分别介于30%~40%、50%~65%,随着塔入口烟气中SO_3及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其脱除效率有所提高;燃用高硫煤时,会出现蓝烟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振峰 《陕西电力》2005,33(3):50-52
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及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海水脱硫法等湿法脱硫技术,以及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循环硫化床脱硫技术、电子束照射法等干式、半干式烟气脱硫技术.对各种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比较,供燃煤电厂在实施烟气脱硫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烟气海水脱硫工艺的实践经验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宗汉 《电力建设》2005,26(9):59-0
深圳西部电厂4号机组是国内最先采用、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示范工程的烟气海水脱硫项目。烟气海水脱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含有的过量可溶性碳酸钙和碳酸钠,使得海水具有大量吸收、中和SO2的能力。4号机组烟气海水脱硫实践的基本经验是:该烟气海水脱硫工艺适合烧中、低硫煤的海边电厂;应降低吸收SO2的温度和增加相际接触面和相际湍动程度以提高脱硫效率;其脱硫效率随进口SO2浓度增加而降低。在4号机组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成功运行的基础上,5、6号机组在建设烟气海水脱硫系统时,其主要改进有:提升排水pH值;缩小曝气池面积;提高设备国产化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逃逸氨在烟气净化流程中的迁移途径,分析了逃逸氨在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中的溶解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以及化学沉淀工艺、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工艺3种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中铵离子的变化及其迁移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脱硝反应器中的氨逃逸难以避免;逃逸氨在脱硫塔内被吸收转化为铵离子,是脱硫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氨氮含量高的脱硫废水,采用加碱提高p H值的软化处理和高温烟气蒸发结晶工艺进行零排放处理时应充分考虑氨的挥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燃烧褐煤电厂现有脱硫、脱硝、除尘器等烟气净化设备对汞的脱除特性。采用安大略法(OHM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试了该电厂褐煤燃烧过程以及烟气排放中的零价汞(Hg0)、氧化态汞(Hg2+)、颗粒态汞(Hgp)和总汞(HgT)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设备对汞的脱除效果不明显;除尘器对于颗粒态汞具有一定的脱除作用;脱硫设备主要脱除烟气中的氧化态汞;电厂现有设备对汞的脱除率仅为33.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