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流下局部放电试验与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笔者组建了一套直流下局部放电试验与测量系统,由放电脉冲波形超宽带测量系统和超高频信号测量系统组成。设计了6种油纸绝缘局放模型以模拟换流变压器的典型缺陷。直流下试验结果表明:缺陷模型放电稳定,相同条件下放电重复性好;测量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到放电脉冲波形和超高频信号。为研究直流下局部放电脉冲单个波形、脉冲序列以及超高频信号在线监测等提供了试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套可同时测量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电、声信号的微型计算机测量系统。系统使用SUPER-PC/XT微型计算机及DMA高速A/D卡来完成对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对一路电脉冲和三路超声波脉冲的联合测量,使系统具有测量局部放电、识别干扰、对局部放电源初步定位的功能。试验室及生产现场的实测结果表明,测量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谢勇  韦震  罗全文  李裕  李晓涌 《机电元件》2020,40(3):3-5,12
为了解决军用继电器微小型零件的筛选测量精度高、生产效率低、测量结果一致性差的问题,设计了包括机器视觉图像测量模块和零件自动传送筛选模块的智能筛选分拣系统。主要研究了图像高精度测量和自动上料间歇放料机构等方法。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自动操作,检测迅速,测量一致性高,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零件检测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智能自动化水平,该项目可以推广到军用继电器其它各类零件外形检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振荡波电压测试系统(OWTS)是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用于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的技术。在振荡波电压测试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OWTS局放测试系统的MATLAB/Simulink模型。根据单气隙局部放电的物理模型,实现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量过程的仿真,也就是从校正到测得局部放电视在放电量的过程。OWTS局部放电测量过程的仿真研究,对振荡波电压测试系统局放测量程序的研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个局部放电脉冲测量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高频局部放电信号研究的需要,研制了一套用于提取单个局部放电脉冲的,具有较宽频率响应范围的测量系统,并利用校正脉冲对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单元进行了校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测量要求,为确保提取到的放电信号真实可靠,对测量中存在的典型干扰信号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该系统测取了标准电晕放电的脉冲,与国际上同类测量系统所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一种用于航天器表面放电脉冲测量的瞬态脉冲测量系统,详细地描述了测量系统的原理、电路结构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局部放电故障类型的诊断系统,实现局部放电脉冲的在线测量和引发放电的缺陷类型的识别。详细论述了局部放电故障诊断系统的软、硬件体系设计方案。放电脉冲波形测量、谱图统计分析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验证结果表明,局部放电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放电信号的在线测量、分析和诊断,系统的软、硬件方案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金属卤化物灯的生产中,保持放电极间距尺寸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是保证金卤灯产品质量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金卤灯电弧管自动夹封在线监控系统;介绍系统工作原理;软件的结构及实现过程;金卤灯电弧管图像的处理过程.该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测量,有利于实现金卤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局部放电脉冲的频散现象,对塑料绝缘高压电缆局放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其最佳组合,有着重要意义。频散现象与电缆的结构和长度有关。根据对典型的 VPE 中压电缆的频散现象所进行的试验研究,由结果可导出选择测量系统参数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局部放电脉冲的频散(dispersion)现象对塑料绝缘高压电缆局放的测量系统的设计和结构最佳化有重要意义,频散现象与电缆的结构及长度有关,本文对典型的VPE中压电缆的频散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由结果可导出选择测量系统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辉 《江苏电器》2007,(5):55-58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对变压器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介绍了变压器企业质量成本的概念、组成及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给出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步骤和途径.通过扩大企业质量成本信息的采集面,发挥质量成本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的主渠道作用,抓住质量成本控制重点,利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完备的数据流和反馈系统等措施,拓展成本考核范围,细化、深化质量成本考核.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配电网技术改造浅析--中压配电10kV应升压至20k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电网技术》1998,22(12):11-14
文章论述了四个问题:(1)根据存在的诸多问题,强烈呼吁改造城网和进行体制改革;(2)我国城网改造应吸收国外的一些有益经验,应将10kV升压至20kV,且避免大拆大换,节约投资;(3)城网升压改造,必然随之要改变原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此文章作了论述;(4)呼吁我国电工制造企业积极研制开发20kV产品,并迅速投放市场,以满足国内城网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内开发的几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东 《供用电》2003,20(4):10-16
本文是郑州电业局信息中心于 2 0 0 3年 4月间组织科技人员分赴全国各地考察国内有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厂家及其产品在有关电业部门使用情况的调研综述。文后还附有各厂家高级应用软件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工作中与不少断路器的使用者相互磋商、探讨,认为断路器的设计、制造者与它的用户之间由于沟通、交流和宣传不够,致使用户在选择低压断路器上还存在一些偏失。本文再次论述断路器的选用。  相似文献   

15.
钱肖  朱英伟  刘栋 《浙江电力》2012,31(5):13-16
提出了一种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寿命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以厂商提供的电路板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基础数据,将电路板间的逻辑关系映射为串并联关系,得出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又以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为基础,计算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从而得出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寿命估计.以运行了12年的500 kV变电站的间隔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黎驹 《电线电缆》2006,(6):26-28
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单线制造可以借鉴聚氯乙烯绝缘单线的制造,然而,其对导体制品的要求和绝缘挤出工艺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探索传统生产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的中小型企业,通常产品的产量较小、品种较多、一机多用或品种变化频繁的条件下,增加硅烷交联电线电缆生产时,在绝缘单线制造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注意事项,指出了导体制造、绝缘挤出和交联工艺中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mon themes in several recent cases holding 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ers liable for punitive damages. He points out that current medical devic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prevent clearly dangerous products from staying in the marketplace, creating the legal expectation that devices should be risk-free. A court that expects devices to be risk-free may misunderstand the inevitable adverse product reports that accompany rigorous product testing. Therefore, device manufacturers must anticipate and manage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d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if they are to appear credible before the court. A framework for a preventive law plan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punitive damage award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大容量火电机组励磁系统的基本分类,对其中的静态励磁系统和无刷励磁系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励磁厂商的主要产品的特点,并对励磁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供大容量火电机组励磁系统选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浇封/胶粘材料在防爆设备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在防爆设备中应用的主要目的,可供生产厂家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discussion of end dev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author describes a hypothetical supervisory control application, and discusses system application techniques. Technical merits and/or li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each application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ssociated economics. The paper not only discusses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but end devices, man/machine interfa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author's impression of what the end user can anticipate from manufacturers of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end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