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电力交易愈加复杂,交易结算偏差电量需要更加规范化的处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偏差电量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每笔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周期、交易电量和交易电价4项重要指标,依托业务人员工作经验运用层次分析法设定各项指标权重及交易类型和交易周期隶属度函数,最终确定每笔交易的综合评价得分,以得分为依据分摊偏差电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跨区电力交易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之一,在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跨区电力交易结算中出现了大量偏差电量,对交易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跨区交易机制和历史交易数据基础上总结了偏差电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其对交易相关方经济利益、结算公平性等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偏差电量产生原因在于系统内发用电不平衡和管理因素设置不当,并从技术和管理2方面提出了减小偏差电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和能源开发重心与用电负荷中心的逐步分离,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调研工作讨论了我国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结算工作及偏差电量处理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当前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考虑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发电或购电成本的差异,借鉴平衡市场为偏差电量实时出清价格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区域发电成本核准偏差电量的参考电价,并将核准的参考电价与合同电价进行比较,通过所提出的逻辑确定偏差电量电价,最后将合同电量与偏差电量分开结算。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跨区电网输电交易中偏差电量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超  丁坚勇  谢登  杨东俊  胡婷 《电力建设》2014,35(12):127-130
偏差电量的处理是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处理方法直接影响交易各方的经济利益。针对我国某特高压跨区大电网当前的经营体系及管理现状,通过对目前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偏差电量处理方法的分析,提出按计划值比例分摊法来处理跨区电网输电交易的偏差电量。实际算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与可操作性,并能够较好地平衡各级交易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跨省区中长期电力市场主要采用固定电价的结算机制,但是无法发挥电力市场的调节作用。为解决固定电价机制的弊端,根据合约电量曲线的实际执行情况,提出了以交易曲线为依据的电量分割方法。按照曲线外电量的发生时段和电量规模,提出了高峰及低谷曲线外电量的3种不同定价机制。通过算例按照该机制进行曲线外价格及交易费用的测算,定量说明了不同定价模式下偏差电量规模对结算价格的影响,从而达到了引导市场主体自觉按照交易约定曲线履行合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启动现货市场的目的是建立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而在市场运营机制不完善的建设初期,以日为结算期的短期考核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交易,稳定现货市场中的电力电量波动。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短期偏差电量考核对售电公司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影响,构建了计及日偏差电量考核机制的售电公司日前市场收益模型。基于实时市场购电和与储能电站电量交易,建立了以售电公司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日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基于广东省2017年交易数据模拟典型日现货交易和实际用电情况,对比分析模型优化效果,并对统一出清价和单位考核成本及与储能电站的交易电价、正、负偏差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可明显提高售电公司收益;统一出清价、单位考核成本和向储能电站购电电价对额外成本影响最大,向储能电站售电电价对额外收益影响最大,正、负偏差量对售电公司整体收益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偏差电量的处理是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结算的关键环节,首先对国内外典型电力市场的偏差结算模式进行概述总结,然后分析了当前常用的3种偏差电量分摊结算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并分析随着南方区域市场的发展,当前偏差结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做好与现货市场结算机制衔接,充分发挥市场定价作用,提出偏差电量单独定价结算方法,并给出偏差定价及偏差费用分摊机制设计。最后,根据南方区域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结算要求,对偏差结算方法的选择,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对未来南方区域跨省跨区结算机制如何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跨区电网电力交易中,偏差电量及其合理定价是交易结算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交易各方的经济利益和公平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平均偏差的跨区交流电网偏差电量责任判定模型及定价方法,构建了用于联络线偏差电量责任判定的"米"区图。电网交易中心在各交易日通过电网调度和关口电量表调取相关数据,获取区域间分时间段统计的实际交换电量,并计算该时段中频率偏差平均量和偏差电量,根据该交易日各时段频率平均偏差及电量偏差的运行点在"米"区图中所处的8个不同区位判定该时段偏差电量责任方,并确定相应责任程度等级,然后根据偏差电量责任方和责任程度确定不同的惩罚电价,日清月结,进而实现对跨区电网交易合同电量与偏差电量的差异化定价和分开结算。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数偏差电量处理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适应不同的基数电量收益分配需求,提出了预期收益补偿方法、偏差电量替代撮合方法、平均价差补偿方法3种基数偏差电量的结算处理方法。