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四、线圈的发热与温升的测量用温度计法和热电偶法能不能测量低压电器线圈的温升呢?我们会看到,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温升,不能真实反映线圈发热的总貌。线圈和电器其它零部件(例如触头,导电板等)不同,它是用带绝缘的导线绕制的,它有一定的厚度,并且表面还包有绝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吉林两江水电站3台水轮发电机组被洪水淹没后,对发电机定子线圈采用直流铜损(外加直流电焊机)、红外线灯泡及电热器加温方法进行干燥处理过程。通过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结果,判断发电机定子线圈干燥程度。处理后定子线圈绝缘均满足DL/T 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3.
周芩芩 《绝缘材料》2002,35(6):13-18
该文叙述了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首台 6 0 0 MW汽轮发电机的绝缘材料及绝缘结构 ,包括定子线圈的电磁线和线圈主绝缘、防晕结构 ,端部绝缘及固定件 ,转子线圈匝间绝缘、对地绝缘 (槽绝缘 )、引线绝缘 (径向和轴向导电螺杆绝缘 )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10千伏及以上的变压器套管一般为油浸纸电容型或胶纸电容型。在套管靠法兰处有一个可供测量套管绝缘介质损失角正切(tgδ)的小套管。运行中一般使用Q3—1型西林电桥在仃电条件下按电桥正接线进行测量。(即导电杆加电压,小套管与地断开后接电桥Cx线)。在现场测量变压器上套管绝缘tgδ时曾多次发现在没有注意变压器线圈的连结(如仅被测套管的导电什加电压,其余相套管导电杆悬空,且其它线圈均开路时)会出现较大的tgδ测量误差。测量的结果可能会大大超过套管绝缘的实际tgδ值。现场测量数据曾经出现过超  相似文献   

5.
变频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测量了不同运行年限的变频牵引电机的定子绕组绝缘诊断参数,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剩余击穿电压等特征参数,以及沿绕组不同部位的绝缘材料取样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A)来研究绝缘老化特征。介电性能测量结果表明,与新电机相比,运行后定子绕组的绝缘介电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槽口附近绝缘的老化程度高于槽内。TGA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了长达10年的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性能略有下降,且线圈下层边的绝缘老化比上层边明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10 KV气体绝缘开关(GIS)用空芯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构成,将无磁饱和、频带宽、无剩磁的空芯线圈用于GIS中测量电流,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突出优点。实际挂网的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通过了0.2级的型式试验。挂网运行数据分析表明其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富士公司于1958年采用了以云母带为绝缘层用环氧树脂真空浸渍的高性能大型高压发电机定子线圈绝缘(F树脂绝缘)。F树脂绝缘已满足了用户的希望。近来又研制了比F树脂线圈更适宜高压大型线圈而可靠性高的绝缘。根据真机模拟线圈的功能试验认为这些成果完全可以满足大容量发电机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在工频电源频率范围内高压电机定子线圈主绝缘内部存在气隙群放电(包括无气隙群放电、完全型气隙群放电和非完全型气隙群放电)时对定子线圈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与对地电容(C)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主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工频频谱特性、线圈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线圈绝缘内部无气隙群放电的情况下,电源频率与施加电压对线圈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基本无影响;在线圈绝缘内部存在气隙群放电的情况下,电源频率与施加电压对线圈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对于树脂绝缘线圈有效的、新的绝缘老化诊断方法(D·Map法),同时阐述了从电机运行史(运行年数以及起动、停机次数)予料线圈残存电气强度的方法(NY.Map法)。 1.绪言近几年,绝缘技术取得了惊人发展,大型高压电机定子线圈绝缘在材料构成和制造工艺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树脂的改进对于绝缘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提高是有效的。图1用产量表示大型电机绝缘的变迁。由于热固性树脂绝缘的开发,日立制造厂在廿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电力变压器铁磁结构件中(例如油箱)产生的电磁损耗导致局部过热,使相关的绝缘部件受损,进而危及整个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现象,笔者提出以国际TEAM Problem 21基准磁屏蔽(简称为板式和立式屏蔽)模型为例,采用分离激励线圈电阻损耗和涡流损耗的测量方法(漏磁通补偿线圈测量装置),对变压器取向硅钢叠片中的磁通和损耗进行计算和试验测量。其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线圈损耗和结构件损耗分离的问题。同时,也验证了三维非线性涡流场分析和损耗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三相五柱式没有平衡绕组(没有角接绕组)的YNa0联接组别的自耦变压器进行纵绝缘结构分析。针对自耦变压器自身结构特点,应用波过程及电场计算软件着重对高压线圈与调压线圈(不同结构)主纵绝缘结构进行计算,最终确定线圈形式、匝绝缘厚度、段间油道等结构参数,并对其绝缘弱点区域采取了绝缘加强措施,保证了绝缘结构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旋转电机绕组局部放电已经有50多年的测量经验,通常当电机线圈绝缘内部有分层或表面和槽内放电都会引起局部放电,但对于大型汽轮发电机,尤其线圈绝缘的离线局放测量国内外很少研究。根据旋转电机定子线圈的局部放电试验标准和方法,对不同类型及容量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的局部放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根汽轮发电机线棒的局部放电测量方法、放电模式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压定子线圈的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是衡量线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绝缘材料的质量问题或工艺不良将造成线圈绝缘的tgδ值增大。因此,现就我厂高压定子线圈在生产中绝缘处理的情况,影响tgδ值的各种因素,控制线圈的绝缘质量问题做些分析。我厂高压定子线圈的对地绝缘材料用5438—1环氧粉云母带,线圈主绝缘采用模压固化成形工  相似文献   

