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然而从总体上看,储能仍远滞后于新能源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抵御能力提升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风电、光伏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国家。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电源结构深刻变化,2016年底新能源在我国18个省区成为第二大电源,其中冀北、蒙东、甘肃、新疆、宁夏新能源装机比重均超过25%。与传统旋转发电机不同,新能源机组多采用变流器接入电网,其并网规模的快速持续增长,正改变传统电网的运行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特征日趋明显。尤其在我国西部、北部地区,风电、光伏大规模集约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系统正在不断向低碳化转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增大,传统电网的结构形态也需要随之变化,其灵活性和可控性也需要进行提升。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出现,为电网灵活可控、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高效接纳新能源提供了新的手段。尤其是采用柔性直流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构建直流电网,使得电能的直流网络化传输成为可能,在延续100多年的交流电网之外,开始出现了新的电网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2021,54(8):1-1
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使电力系统呈现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愈加凸显,这将导致电力系统中业已呈现的电能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同时,负载方面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大量新技术、新产业以及用电智能化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关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优质可靠用电。为了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共享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中国电力》组织策划了"电能质量及其治理技术"专栏,2020年第11期已刊出第一批8篇文章,本期刊出后续7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力》2019,52(9):10-10
<正>随着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电力电子装备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电力电子器件的国产化和关键技术自主化的要求成为能源电力领域驱动创新的最重要一环。其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是电力电子器件的最高要求已逐渐被国内的应用客户强烈地感受到,因此,可靠性的提升作为基础研究方向,目前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为及时关注和展示该方向的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中国电力》组织了"电力电子器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正>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市场机制正悄然改变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式!迄今为止,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总额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输配电价核定、交易机构组建已基本覆盖全国;售电侧初步营造了"多买多卖"的竞争格局;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出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市场建设正全面推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迫切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一是如何通过合理的价格与市场机制设计,以打破省间壁垒、促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大量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极大地增加了电网复杂性和管控难度,对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电网面临着大规模、集群式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保障分布式发电规模有序、安全可靠、灵活高效地接入电网,实现分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电力产业和能源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一块重要拼图,它驱动着电力、能源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以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为依托,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将开启智慧能源的全新时代。推进电力和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反过来,智能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已明确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