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涛  高超  杨松伟 《中国电力》2014,47(5):53-58
针对串补线路故障特性更为复杂,造成距离保护难以正确动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端信息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方案。以R-L模型为基础,根据串补前及串补后故障线路参数的不同,给出了2个测距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电阻值与实际电阻值的对比,可准确判断故障点相对串补装置的位置。若故障发生在串补装置前,则直接驱动断路器跳闸;若故障发生在串补装置后,则利用串补后的故障计算模型,判断出故障位置。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距离保护在串补线路中的暂态超越问题,同时,利用MOV导通前的暂态信息,避开了MOV导通初期串补电容电压难以获取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距离保护的可靠性。利用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并指出了电平检测方案存在的灵敏度不足的问题.简单介绍了利用保护测量电流、电压计算保护安装处至串补电容之间沿线各点电压的方法,并分别分析了在串补电容前和串补电容后故障以此方法所计算得到的沿线各点电压幅值的特点.在电容前金属性故障时,保护安装处至电容之间将出现电压极小值点,且电压幅值理论上为0;在电容后故障时,计算电压即使出现极值点其幅值也较高.据此提出了串补线路故障点位置识别的方法,结合传统距离保护形成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新方案.该方案能在可靠防止超越的基础上很大程度地提高距离保护的灵敏度.EMTP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以串联补偿(简称串补)线路的暂态物理模型为基础,基于参数识别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方法。该保护利用系统故障时的暂态信息识别串补线路的电感参数来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距离,克服了串补电容带来的超越问题,并将故障点相对于串补的位置转化为待识别的未知量,实现串补前故障与串补后故障算法上的统一,无需事先识别故障点...  相似文献   

4.
串联补偿电容器的存在,使得高压输电串补线路阻抗出现非连续性,对目前广泛采用的继电保护原理产生影响。以750 kV电压等级的串补输电线路为模型,用EMTP仿真建模,给出了最小二乘矩阵束法分析线路故障后电流信号中的自由分量分布以及衰减情况,得到串补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矩阵束法可以在故障后快速识别出信号频率及相应的衰减时间常数,给出保护安装处实际感受到的谐波变化情况。该方法适合于暂态谐波分析,为分析故障暂态对保护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串联补偿电容器的存在,使得高压输电串补线路阻抗出现非连续性,对目前广泛采用的继电保护原理产生影响。以750kV电压等级的串补输电线路为模型,用EMTP仿真建模,给出了最小二乘矩阵束法分析线路故障后电流信号中的自由分量分布以及衰减情况,得到串补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矩阵束法可以在故障后快速识别出信号频率及相应的衰减时间常数,给出保护安装处实际感受到的谐波变化情况。该方法适合于暂态谐波分析,为分析故障暂态对保护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的方向判别原理。采用时域算法,通过2种模型的模型误差、识别的电感值和电容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构成方向判据。大量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不受衰减直流分量、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点位置影响,与传统工频量方向元件相比,不仅避免了电容器容抗大于背侧系统阻抗时引起的方向误判问题,而且提高了方向判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输电线路最常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以最小二乘矩阵束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线路末端故障时计算距离准确、在线路末端附近故障时计算距离具有正误差现象的频域距离保护算法。该保护算法的核心是假设故障点之后的零序回路为纯电感线路,列写出在频域具有3个未知变量的线性测距方程。电磁暂态仿真程序的仿真试验表明,在集中参数模型的短距离输电线路上,该保护算法在线路末端故障时测距准确,在线路末端附近经过渡电阻接地故障时不存在超越问题。  相似文献   

8.
串补线路故障点位置的模型识别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中提出了一种判断串补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相对于串联补偿电容位置的模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计算出线路电感值的离散度来识别故障位置。将该方法和传统的距离保护相配合,可以解决传统距离保护在串补线路中超越的问题,使得距离Ⅰ段可以按全线阻抗整定,而不必考虑电容的容抗,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距离Ⅰ段的灵敏度。判别过程仅利用MOV导通前一段时间的暂态量数据,不受MOV非线性特性的影响,避开了MOV导通后串补电容上电压准确值难以获得的问题。该方法仅利用单端电气量,无需通讯通道;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适合于各种电压等级、各种频率的系统,线路各处故障。  相似文献   

9.
10.
在含串联补偿装置(简称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整定中,往往忽略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MOV)动作时串补对外呈现的非线性阻抗特性,这使得距离保护整定存在不准确、灵敏度低的不足。采用串补线性化模型描述串补MOV的影响,分析了含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补线性化模型的距离保护整定方法,实现了含串补线路距离保护的精细化整定。采用某实际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保护定值较传统整定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Hilbert变换的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距离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ilbert变换得到了实信号幅值函数的特点,分析了串联电容前后故障时故障电流幅值函数的不同:串联电容前故障时,幅值函数不能表征故障电流的包络线;串联电容后故障时,幅值函数可以表征故障电流的包络线。据此提出了基于Hilbert变换的串联补偿线路故障点位置的识别判据,结合传统的距离保护形成了适用于串联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超越问题。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特性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保护安装处到串补电容间线路阻抗与测量阻抗之差定义为补偿点阻抗,深入分析了串补电容前后金属性故障时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特性.在电容前金属性故障时,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介于70°~90°之间;在电容后金属性故障时,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介于90°~270°之间.据此提出了串补线路故障点位置识别方法,结合传统距离保护形成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新方法.与传统的电平检测方案相比,该方法明显提高了串补线路距离保护的保护范围.EMTP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形态学的串补线路超高速保护新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静  王增平 《电网技术》2006,30(11):77-81
提出了一种串补输电线路的超高速保护新方法,利用小波作为前置滤波单元,有效检测出高频突变量的同时较好地抑制了信号中的稳态分量,数学形态学中的多分辨形态梯度可用来进行边沿检测,突出波形的暂态特征。作者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取暂态信号中多个频段的谱能量,实现了区内外故障的识别。A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超高压输电线路中不同位置的各种故障均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算法的计算量较多尺度小波变换的计算量小,有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相差保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荣  谭建成 《电网技术》2007,31(13):86-90
高压输电线路上靠近串补电容处发生故障时,由于电容的补偿作用,线路两端电流、电压的相位差可能达到180°,远远超出了传统相差保护的整定值,导致保护无法判别故障。为此,作者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对故障时的暂态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变换,获取暂态相位差值作为保护动作的依据,并考虑了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不能导通时串补电容对保护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区域,弥补了传统保护的缺陷,且不受串补电容补偿度、安装地点的影响,对普通线路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微分方程算法采用集中参数的电阻和电感串联模型,可以实现快速动作.线路故障后的暂态期间,由于受到电压、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和线路分布电容等因素影响,微分方程算法计算出的阻抗会在实际值上下频繁波动,影响保护的可靠动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处理微分方程算法计算结果的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代表高次谐波的固有模态函数分离出来,得到具有单调变化趋势的“残差”,再由此计算出故障线路阻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线路故障后快速估算出具有较高精度的阻抗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