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能和太阳能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发展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趋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就是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组合起来所构成的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流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阐述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特点,提出了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华  李政阳  王韵然 《电源学报》2012,10(6):92-96,106
风能和太阳能的瞬时性和不可控性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后会对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造成影响。为此,介绍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最小路法对配电网的可靠性进行计算,分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并分别与单独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比较。得出风光互补优化后对配电网的扰动远小于单独的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扰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国内外风电、光伏技术与应用发展态势,结合风光互补系统应用,分析、介绍了风光互补LED路灯照明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分布式供电电源、风光互补水泵系统,并着重分析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梯级系统原理,涉及的技术关键等。研究表明,风能、光伏发电应用需要实现低成本、规模化,风光互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城市利用可再生能源最成熟、最广泛的一种方式。虽然郑州市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都不丰富地区,但根据郑州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特点,通过对风能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后发现,风光互补发电在郑州市仍是有利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风能太阳能互补的发电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太阳能与风能各自的优势互补发电的装置与工作原理,阐明利用风能为主,太阳能为辅的互补旋风发电装置已具备实用价值,通过人为创造稳定、连续的发电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矿物燃料紧缺和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炜 《上海电力》2008,21(2):134-138
由于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局限性,需要能满足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文章从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的角度分析论证适合大规模发展的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对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从风光输出功率特性和电量的角度对两种能量产生的电能进行协调控制,从而达到更加高效利用两种能量的目的。该控制方法在双BUCK电路的基础上使用两级可控开关管,处理器根据实时的风能太阳能以及负荷情况,控制这两级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实时调节风能和太阳能的充电时间比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两种能量。利用Matlab分别搭建了风力发电机、光伏阵列和蓄电池的模型并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风光互补发电更有效地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资源有限、污染环境的常规能源。以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为基础的光伏发电技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即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是近期急需的能源补充,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其输出功率随机变化会对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进行风力、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对风力和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对提高光伏发电预测精度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今后风力、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南汇地区某大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安装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对该系统各部件进行匹配和设计计算。在负载容量及其应用条件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最小二乘法,基于2007年南汇的风速和太阳辐射数据,以及HGE-600H型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参数,建立了风力发电机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的参数(即输出功率和蓄电池容量)、优化方法和风能-太阳能最佳比例,为风光互补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战培国  于虹  侯波 《电力设备》2005,6(12):42-44
说明了海上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介绍了海上风力发电发展的几个时期。从风速、水深和海浪几方面分析了海上风能环境,并从风机支撑技术、风机设计两方面介绍了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由于具备清洁污染小可再生等显著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光照资源,但由于风向大小以及光照强弱的不确定性,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单独的供电系统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因此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就成为野外设备最佳的供电电源.大力研究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对缓解能源紧张减小环境污染解决...  相似文献   

13.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是风能利用的主流形式,在全球性能源危机的今天,风电正以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成本降低最快的发电方式之一而走入世界各国。本文对风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的发展趋势、技术前沿等做了简明扼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风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以及世界风电产业高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分析了世界风电业的发展方向,指出我国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组织架构、政策扶持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风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风能是一种没有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发电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环保措施,也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介绍了风力发电技术现状,油田风网互补智能控制技术、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以及油田生产现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益。实践证明,该风电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侯喆瑞  张鑫  张嵩 《智能电网》2014,2(2):22-27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其中风能作为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新能源类型之一,得到了迅猛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就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针对风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等问题,阐述了基于无功补偿、储能、低电压穿越的改善电能质量问题的几种风电技术。最后就目前风电存在的问题和风电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达 《电气开关》2022,60(1):16-19
随着全球能源化石型能源的日益枯竭,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发电系统原先单一的能源组成型式发展成多能源组成的混合型发电系统.本文基于风光协调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提出了风光协调发电系统的有功控制策略,该策略从功率平滑控制、功率跟踪控制、频率调节控制三方面展开研究,能够实现风电、太阳能独立控制和...  相似文献   

18.
独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3部分,即能量获取部分,能量存储部分以及能量消耗部分。主要介绍了能量获取所涉及的风力机最大功率运行和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这2个问题的控制策略,同时对能量存储部分所涉及的蓄电池充放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其中对充电策略的三阶段法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最大功率控制策略的研究方法作了系统的评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正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文章综述了目前风力发电及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风电出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大规模风电接入给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带来新的挑战。风功率预测精度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文章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论述风电场与常规机组联合调度的模型,包括风电确定性模型和风电不确定性模型,概述了当前的建模方法,并对常用的算法进行总结,然后介绍储能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对风电场与储能设备协调配合抑制风电场出力波动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文章最后为考虑大规模并网风电场的发电调度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