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MCP2515的数控电源用隔离CAN节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控制的开关电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通信接口功能是数字电源所必须的.设计了基于CAN控制器MCP2515的隔离CAN总线节点,可以很好地支持内部未集成CAN控制器的数字电源用微处理器的CAN通信扩展功能.CAN控制器MCP2515通过SPI接口与数字电源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交互,CAN控制器MCP2515与CAN总线收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配电网监测点分散、节点数量多、通信距离远等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DSP的馈线终端设备.馈线终端设备FTU采用内部集成CAN控制器的DSP芯片.为防止远距离CAN节点之间通信的衰减,系统中加入了CAN中继器.详细介绍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流程图,该系统应用于馈线自动化中,具有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3.
CAN总线控制器MCP2515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AN总线是众多的现场总线标准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监控网络中。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AN控制器芯片MCP2515以及该芯片在设计自动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CAN总线是众多的现场总线标准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网络中。本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芯片SJA1000及应用该芯片设计仪器仪表的智能化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标准定制的CAN解码器芯片接口固定、通用性差、不能兼容且不易集成到已有嵌入式系统,以及实现额外功能需外接电路的问题。将CAN解码器设计成软核,在单片FPGA中构建CAN总线系统来解决上述不足,同时在FPGA的剩余资源上集成其他自行设计的数字电路,有效减少外围芯片的数量,提高CAN解码器的性能、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CAN总线的主要功能与特点,TMS320LF2407的CAN控制器模块以及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CAN总线与电机控制芯片TMS320LF2407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ARM7TDM呐核的52位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普遍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CAN总线也已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但大多数数据地址分离总线的处理器并没有在片内集成CAN总线控制器,本文针对该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双总线周期的解决方案。本方案选用飞利浦SJA1000器件作为CAN总线控制器,并且对ARM和CAN控制器的总线接口进行了扩展。本文该设计的时序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CAN控制器在Linux下的驱动移植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7TDMI内核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普遍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CAN总线也已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但大多数数据地址分离总线的处理器并没有在片内集成CAN总线控制器,本文针对该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双总线周期的解决方案。本方案选用飞利浦SJA1000器件作为CAN总线控制器,并且对ARM和CAN控制器的总线接口进行了扩展。本文该设计的时序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CAN控制器在Linux下的驱动移植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利用DSP芯片TMS32LF2407的CAN控制器模块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电缆蠕变量测试系统,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张性,且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搭载CAN总线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通过CAN总线完成对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的采集,以此来实现对电池的保护。通过介绍以MKE06Z64为主控芯片,以ML5238作为电池采集芯片的电池管理系统,对其中的CAN总线通信模块进行设计,包括CAN控制器、CAN收发器以及光耦隔离模块,介绍了CAN总线模块的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同时以PC上位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AN总线通信模块在以MKE06Z64为主控芯片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具有可靠性好、通信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电网技术》2005,29(15):75-75
研华科技7月推出了第一款CompactPCI标准的CAN控制卡-MIC-3680。MIC-3680是具有热插拔功能的2端口CAN通讯卡,提供2500VDC的光电隔离保护,集成CAN控制器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因此该卡支持两个端口同时控制两个独立的CAN网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进行通信的轴角数据转换电路。在设计上,以dsPIC30F系列的DSP为核心处理器,通过轴角转换模块来实现数据的转换。以MCP2551作为高速CAN转换器,结合DSP片内集成的CAN总线控制器,来实现数据和外部的通信。该电路在设计上以DSP为核心,通过采用隔离芯片来保证电气隔离,从而降低外部环境及电路对通信的干扰,最终通过编程实现CAN总线通信功能;设计主要完成了轴角数据的转换、工作状态监督检测反馈和基于CAN总线的通信等功能,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轴角转换和控制系统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控制器局部网(CAN)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专为汽车开发的一种串行总线系统。CAN总线符合国际标准ISO 11898-1。现在全世界大约有40家制造商生产符合CAN协议的半导体产品,如微控制器、收发器和单节点的CAN控制器等。CAN总线在汽车行业获得大量应用,使得芯片的价格大大降低。正因为此,在许多其他的行业(譬如工业自动化等)都发现了该协议所具有的鲁棒性和可靠实时传输性能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用串口到CAN总线接口转换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CAN总线以及RS-485和RS-232的特点,进行了通用串口到CAN总线接口转换的设计.在分析模块主要技术性能及比较多种控制器的基础上,确定了总体结构,并设计了以P87C591为主控芯片的硬件电路.通过对内置CAN控制器的CPU工作方式的设置,控制工作状态,结合软件设计,进行数据收发,实现通用串口与CAN总线接口通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通过RS422接口的串口软件检测CAN设备的目的,设计了一种基于RS422接口的CAN设备智能数据检测节点.该节点以单片机芯片MSP430F2274和CAN控制器芯片MCP2515为基础进行了硬件设计,使用IAR软件和C语言编写了串口处理程序和CAN总线数据收发及检测程序,并将程序烧制到单片机内部.对某CAN设备进行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节点可在上位机中使用通用串口软件界面进行操作,实时反映CAN设备状态的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CAN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设计了一套基于CAN总线通信的低压综合保护测控装置。装置中的保护插件采用了双CPU结构 ,其中监控CPU采用了PHILIPS公司生产的内嵌有CAN控制器的微处理器芯片P5 1XA -C3,再配以适当的接口器件 ,装置便可以方便地与采用CAN总线技术的监控网连接。软件基于CAN总线通信部分 ,采用了P5 1XA汇编语言编程 ,简单高效。最后具体给出了保护插件上P5 1XA -C3中内嵌CAN控制器应用的硬件接口图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目前流行的现场总线系统还有CAN、HART、LonWorks、Modbus、CC-Link等,它们也广泛分布于各个自动化应用的现场。CAN总线CAN(即控制器局域网络)是由德国Bosch公司于1980年为解决汽车中各种控制器、执行机构、监测仪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而提出并开发的总线式串形通信网络。在现场总线领域中,CAN总线得到了Intel、Motorola、Philips等著名大公司的广泛支持,它们纷纷推出直接带有CAN接口的微处理器(MCU)芯片。CAN总线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使得基于CAN总线构建的系统在可靠性、实时性和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DSP片内CAN控制器实现多机通信的解决方案,给出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由于采用DSP芯片内部的CAN控制器,从而使设计简化,减少了硬件开销。该方案在250W数字控制DC-DC通信电源并联系统中成功地完成了均流调节及相关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BMS与其他ECU通信的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对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的监控,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池的保护。以TC265为主控芯片,采用主从一体式的布置方案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对其中的CAN总线通信模块进行设计,包括CAN控制器、CAN收发器以及保护芯片模块,介绍了CAN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同时通过Labview搭建的上位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AN通信模块在以TC265为主控芯片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具有可靠性好、通信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茂华  刘和平 《电气应用》2005,24(11):38-41
CIG(集成芯片玻璃)VFD(真空显示屏)具有多种优点,现在已经得到多方面的应用。但其外围驱动模块多为VFD厂商提供的标准模块,缺少CAN接口。本文以PIC18F258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构成三星HCI—112T321T带CAN接口的外围驱动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