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根据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防雷计算方法、防雷措施等差异性,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和治理策略。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输电线路全线走廊雷电分布规律,结合线路特征参数等,选择合适的防雷计算分析方法,逐基杆塔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确定各级杆塔防雷安全等级及其决定因素;依据现有防雷措施技术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配置,制定多套具有不同特点防雷改造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依据改造目标和管理要求,确定出最佳改造方案,明确给出投入与预期效果的定量关系,最终形成输电线路防雷治理策略。该方法对设计部门实施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运行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实施防雷治理以及提高输电线路防雷安全运行水平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乐 《广西电力》2014,37(6):18-21
针对目前输电线路防雷工程改造缺乏科学、有效的验证机制问题,对已完成的输电线路防雷工程效能开展后评估研究,为今后的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和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防雷工程评价指标进行分解,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各相关因素指标的权重进行优化计算和选择,从而构建输电线路防雷工程效能的跟踪、评估方法。相关实例的验证和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综合反映输电线路防雷改造工程的应用效能,为防雷技术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从而提高了防雷措施选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雷电定位系统进行防雷评估活动缺乏针对性,分布式输电线路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以下简称"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也只能监测输电线路走廊的雷电活动,而无法记录雷直击线路情况,为此,基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与雷电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提出一种新的防雷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与雷电定位系统雷击监测数据获得的输电线路雷击频度,来计算杆塔的绕击跳闸率和反击跳闸率,再根据跳闸率划分出绕击易闪段和反击易闪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防雷改造工作。以某评估案例的实测雷击数据对防雷技术改造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对防雷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形成防雷改造措施和防雷效果评估的闭环控制,提升了防雷评估分析的准确性和防雷改造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引起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估输电线路各项防雷措施.结合现场微地形、微气候条件,在满足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前提下,针对一般架空输电线路给出综合防雷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鄂西三峡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复杂,雷电活动频发,线路抵御雷击能力薄弱。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对保证鄂西三峡地区供电的稳定可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开展了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防雷综合治理研究。具体来说,从线路回数、塔形、档距、地貌、防雷措施等方面统计分析了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雷击故障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可从宏观上指导实施差异化防雷改造;进而选择雷害严重的典型线路采用差异化防雷技术开展逐基杆塔的微观化防雷风险评估,评估时综合考虑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的差异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并依据投入产出比制定技术经济性较高的差异化防雷治理方案;针对治理方案开展逐基杆塔和全线防雷性能预评估,分析改造前后防雷性能变化情况;最后应跟踪评估改造方案挂网后的实际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模糊综合评估法(FECM)的500 kV输电线路防雷改造评估方案。根据"初选—优选—验证"的评估流程,对几种典型防雷改造措施进行经济技术性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并得到备选方案。根据目标与准则之间的关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措施相对于目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计算,由评价因素矩阵得出相应隶属度,从而确定各防雷措施的评价等级。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得到各防雷改造措施的评估权重值,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划分其隶属等级,可直接查看防雷改造效果的优劣。对某500 kV输电线路进行了防雷改造效果评估,结果与实际统计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阳江地区是广东电网雷电活动比较频繁、雷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对阳江地区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治理进行研究。选择雷害严重的典型线路(110kV白长线)逐基评估杆塔的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时综合考虑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的差异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各种防雷措施特点和以往的改造经验,选择安装线路避雷器作为主要改造措施,并提出不同杆塔的避雷器差异化配置方式;最后依据改造杆塔范围和次序,依次制定5套线路避雷器差异化改造方案,并量化评估各套方案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8.
牛洪波 《电气应用》2008,27(2):23-25
结合齐鲁公司电网综合防雷改造,介绍了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及直流系统的防雷措施,对加装线路避雷器后的防雷效果进行了评估。总结经验,对电网防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差异化防雷体系的提出为广元电网建设适合自己的输电线路个性化防雷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每条线路,从不同的电压等级、运行环境、线路走廊、设备状态出发,制定更有针对性、经济性的防雷措施。一方面降低生产运维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保障线路可靠供电,减少雷击跳闸率。以广元输电线路为对象,基于四川省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了2009年至2015年的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再以110 k V三沐北线为典型案例,总结了一套适合于广元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对每基杆塔进行防雷性能评估,以防绕击为重点,依托现有的防雷配置水平,制定多套具有不同特点防雷改造方案,并从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技术评价,依据改造目标和管理要求,确定出最佳改造方案,安排大修技术改,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闭环反馈。  相似文献   

10.
张坤 《广东电力》2012,25(10):117-121
为了解决广西电网山区高杆塔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问题,利用ATPDraw仿真软件研究分析在输电线路高杆塔上架设避雷器和用滚球法原理安装避雷侧针的理论防雷效果,并对广西电网雷击跳闸率较高的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措施试点改造,对雷电易击段有选择性地采取装设线路避雷器、加强线路绝缘和装设防绕击避雷针等综合防雷技术措施,改造后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雷电灾害机制、计算机房的防雷措施及其注意事项。机房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内部防雷措施和外部防雷措施。外部防雷措施主要是指防直击雷措施,内部防雷措施主要包括电源和信号防雷措施、屏蔽、接地、等电位联结、设备防静电处理、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内部防雷措施与外部防雷措施必须综合起来,形成系统防雷,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东莞某汽车加油站为例,详细阐述了汽车加油站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防直击雷措施、防雷电感应措施、防雷电浪涌侵入措施、防静电措施、综合接地等。该研究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使防雷措施的效果评估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单位雷击跳闸率评价防雷措施效果的方法.该方法以实际雷电观测数据和输电线路运行记录为基础,将雷击跳闸率归算到同一地闪密度水平,弥补了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需要简化和假设的不足,克服了单纯采用雷击跳闸率指标或仅进行年雷暴日归算的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对江西电网输电线路广泛应用的负角保护针、防绕击避雷针分别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标明电压等级越低,防绕击措施所起的效果越弱,并给出了定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网雷害分布的输电线路防雷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刘亚新  陈家宏  童雪芳  朱芸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065-2069
为提高电网雷电防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电网雷害分布图的确定方法,即依据电网绝缘强度和雷电活动频度提出危险雷电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运行经验和地形地质地貌因素形成绕击电网雷害分布图、反击电网雷害分布图。给出了基于电网雷害分布图的防雷配置原则和方法,即依据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雷害性质、不同雷害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措施配置。依据此法,以华北电网雷电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绘制出了华北电网2003~2006年4级雷害分布图,结合提出的防雷配置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新技术条件下雷害特征的新变化开始,介绍了综合防雷设计应考虑的若干问题。分析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及接地体的埋设。论述了对雷击电磁脉冲(LEMP)应采取的对策和途径,并讨论了实现综合防雷设计的可能性。对雷达站设计中的整体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基站在防雷接地检测、施工及整改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方案设计及整体系统防雷措施。指出移动基站防雷工程复杂,应不断总结经验,从实际情况入手,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基站在防雷接地检测、施工及整改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方案设计及整体系统防雷措施。指出移动基站防雷工程复杂,应不断总结经验,从实际情况入手,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