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2016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7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6年受实体经济稳中趋好、夏季高温天气、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近52年新低。2017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维持在5.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1万亿~6.27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1.2亿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7.7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略有回升,达到4 200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东北、西北、西南电网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13年1—5月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3年全年中国电力需求、供应和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障电力供应等方面的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23万亿~5.33万亿kW·h,同比增长5.5%~7.5%;净增发电装机约9 000万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4亿kW。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分区域看,华北地区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华中及南方地区电力供需平衡,西北、东北地区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首当其冲的问题为电力供需平衡矛盾。在分析“十一五”贵州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电力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最后从调度、电价和市场等多方面对贵州电网“十二五”期间电力电量平衡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未来3年我国电力行业供需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用电量也将相应增长。本文对今后3年我国发电量、社会用电量及用电结构进行分析预测,认为未来3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将从电力紧张到电力偏紧,最后达到供需总体略微均衡,并提出保证我国电力工业稳定供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2012年电力消费特点,对2013年电力需求、供应和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开始显现,全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预测2013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规模7 500万kW,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达到4 716 h,其中火电发电设备小时数将达到5 149 h。建议关注电源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建设和电煤价格并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2011年黑龙江省电力消费实绩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宏观经济情况,阐述了影响2012年用电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对2012年的用电需求情况进行预测,最后根据我省电源的开工和投产情况,分析了黑龙江省2012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同时对2013年的电力市场进行展望,提出了我省发电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4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5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4年受经济增长趋缓及凉夏暖冬等因素影响,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近16年和37年新低。2015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回升至4.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77万亿~5.88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9 140万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5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降至4 638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东北、西北电网地区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05年以来华东电网地区供、用电平衡方面的形势,2006年华东4省1市GDP增长和社会用电情况,华东电网发供电量及装机容量;并阐述了保证电网安全所需解决的3个问题。对2007年的电力需求作了预测,对供、用电的平衡态势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华东电网2007年电力供需基本情况,包括用电负荷、发电情况及区外来电;新增发电机组及变电、送电线路的建设;并网电厂运行情况及各类故障事件的统计。对2008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指出各省、市今年夏季可能的缺电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网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华东电网在2008~2009年的供需情况,介绍了华东电网分地区、产业和行业划分的社会用电量下降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等情况.介绍2009年夏季电力电量平衡情况.提出华东电网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1.
樊昊  谢国辉 《中国电力》2014,47(11):70-74
关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分布对电网负荷特性的改变,将有助于调整与制定相应的用电计划,合理调度发电,降低发电成本,确保安全可靠供电。分析了2005—2013年京津唐电网电力消费特点及负荷的年度变化趋势和月度规律,并对夏季典型日和冬季典型日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的,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对2014—2016年电力需求及负荷特性进行了预测,为有序用电、需求侧管理以及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期全国主要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主要电网1990-1998年发电量、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数据及实际运行情况,阐明了1998年全国各电网电力供南非平衡情况及富裕度,并对1999-2002年各电网电力供需平衡作了分析预测。预测表明,在不计新开工项目投产的情况下,大多数电网供需基本平衡,少数电网将缺电;大多数电网无结转移建设规模,少数电网结转很少,都不能满足用电增长的需要,因此建议在近期按“十五”期间用电增长及技改需要逐年安排一些  相似文献   

13.
贾德香  韩净 《中国电力》2013,46(7):149-152
中国燃气电站大规模发展面临气源、气价和系统调峰等多种约束,需要深入研究气电发展及其对电网调峰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燃气电站规划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以系统电力供应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以电力电量平衡、燃气等能源供需平衡、系统建设和运行等各种要求为约束条件,研究总体电源规模和结构,包括燃气电站建设规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燃气电站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气源落实情况以及系统调峰平衡状况,提出地区电网燃气电站推荐装机容量并进行经济性分析,为地区电网制定燃气电站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姜绍俊 《电气》2001,12(2):31-34
根据2001年第一季度电力工业生产和用电需求情况,论述了电力市场供需特点,并从多方面对当前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电力供应必须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供应短缺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能力过剩将会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任何电力供需的不平衡度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电力行业的效率。提出电力供需指数的概念并给出定量评判全国电力盈亏的计算方法,对我国历年电力供需盈余给予了评判,对今后电力供需形势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江苏风电发展规划与政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风电是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风电的发展应在全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各省(市)具体的风电发展目标。在分析江苏风资源、电力供需、风电穿透功率等情况下,提出了江苏风电发展的规划设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7年春节、"五一"、"十一"节假日期间全国电力供需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出节假日对发电、用电负荷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对销售电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节假日期间电力供需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析当前缺电原因及缓解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 《黑龙江电力》2004,26(3):176-179
简要论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的演变过程,从电力供应和电力需求方面分析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供电形势日趋紧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当前缺电局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问题,提出一种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方法。基于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结构特点,以成本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为目标,以系统稳定性、电量供需均衡性及各微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为约束条件,建立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的电源双层规划方法,求解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模型,通过自适应变异粒子群解决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情况。利用2个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交互迭代规划电源上下两层,求解最佳电源有效接纳容量。以L省某负荷中心为实验平台展开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协调控制可以保证负荷中心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得供电成本大大增加,风电并网加剧了系统的供需矛盾。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对价格进行响应,帮助电网更好地消纳风电。根据这一特性,建立了基于需求响应的含风电电源规划模型,考虑了可变负荷的同时段和跨时段响应特性,并在模型中加入了CO2排放强度和风电备用容量约束。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各电源的发电容量情况。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表明需求响应的引入可以提高风电渗透率,同时降低供电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