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小平  崔晓龙 《电器》2012,(Z1):318-32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商用跨临界CO2热泵空气干燥系统。首先建立了热泵干燥系统所需的翅片式气冷器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气冷器的换热面积进行了计算,同时根据超临界状态下CO2放热特性对气冷器的结构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临界CO2热泵空气干燥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常温空气"一次性"加热到100℃,此种工况下空气流量为2.26m3/h,系统性能系数COP为3.80。  相似文献   

2.
陆蕾颖  张华  赵巍 《家电科技》2006,23(7):43-45
目前,在面临开发制冷剂替代物的环境下,CO2以绿色环保和优良的热物性,在众多替代物中脱颖而出。CO2在跨临界循环状态,气体冷却器中存在的温差大,更使它在热泵热水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CO2热泵系统的原理、它在热泵热水器上的发展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跨临界CO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高压压力的变化,尽管气体冷却器进口的CO2温度与冷却水的换热温差变化范围较大,但气体冷却器出口CO2温度几乎不变;系统的高压压力为9MPa时,气体冷却器中CO2的压降只有高压压力的1%左右,相对较小;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C02温度的升高,系统制冷量先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CO2在超市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基本形式,并通过与常规制冷剂超市制冷系统的分析比较,得出完全CO2跨临界循环超市制冷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徐博  陈江平 《家电科技》2008,21(3):36-38
由于CO2气体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对环境无害(ODP=0,GWP=1),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高,且具有良好的输运和传热性质等优点。CO2热泵热水器在日本市场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CO2热泵系统"跨临界"循环最早由挪威NTNU/SINTEF的Gustav Lorentzen教  相似文献   

6.
CO2是热泵系统工质替代中最有潜力的天然工质之一。CO2跨临界系统气体冷却器端的温度滑移可以与变温热源较好的匹配,它在热泵热水器方面的应用具有其它供热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日本主要家电公司联合科研院所纷纷对CO2热泵热水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对其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结果表明CO2热泵热水器与电或燃气热水器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COP),其商业开发已经初步开始,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7.
最新技术     
<正>GMCC发布高效能压缩机-15℃下出水温度达95℃近日,GMCC发布了高效能CO2热泵热水器压缩机,采用全新CO2冷媒,跨临界运行,可轻松实现环境温度-15℃下出水温度达95℃,能效较常规冷媒提升110%,变频化产品可保证低温-15℃制热能力无衰减。由于CO2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压力要高于其他冷媒,GMCC对CO2压缩机耐压能力、泵体可靠性进行了专项设计。对壳体采用特定的钢板材料;导入DLC涂层滑片;使用高强度气缸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一般性分析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并专门用于测试CO2往复式全封闭压缩机的样机。实验数据不仅可以定量比较每个元件,而且可以定量比较整个制冷系统。本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已成型的以CO2作为制冷剂的、工作于跨临界循环的CL15型往复式全封闭压缩机。同时,该论文完整的描述了实验所用的设备及仪器。最后,该论文提供了大量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实验比较结果,不同工作状态包括蒸发温度的高低变化、过热度的改变及气体冷却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压缩机有一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日用电器》2008,(1):29
12月3日,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佛山专项)揭标公告中,万和经过严格的评审考察和审核程序,独中节能与环保关键技术中的“高效CO2跨临界循环技术应用研究及家用CO2热泵热水器的产业化”项目。另在广东省科技厅发布的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内外海水热泵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海水热泵的工作原理,研究海水热泵推广应用的难点,讨论沿海火力发电厂应用海水热泵的优势和条件。对比分析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和CO_2跨临界热泵的特性和优势,提出大型沿海火力发电厂应用CO_2跨临界海水热泵进行区域供热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海水热泵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鑫特  李红旗 《家电科技》2007,240(12):69-71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在CO2热泵热水器应用过程中,由于CO2的跨临界循环特性,包括高压、高排气温度和高溶油性,有可能遇到诸如由于轴承磨损导致的轴承可靠性降低和由于气阀及阀孔尺寸限制引起的性能下降等一些特殊的问题.本文通过压缩机的模拟分析、零件的建模以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CO2捕集的引入将对系统煤气冷却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分别构建了不捕集及捕集CO2的输运床氧气及空气气化IGCC系统流程,分析激冷及煤气余热锅炉2种煤气冷却方式的引入对系统热力性能及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捕集CO2时,无论是对输运床氧气还是空气气化IGCC,煤气余热锅炉冷却方案热力性能及经济性均明显好于激冷冷却方案;考虑CO2捕集后,尽管采用煤气余热锅炉冷却的输运床氧气气化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比采用激冷冷却的系统高约1.38个百分点,而2种方案发电成本相当;考虑CO2捕集后的输运床空气气化IGCC系统的热力性能及经济性仍明显好于激冷冷却方案。此外,该文还分析了煤气冷却方式投资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得到2种冷却方式下,输运床氧气气化系统发电成本相同时的气化炉单元临界投资比。其中,对输运床空气气化系统的分析表明,无论是否考虑CO2捕集,均应采用煤气余热锅炉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跨临界制冷系统与非跨临界制冷系统的不同,详细介绍了电冰箱安全标准GB 4706.13-201X对跨临界制冷系统的特殊要求,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使读者对新版标准的此部分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将来顺利通过CCC认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DIET生产线的设计要求本设计方案吸收了目前国内外CO2烟丝膨胀中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了我公司近十余年CO2烟丝膨胀线开发研究成果,以及烟草行业对CO2烟丝膨胀工艺过程提质降耗、改善吸味、管控一体的要求。我们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集散性、智能性、信息电子化和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利用的新型多联供系统,该新系统包括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和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子系统。建立了多联供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计工况下,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和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发电效率分别为31.51%和23.45%;新型多联供系统总能利用效率为40.75%,?效率为31.93%;多联供系统?损最大的部件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达到了52.8%;多联供系统总能利用效率和?效率随着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氢气质量流量的增加和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低压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CO2是一种有潜力的SF6的替代气体,研究纯CO2以及CO2/O2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绝缘和灭弧性能有重要意义。为此,给出了不同压力下,纯CO2以及不同混合比例CO2/O2混合气体电弧等离子体的平衡态化学组成及体积分数90%CO2-10%O2混合气体的热动属性。通过求解两项近似的Boltzmann方程,得到0.4 MPa下,不同混合比例的CO2/O2混合气体,300~3500K温度范围内的折合临界击穿场强(E/N)cr。结果表明:体积分数50%CO2-50%O2混合气体的(E/N)cr在2 000 K以下远高于体积分数90%CO2-10%O2混合气体;50%CO2-50%O2的混合气体(E/N)cr受温度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2 000 K时,90%CO2-10%O2混合气体的(E/N)cr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20.
面向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存在的技术与应用瓶颈问题,提出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系统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压力低且易液化特点,解决液化空气储能难于液化及低温储存的难题;进一步揭示系统性能随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系统热力性能优化,获得系统最优效率,为49.15%;同时对系统及关键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系统?损大的环节及内部原因。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绿色、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储能密度较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