预期收益补偿方法对超发电量按其发电成本、欠发电量按其预期收益进行补偿,使得机组实际发电收益基本不受基数偏差电量的影响;偏差电量替代撮合方法采用事后发电权交易的方式,鼓励低成本超发电量对欠发电量进行替代发电,交易双方均可获得收益;平均价差补偿方法在电量替代的基础上,预留部分收益对未成交超发电量进行补偿,兼顾个体主动性与整体均衡性。以国内某省网6台机组的基数电量实际执行数据为基数构建了3个算例,验证了该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偏差电量的处理与结算机制是判断交易机制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处理与结算机制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市场改革的推进程度。在总结国内现行电力市场偏差处理和结算机制的基础上,以水火互济电源结构的广西为例,分析电力市场现行偏差处理、结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计划与市场不解耦思路和月度预挂牌2种偏差处理和结算机制,并构建了月度预挂牌机制实施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通过对2种偏差处理机制的对比分析后,提出了从基于计划与市场不解耦思路过渡到基于月度预挂牌,最终发展到现货市场机制下市场交易偏差处理和结算机制的分阶段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对国外电力市场现有的发展成果和运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类;特别是对长期合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实时交易及辅助服务交易等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POOL模式、NETA模式、PX+ISO模式等电力交易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介绍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力弹性系数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电力需求的关系,是制订电力长远发展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对电力弹性系数的作用和能否真实反映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的关系也有很多争论,但从电力弹性系数的长期统计数据分析,能发现一定的规律,与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用电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也有其一定的特点。从我国历史上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当前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预示着我国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和电力需求的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因此,电力弹性系数不仅对我国的电力规划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分析和预测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越南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建设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森林 《华东电力》2008,36(1):67-70
介绍了越南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建设的近况,包括新电力法的主要内容、电力工业结构重组与资本化和电力市场建设的路线图,并着重介绍了目前正在运营中的内部模拟市场。  相似文献   

14.
李伟 《湖北电力》2005,29(Z1):117-118
分析了2006年电力行业生产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市场营销中决策分析功能欠缺、深度不够的状况,研究了用电结构变化对全行业售电量和售电均价的影响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各类用户对全行业的电价影响因子、用电结构影响旱子的概念,制定了售电价格结构分析的规范化计算表格,并从数学上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以实际数据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并指出其对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电力营销中的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电力市场建设初期,如何开展大用户直购电问题,从大用户直购电的准备、组织、结算、监管和辅助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浅谈市场条件下电价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峰 《电力学报》2002,17(4):307-309
通过分析电力投资体制改革对现行电价形成机制的影响、电价不合理性及其负效应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改革电价形成机制的原则和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动自行车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对拓展用电市场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电力企业要做好电动自行车的用电服务,包括推广居民峰谷分时电价、为客户充电提供方便等。  相似文献   

19.
以降低电价为纽带的电力产业价格链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电价结构将由单一的销售电价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电价和零售电价在内的多元化价格链.研究了我国的电力价格链及电价形成机制.指出电力设备折旧年限、发输配电价格比例关系和需求侧响应是影响我国电价水平的主要因素,制定合适的电力设备折旧政策,确定价格链中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的合理比例,完善电力市场竞争结构,削弱市场力的实施,综合优化设计多元化零售电价体系是完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的工作原理有3种:电磁感应法、微波法和强磁耦合谐振法。回顾了每一种方法的起源,详细介绍了它们在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各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暴露出的部分问题。最后,从电能传输功率、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3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上述3种方法在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领域的实用化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