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压直流换流站无功消耗及站内补偿装置配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换流站无功补偿、无功平衡对交直流系统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论述了换流站站内的无功功率平衡,分析了换流站无功功率消耗的计算方法,讨论了交直流系统的运行参数和运行工况对换流站无功消耗的影响,介绍了交流系统强度及其无功支持能力对高压直流输电无功平衡的作用,结合交流系统无功补偿能力,根据系统强度分析了换流站无功补偿应合理选择的无功补偿装置,并讨论了各种无功补偿装置的类型及其优缺点,最后,总结了无功补偿容量和无功分组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换流站无功补偿与控制研究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功控制方案和无功功率控制策略的研究目的旨在制定换流站无功设备配置的具体方案, 以保证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维持换流站无功功率的平衡, 实现规范书提出的换流站无功功率补偿和平衡的要求。无功控制方案研究采用BPA、MainC、Nimscan、RPC 等程序作为计算工具, 研究确定换流站两端交流系统提供和吸收无功功率的能力以及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的原则, 并用于对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研究中必须考虑的补偿、平衡方案的设计和校核。在三峡-上海±500 kV 直流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无功配置与控制策略, 为控制保护系统及交流滤波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德宝直流德阳换流站无功平衡与站内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流站无功平衡对交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德宝直流输电工程是四川和陕西"水火互济"的直流联网工程,优化了两地能源资源配置。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稳定运行要满足的无功平衡条件,结合交流系统的无功补偿能力,重点分析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无功功率消耗和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方式,研究德阳换流站分别作为整流站和逆变站运行时的无功平衡,通过计算和数字仿真,验证了德阳换流站的无功补偿容量的正确性和装置配置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中换流器的无功特性,从而说明了换流站对其所处的整个电网系统无功功率的影响,应如何解决换流站无功问题。其次介绍了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并结合cui-Guang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际,分析了安顺换流站的无功需求及其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安顺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及其无功控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器》2015,(3):117-121
±800 kV普洱换流站,是云广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换流站,换流站的无功配置方案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特高压换流站无功需求的特点,结合送端交流系统,对换流站的无功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及其分组配置方案,并根据无功配置情况,通过校核计算,验证了该无功配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杨帆  汲广 《电工技术》2007,(12):26-27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时,换流器装置要从交流电网吸收容性无功,该部分无功主要由站内的交流滤波器提供,进行就地补偿。笔者介绍了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无功控制原则和策略,同时结合一起有功功率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无功控制异常,深入分析天广直流无功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钟士元  刘东兴  蔡恒  杨超 《江西电力》2012,36(1):7-9,13
±800 kV陇赣直流输电工程是江西电网规划中第一个±800 kV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的无功补偿与配置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分析换流站无功消耗的特点,提出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总容量及其分组配置方案,通过换流站无功分组投切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无功补偿与配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交直流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系统的电压稳定,对不同运行方式下云广±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两侧换流站的无功消耗、交流系统无功支持能力以及小组投切引起的电压波动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两端换流站的无功补偿容量和小组容量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维持换流站无功平衡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根据直流换流站无功需求的特点,结合送受端交流系统,对换流站无功平衡及补偿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总容量及其分组配置方案,归纳了同塔双回直流无功控制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内已投运直流换流站的无功配置及运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的占地和投资在整个换流站占有相当比重,站内无功配置方案的合理设计对换流站的总体优化设计、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经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已投运直流输电工程无功配置总体概况的基础上,调研和分析了现有直流换流站交流母线运行电压、无功补偿设备投切和故障等情况的,评估和总结了直流工程无功补偿配置在工程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的衔接性,提出了直流换流站无功配置设计原则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换流站无功补偿是保证交直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文中研究了宝鸡换流站的无功功率平衡以及换流阀无功功率消耗的机理与计算方法,分析了该换流站在目前的“750 kV固定高抗与66 kV并联电容、电抗和±500 kV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补偿”配置模式下的无功功率补偿和系统电压调节过程。对66 kV侧投入并联电抗后,330 kV和750 kV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指出了±500 kV直流系统中交流滤波器的投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低功率运行时,受换流站接入点谐波性能和交流滤波器设备性能限制,投入的交流滤波器提供的无功功率在满足站内无功消耗外可能仍有大量剩余,导致大量剩余无功送入交流系统,使得换流站及附近厂站的电压容易偏高,继而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提出一种充分利用换流器自身无功调节能力的换流站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在有功输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以直流电压为控制量,以换流站无功交换量为反馈量,通过改变直流电压参考值来对换流器的无功消耗进行定量控制,可有效抑制换流站过剩无功对交流系统电压的影响。该无功控制策略解决了现有直流工程中低功率无功优化功能由于开环控制无法对无功功率进行精确控制的问题。PSCAD/EMTDC和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确定合理的换流站无功平衡和投切策略是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阐述了交直流系统的无功功率需求和无功补偿设备容量的确定。在PSS/E软件中建立CDC6直流准稳态模型,利用其自定义分析功能,分别从直流系统的启动和停运两个方面来模拟含有感性无功补偿设备的换流站无功投切策略。启动过程遵循“先切感性无功,再投容性无功”的投切原则,停运过程遵循“先切容性无功,再投感性无功”的投切原则。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无功交换量始终处于限定的范围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考虑无功功率协调控制的并行直流系统紧急功率支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流系统紧急功率支援需要考虑无功功率协调控制以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水平。文中分析推导了直流系统有功功率输送和无功功率消耗的比例关系,研究了多直流系统相互间紧急功率支援时导致的换流站近区暂态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了紧急投入备用无功功率、充分利用故障直流无功功率补偿能力和交直流系统间功率分配的协调控制等策略,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  相似文献   

15.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无功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无功控制在直流输电换流站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换流站无功控制系统和无功控制的定无功及定电压控制功能。结合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网架已经建成的3条直流工程换流站中无功控制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换流站无功控制与电压控制方式、交流滤波器的配置以及投切控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在换流站运行维护工作中无功功率控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在正常情况下,无功控制为自动控制模式,小组交流滤波器为热备用和自动控制模式,此时直流系统运行时严禁将无功控制改为手动模式等。总结了无功功率控制在换流站的运行情况,并针对运行维护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对换流站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黎张文 《四川电力技术》2009,32(6):13-15+32
介绍了无功功率控制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作用,分析了天生桥换流站无功功率控制模式和无功控制功能方式、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及其投切控制,通过对11.29事件的分析来说明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中无功控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天广直流无功控制软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配置同步调相机可以给交流电网提供动态支撑、提高系统稳定性,但当前调相机与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均为单独控制,两者之间缺乏合理的协调配合。针对此问题,考虑调相机与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现有的控制策略及特性,提出一种稳态无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于两者控制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在确保不影响调相机对交流电网动态支撑作用的前提下,直流控制系统调用调相机稳态无功容量的一部分,与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合进行无功功率平衡控制,充分发挥了调相机的无功补偿作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