14.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作用下分段层式变压器线圈的电位分布计算对于变压器的绝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GIS中开关投切产生的陡波前过电压对变压器的绝缘危害极大,为了准确计算线圈中的快速暂态过程,提出了一种以单层线圈为单元的集总参数线圈模型,介绍了电感、电容、电阻等参数计算的物理模型和数学公式。实测和计算一台变压器线圈模型电位分布的结果近似一致,说明集总参数线圈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为变压器线圈合理的绝缘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感线圈是用漆包线(或纱包线)等外层绝缘的导线一圈一圈地绕在绝缘骨加上制成的。常见的电感线圈则有:调谐线圈、振荡线圈、扼流圈、变压器等。一、电感线圈的重要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真空压力浸渍(VPI)绝缘制备定子线圈,开展模拟海洋气候的盐雾湿热老化试验。测试了不同老化周期时VPI绝缘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了材料老化前后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利用宽频介电阻抗谱仪测试不同老化时间、测试温度下VPI绝缘复合材料的频域介电特征量(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利用电介质极化理论分析老化前后微观结构形态变化与宏观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PI定子线圈经过35周期的盐雾湿热老化试验后,线圈的介质损耗明显增大,表明VPI绝缘的耐盐雾、湿热老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高压旋转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机的线圈绝缘,这自然就要求高质量的绝缘体系,它在电压(局部放电和树枝状放电)和机械应力(由频繁起动、电磁振动和热循环所引起)的作用下,应是稳定的。为满足上述要求,云母一直被用作高压线圈绝缘的主要材料。迄今为止,线圈云母绝缘所采用的绕包工艺,因使用昂贵的云母箔和繁琐的手工绕  相似文献   

18.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支架的tgδ测量,底座均需垫绝缘,现场测试工作量大,不方便。为了不垫绝缘,我们作了一些探索,采用电桥反接线测量tgδ,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常规反接线测量的绝缘部分为:一次对二、三次线圈,绝缘支架、二次端子板、绝缘油、一次对地部分的并联介质损,支架的  相似文献   

19.
柳枫 《大众用电》2006,(4):36-37
构成电机、电动工具等机电产品的电气部分主要是线圈绕组,由于线圈绝缘结构和绝缘材料的不一致,特别是线圈制作工艺水平的差异,使得各种线圈(特别是采用散绕法绕制)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均可能存在线圈绕组中匝与匝及层与层之间不同程度的绝缘损伤等绝缘薄弱环节。在没有达到一定条件而被击穿或暴露之前,其线圈或绕组的固有电感量L,品质感量Q值及电阻值等基本上无明显变化。使用常规测量手段(如对线圈通人大电流后测试其两端电压、使用毫欧计、电桥等)通常无法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前言水轮发电机的运行经验表明。线圈绝缘的电离老化是决定其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大型高压发电机选定交流耐电压试验作为预计电机绝缘的运行寿命,视为一重要的试验方法,考虑到运行中的热特性,就构成了电、热老化试验。电、热老化试验可以鉴定:(1)绝缘结构抗电离的程度(相同材料不同结构对比);(2)材料的抗电离能力(相同材料,相同结构对比);(3)通常对比相同结构,不同绝缘体系的线圈绝缘的寿命。本试验方法作为对比而言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