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建立了2005年福建电力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比例的电动机负荷下福建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水平;得出了不同负荷特性对福建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影响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低电压暂态稳定分析过程中负荷模型无法描述掉负荷特性的缺点,在对实测数据和各种负荷的低电压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动态负荷模型进行了改进.新模型通过增加临界电压、延迟时间和衰减系数使低电压发生时负荷按负指数形式衰减,这可以在保持负荷动态特性连续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模拟暂态故障中因低电压掉负荷造成的负荷前后稳态不一致的现象.新模型不仅扩展了原来动态负荷模型的适用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大扰动下暂态稳定分析的可信度.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压稳定问题已成为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受端大负荷中心系统共同的潜在威胁。为研究受端电网电压稳定问题,本文以广州电网为例,通过仿真分析,揭示受端电网两种不同程度暂态电压失稳模式,即系统暂态电压失稳和局部暂态电压失稳,其失稳特征与机理与负荷中的电动机特性密切相关。为提高负荷模型的可信度,本文提出一种实时分类负荷模型建模方法,并以广州电网实际发生的单相短路故障为算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有效可行,建立的模型可信。  相似文献   

4.
感应电动机负荷电压稳定性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的电压不稳定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一个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对其电压稳定至关键,因此本文对典型的动态负荷作了全面的研究与仿真,比较了恒功率负荷和应电动机负荷,研究了感应电动机负荷点的动态和暂态特性,对在稳定性分析中是使用感应电动机的高阶模型还是低阶模型作了对比,同时对感应电动机和恒电流负荷不同组成的动态特性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3种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晃电力系统动态计算和稳定分析等的基础,已提出了多种模型,文中从计算精度、参数获取以及应用场合等角度对3种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即三阶机电暂态模型、一阶机械暂态模型以及一阶电压暂态模型)进行比较,为应用和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压稳定研究中的负荷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综合负荷模型及其建模是电压稳定研究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全面地论述了电压稳定研究中综合负荷模型的应用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当前电压稳定分析中常用负荷模型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电压稳定分析中综合负荷建模的基本要求和建模方法,对电压稳定分析及其负荷建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负荷特性是电压失稳过程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对于电压稳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典型故障后电压恢复特性比较分析,研究了负荷特性和组成比例对系统故障后电压恢复特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典型故障极限切除时间,分析了负荷特性和组成比例对重庆电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经过计算可以得到,针对重庆电网的异步电动机负荷比静态负荷模型更有利于系统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负荷模型,并将几种负荷模型分别应用到东北电网仿真计算中,比较了不同负荷模型下系统的暂态稳定特性,分析了产生不同特性的原因。分析结果将为进一步认识电网负荷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影响。从暂态稳定、电压稳定等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内蒙电网等实际算例并采用BPA程序进行仿真,综合分析各种负荷模型可能对电力系统仿真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与负荷所处的位置、网架结构、电源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所得结论揭示了负荷模型对电网仿真计算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电网仿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浅析电力系统负荷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负荷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及模型参数的测量方法.定性分析了静态负荷特性与动态负荷特性及负荷建模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分析中,发展动态负荷模型是研究电压稳定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低频低压情况下保证电压稳定的前提下减载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优化低频低压减载方法。该混合模型将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在保证电压稳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节点进行负荷切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低频低压情况下使负荷减载量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空调负荷对城市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蓓  张焰  陈闽江  陈刚  许芸  张凯 《华东电力》2006,34(4):23-27
建立基于试验数据的空调负荷模型,在对空调负荷无功-电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负荷组成和负荷增长方式下空调负荷对城市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华东地区栽城市实际电网的计算分析,说明空调负荷会对城市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无论空调负荷是总数量的增加还是占总负荷比例的增加,都会导致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降低,对于负荷裕度较小以及无功功率缺乏的电网来说尤其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负荷模型是影响电网稳定分析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南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研究后的综合负荷模型与传统负荷模型有相同的感应电动机比例及恒定阻抗比例,但感应电动机定子漏抗较小。利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和基于负荷特性研究后的负荷模型分析了湘鄂联络线的暂态输送能力、不同负荷水平下湘中负荷中心的暂态稳定水平;并与基于传统负荷模型的湖南电网暂态稳定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负荷特性研究后的负荷模型时,湖南电网暂态稳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暂态稳定分析中低压切负荷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仿真的结果有重要影响,随着系统中电压敏感负荷的增多,短暂低电压发生时负荷的切除对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东北某变电站记录的大扰动实验时的实测数据表明,系统在低电压发生时存在负荷切除现象。10机39节点系统的仿真说明,切负荷现象对系统仿真结果影响巨大。在分析实测数据和原来综合负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关低压切负荷因子,成功地模拟了电力系统在低压暂态过程中的掉负荷现象,所提出的新模型为研究电网大电压扰动下的动态稳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的微分代数方程组,并提出了应对暂态电压稳定问题的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体系下二级电压紧急控制与切负荷协调控制策略。该协调控制策略把低压切负荷作为与AVC体系下二级电压紧急控制并行的一种控制手段,在这种协调控制的过程中优先考虑采用二级电压紧急控制,当计算发现仅依靠二级电压紧急控制不能使系统保持暂态电压稳定的时候再采用切负荷控制。在PSAT仿真环境下建立了含AVC体系下二级电压紧急控制和切负荷控制的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仿真模型,对广东电网74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感应电动机模型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仿真计算中最常用的负荷模型 ,其运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行为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了感应电动机模型结构与其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阐述并提出了既能描述负荷的功率恢复特性 ,又能描述负荷的低电压失稳特性的综合负荷模型结构应当满足的必要条件 ;提出适合于电压稳定分析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 .对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建 《广东电力》2010,23(6):51-53
目前许多求解电压稳定极限的算法都存在着计算量过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VPSSAP软件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计算方法,通过VPSSAP软件提供的潮流计算模块,采用负荷导纳模型,能有效地计算出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对IEEE22节点系统的计算验证了VPSSAP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送端感应电动机负荷无功特性对送出极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分析计及转子电磁暂态的三阶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在定子三相接地过程中的响应,指出位于系统送端的感应电动机负荷的无功倒送特性在一定时段内对系统送端电压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电压支撑作用对系统送出极限的影响。将华北电网典型送端张家口地区实测综合负荷模型(以感应电动机为主)应用于沙岭-昌平线极限切除时间的计算,并与采用不同比例ZIP负荷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说明张家口地区(送端)负荷模型对系统送出极限的灵敏度很高;动态负荷模型具有静态负荷模型难以模拟的特性。强调了在电网稳定计算中采用动态负荷的必要性,从无功角度研究了负荷模型在暂态稳定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负荷模型对含UHVDC的多落点电网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负荷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特别是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甚深,为了解负荷模型对含特高压直流的多直流落点电网直流动态恢复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扰动下ZIP静态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IM)的多回直流恢复特性,深入分析了送、受端网区ZIP静态负荷模型中不同比例的恒功率有功负荷、恒电流有功负荷、恒阻抗有功负荷、感应电动机模型负荷和IM欠压保护切除和恢复重接入特性等对多落点直流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南方电网典型IM模型和IEEE6型IM模型对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引入多馈入交互因子(MIIF)指标分析故障下直流换流站间动态交互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送端和受端负荷模型对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效果相反;大扰动下当电压跌落在一定范围内时,受端典型IM模型在改善功角稳定性方面占优,而无论送、受端,IEEE6型在弱化系统电压稳定性方面都占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