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锂离子电池发展状况和锂离子电池结构和组成,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必要性;通过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分离、活性物质的再利用等工艺过程的介绍,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回收技术存在问题,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锂离子电池发展状况和锂离子电池结构和组成,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必要性;通过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分离、活性物质的再利用等工艺过程的介绍,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回收技术存在问题,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维  王雪  李烜 《电池》2021,51(5):530-533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预处理技术国内专利进行分析.选择预处理技术涉及的电池安全放电、拆解破碎、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的分离、污染防治等关键词,并结合国际专利分类(IPC)号,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1990—2020年的检索结果为样本,分析国内锂离子电池回收预处理技术的专利及变化情况,总结回收预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产业迅猛发展,废旧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包括梯级利用和材料回收两种方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中国废旧车用锂离子电池为例,系统总结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情况,综述了梯级利用及拆解回收技术及相关模式,讨论了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了解中国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宜  尚闽  谭刚  刘海鲨 《电池》2023,(6):664-667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环境和降碳效益。对2025年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效益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可从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锂、钴、镍、锰共9.63×104 t;规范处理可减少21.45×104 t重金属和3.90×104 t电解液排放;金属回收再生利用,可减少CO2排放40.10×104 t。在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面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存在产处能力布局不平衡、标准技术支撑不足、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补齐区域处理能力短板、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等对策建议。旨在充分挖掘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利用价值,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达成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但由于其使用周期有限、产品更新换代快,导致锂离子电池报废数量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并简要对比了各方法及工艺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仁祺 《电源技术》2012,36(4):587-589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日益广泛,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金属等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用于制备正极材料的金属钴的回收尤为重要。针对锂离子电池中的金属材料钴的回收方法予以总结,主要介绍了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最后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分选法、火法冶金法、湿法冶金法、生物浸出法等。分析了当前锂离子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未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必要性,综述了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主要方法。对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正负材料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发展速度极快,在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发展状况,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进展情况,并结合前期的研究认识和各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全球锂离子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利申请的年度变化、国家、专利权人、专利发明人和国际专利分类号等内容的分析,揭示全球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和战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悦  杨波  黄国家 《电池》2020,(2):191-195
基于专利大数据研究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烯基正极材料的发展特点和应用情况。中国、美国和韩国是目前主要的专利来源国;中国是专利布局最主要的目标市场;LG化学、纳米技术仪器公司和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是主要的国外申请人。国际电池供应商和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进行专利布局,国内科研机构通过专利转让等形式进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3.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东梅  南俊民 《电源技术》2005,29(2):128-131
对包括废旧铅酸、锌锰、氢镍、锂离子和镉镍等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主要是采用基于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原理的两种工艺流程。其中,由于废旧铅酸、镉镍和锌锰电池中所含的铅、镉、锌、汞等组分在400~1300℃的温度范围内容易挥发分离,因此,回收处理这些电池时一般侧重采用火法冶金工艺流程,但也存在设备和运行成本较高的缺点;回收废旧氢镍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时,则侧重使用湿法工艺流程来回收其中的钴、镍等有价金属,但也存在二次污染处理量较大的缺点。结合近期的研究工作进展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包括解决回收利用过程的经济性、治理产生的二次污染以及对各种废旧电池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雪虎  焦芬  刘桐  覃文庆 《电池》2018,(1):63-67
描述不同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分析各工艺的优缺点,如:物理分选法对环境的危害小,但产物纯度不高;湿法冶金法能够较好地回收电池中的各种材料,但废水处理较为麻烦,工艺流程复杂。指出目前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主要存在流程复杂、回收物质不全、回收金属纯度不高及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难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机溶剂分离废旧锂离子电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汉兵  秦毅红 《电源技术》2006,30(5):380-382
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中铝分离的问题,采用特定的有机溶剂溶解PVDF(聚偏氟乙烯)使铝箔和钴酸锂分离,然后浸出滤渣回收钴锂,铝箔经清洗后直接作为回收产品.。蒸馏有机溶剂脱除粘结剂实现循环使用。该工艺高效地分离了钴与铝从而简化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传统回收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可以在电池初始循环过程中补偿其所造成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能量密度和库仑效率。对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的研发进展及专利布局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分析预锂化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重要专利申请人的相关布局,从技术分支出发,对材料的技术功效、技术发展路线、制备方法、专利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围绕当前研发的热点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以期为预锂化技术的产业化及相关专利的布局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综合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钴产量增长迅速,主要用于电池行业。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钴等有价金属,已成为我国钴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了钴综合回收试验研究,开发了湿法冶金工艺并建设了年产300tCo/a生产线,钴平均回收率大于92%,产出的氯化钴杂质含量均小于0.002%。  相似文献   

18.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分离回收,采用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冶金法、物理分选法以及湿法冶金法.应用最广泛的是湿法冶金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用酸浸出联合溶液萃取法,其次还有沉淀法、电解法等,对于离子交换法分离方面也有相关报道.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未来的环境要求,今后的回收利用将朝综合处理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全球及部分国家锂离子电池及磷酸铁锂等关键材料专利的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主要申请人和产业化技术主要拥有者的情况;指出在加强新技术研究、规避国外专利、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重视专利信息研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对我国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 041万辆;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156家,共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 468个,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23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940 GW·h,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22.5万t,预计2024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超过26万t。有关行业政策规范和标准,提出了电池生产与材料生产环节的能耗指标,初步构建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和碳足迹管理体系。有研究表明,电池生产碳排放为61~106 kg(CO2)/kW·h,其中:生产和组装环节碳排放为2~47 kg(CO2)/kW·h;上游环节(采矿、精炼等)为59 kg(CO2)/kW·h,占比超过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