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使得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测试中电流线和电压线放线方式比较自由,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任意三角形补偿接地电阻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接地体注入大电流,测量接地体与多个任意布置的电压极之间的电压,推出接地体的真实接地电阻,同时还可获取现场土壤环境下的等值土壤电阻率。通过实测,验证了所提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杆塔接地电阻测量是掌握线路防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为线路大修技改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当前,杆塔接地电阻测量靠人工展放导线,造成测量效率低、接地导线使用寿命短、浪费严重,运行工区结合QC活动研制出了便携式接地放线器,将电压、电流线集于同一装置内,具备同时收、放线的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而且接地导线不再出现打结现象,用放线器进行了700次以上的测量,接地导线未出现任何损伤现象,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乌兰察布电业局在测试110 kV七苏木变电站地网时发现接地电阻测试值超标,与实际电阻值偏差较大。经分析,测试时电极距离选取不当、试验电流小及试验方法不规范等是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加大信号源功率,升高测试电流;采用多点变频仪采集;选取适当电极距离(电流线放线长度为变电站对角线长度的3~5倍,电压线放线长度为电流线长度的0.618倍)以及对试验人员加强测试方法培训等改进措施,提高了地网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高压电器》2017,(5):14-21
对接地电阻值进行准确测量,是衡量接地装置是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必要措施,接地装置良好,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接地电阻值未达到设计要求而导致的电气事故。由于接地电阻测量装置引线间存在互感的作用,会对测量信号产生干扰,影响测量结果,文中基于此,首先分析了两平行线间互感的影响机理,推导出了由于互感影响而产生在线路上的附加电阻R;然后,由于互感的影响随着引线夹角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可以将互感的影响转换为不同夹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最优夹角值;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电压极与电流极引线夹角接近30°时,测量误差达到最小,有利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精度的分析与改进。笔者最后还简要分析了在非均匀土壤情况,接地电阻测量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娟  梁勇 《广东电力》1998,11(6):60-61
介绍了茂名热电厂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了用同一回输电线作为测量接地电阻的电压线与电流线时,电力线间的互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娟 《电气试验》2000,(4):58-60
本分析了用同一回输电线作为测量接地电阻的电压线与电流线时,扫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及电力线间的互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多发、变电站建在山区或者周边环境比较恶劣,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比较大,即便是建在城市中的发、变电站也要受到占地面积的限制。因此如何在这些高土壤电阻率、扩张裕度有限的地区,使发、变电站地网满足设计规范标准,以确保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很多,通过分析接地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探讨理想接地球体状况下的三极直线法(0.618法)和三极三角形法(30°夹角法),对类似接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实践表明:增设垂直接地体,采用三维立体接地网(文中简称三维地网)新技术,对于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层土壤状况下地网接地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理想接地球体状况下,垂直地面方向两层分层和水平方向两层分层的土壤结构对现行规程推荐的0 618法和30°夹角法测量地网接地电阻误差的影响,并对测量引线间互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吉林台水电站地处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前3次用同一种直线法测量接地电阻,因电流、电压线紧靠在一起沿弯曲公路放线,并非真正的直线法,同时测量系统互感带来很大的误差,测得电站接地电阻不满足电站运行要求。采用任意夹角法第4次重新测量避免了互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站接地电阻为0.244Ω,接触、跨步电位差都在允许值以内,满足电站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投运后,带负荷检查电能计量装置过程中,发现供农村用电,有这样一条10kV线路,功力因素在随着负荷性质在30°、60°、90°、100°、110°、120°之间在变化,功率因素大于90°时出现负功率,电能表计出反向电量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