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作者研发的基于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的多级联合仿真培训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对变电站内监控系统、保护及测控装置、五防系统等采用现场真实物理设备,而变电站一次设备及其邻近电网采用数字仿真,同时采用电磁暂态与全动态电网联合仿真技术,这样既能详细而真实地反映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行为,又能逼真地再现大电网各类动态过程对变电站的影响。应用该系统可以进行调度、集控站以及变电站运行人员的联合培训和反事故演习,特别是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人员实际操作的训练效果,并加强变电站人员的电网概念和全局观念。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变电站自动化仿真与培训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仿真技术的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与培训方案,该方案将数字仿真的一次系统、二次设备以及真实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创造性地放置于同一个仿真系统中,有机连接、灵活配置,营造了更为逼真的运行环境,帮助使用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性能和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时仿真技术的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与培训系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变电站自动化仿真与培训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仿真技术的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与培训方案,该方案将数字仿真的一次系统、二次设备以及真实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创造性地放置于同一个仿真系统中,有机连接、灵活配置,营造了更为逼真的运行环境, 帮助使用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性能和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局域网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锋  王玮  吴振升 《电气应用》2007,26(3):39-42,64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给出了基于局域网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原理,设计了一种能以物理仿真与计算机数字仿真相结合方式运行的新型实用化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对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各专业培训的新需求,设计并研制了面向变电站二次系统多专业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仿真培训平台。采用数字仿真和物理仿真相结合的混合仿真模式,并通过将数字仿真平台上产生的录波文件在物理仿真平台中进行数字化回放,实现了2套不同形式的仿真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平台的继电保护数字仿真技术,构建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化实时仿真培训环境。基于多态技术,在实时态和培训态环境下同时实现了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操作和二次检修维护操作的仿真培训。基于SCD智能装置输出数据集的分层次的图形化二次虚回路设计和虚端子连接及比较技术,实现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虚回路和虚端子连接的可视化的设计培训。满足智能变电站设计专业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6.
黎安军 《电器评介》2013,(20):203-203
本文从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变电站的系统组成;教学应用上的优势及应用实例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变电站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与现实操作非常接近,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真实的实操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一种基于通信中间件技术的软总线技术框架,实现了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继电保护仿真、机电暂态并行仿真等功能模块的协调运行,共同完成电力系统全数字动态仿真。该系统拓展了传统仿真程序的应用功能,可以模拟变电站内部详细的接线变化,可以模拟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可以在高性能计算机群上进行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全数字动态实时仿真等,其仿真模型和计算精度与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等同,适用于电力企业进行电网分析计算、教学与培训、电力系统故障再现与分析、连锁故障反应研究、模拟电网运行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模拟数据源等。  相似文献   

8.
张丰  郭碧媛 《供用电》2012,29(4):57-60
现有采用数字仿真方式的变电站培训系统已不能满足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分析了传统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数字化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软件仿真的关键内容以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特高压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阐述了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开发特点、主要功能和仿真系统架构。该仿真系统采用了电磁暂态模型和瞬时值计算方法、虚拟仪器和虚拟现实技术,配有与现场一致的真实继电保护等装置,是我国第一套特高压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侯建伟 《广东电力》2009,22(9):50-55
介绍了粤东500kV变电联合仿真培训系统的仿真对象、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及关键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变电联合仿真培训系统,以广东粤东电网为仿真对象,选取了不同电压等级的6个变电站进行了详细仿真。系统采用基于组件的软件技术,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全面实现了三维模拟,并实现了部分真实保护屏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正确反映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该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可以实现各类联合培训和反事故演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仿真试验系统无法良好应用于变电站现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智能站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方案,并研发了系统软硬件。该系统采用电磁暂态计算获取整站正常运行及间隔典型故障的电流电压值,通过专用的亚毫秒级高速同步无线数据通道将试验数据发送到各被测间隔,并开发分布式数据终端实现仿真测试系统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无缝连接,完成二次系统不同范围、不同功能的重点测试。通过实际变电站的模型搭建及故障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变电站综自调试试验环境,该试验环境包括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省调主站模拟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模拟系统。并研发了厂站端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投运前评估检测调试试验方法及在运自动化设备的定期巡视与检测调试试验方法,介绍了3个实例:远动机报文卡顿问题测试、远动机丢遥信信号问题测试、远动机频繁丢失事故总SOE信号问题测试。搭建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调试试验环境,实现了厂站端自动化设备及软件检测测试及故障诊断等功能,为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符合性测试及投运前检测提供可量化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线培训的仿真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仿真变电站基于在线培训的操作票专家系统,运用变电站运行和控制规程以及现场操作经验产生领域规则和元规则,引入数据结构B_Tree生成动态操作树,经推理自动生成操作票,利用仿真变电站系统的半实物仿真环境和实时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引入了在线培训的培训方法,实现了仿真在线培训和就地在线培训两种培训模式,这种新颖的培训方法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设计了“去抖动”功能,以去除对实物操作过程中因为抖动而产生的冗狡信息,真实反映操作意图,该操作票系统已在南昌500KV赣培仿真变电站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ADPSS的湖北电网数字仿真系统进行了介绍,以500 kV朝阳变电站故障再现仿真为例进行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故障录波结果基本相同,其误差满足工程需要,即仿真结果具备较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王玉婷  刘玙  高磊  袁宇波 《电力建设》2014,35(11):54-59
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对二次系统在各种故障及异常情况下的动态性能测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RTDS)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动模试验方法研究,提出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动模测试模式,并设计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闭环测试方案,用于保护装置性能试验、二次系统特殊试验以及全站二次系统整体测试等。最后,结合某500kV智能变电站工程集成联调,对其二次系统开展了数字动模试验,考察了二次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案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数字采样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主要厂商最新设备的性能和相互配合情况,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结合500 kV桂林数字化变电站实际配置,搭建了数字化变电站试验环境,并针对过程层数字采样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文中介绍了本次试验的模型系统、参试装置、过程层组网方式、主要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对试验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探讨。通过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设备厂商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说明系统级动模试验能有效提高各类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间的互操作能力,并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试验手段和宝贵的调试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激光自校验是变电站自校验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变电站激光自校验存在运行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难以广泛使用。针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DSP的变电站激光自校验技术。它通过虚拟定时中断实时接收变电站调节电压模块接收的操作命令和编写的虚拟DSP数据,利用加减速处理器改善变电站电流稳定性,利用定时插补程序提高变电站电压的定时准确度。通过插补后的动态坐标和刷新后的变电站数字信号形成映射,由此完成变电站激光自校验,降低变电站激光自校验成本,提高变电站电压稳定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运行成本低,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