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0 kV兰亭变电所接地网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大型变电站接地电阻受到普遍关注,介绍了浙江绍兴500 kV兰亭枢纽变电站接地网设计和首次改造的概况,讨论了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效果,对现行电力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接地网不能满足R≤200/I时要求采取防止转移电位、验算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等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非吾 《浙江电力》2000,19(3):27-28,70
1概况500kV兰亭变电所位于丘陵地区 ,是浙江第二座500kV变电所。当兰亭变电所所区的场地基本平整以后 ,用常规的四极法测得土壤电阻率为116.5Ω·m ,分析后取 ρ=150Ω·m。接地网面积为87364m2。接地电阻设计值为0.255Ω。接地网以不等格水平接地体为主 ,在外圈的网格交叉点上辅以2.5m长的垂直接地极 ,并在外圈水平接地体上包裹一层“富兰克林 -民生”909降阻剂 ,用量为6kg/m。接地网的施工基本上在1990年上半年完成。由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经多次测量均未达到设计要求 ,引起了各有关方…  相似文献   

3.
导电混凝土在白沙水电站接地网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导电混凝土的降阻原理和基本特性,包括技术指标、抗腐特性、长效特性等。通过对导电混凝土在白沙水电站接地网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表明了导电混凝土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工频接地电阻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福建沙溪口水电站110kV开关站的现场调查结果,对其接地网所存在的严重腐蚀断裂、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周围地形、土壤电阻率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对接地网进行重新设计、铺设外延地网、利用自然接地体、施加降阻剂等措施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并对改造后的接地网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开关站的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设备接触电势均满足目标值的要求,改造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质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降阻困难。研究一种新型接地装置,软件模拟表明新型接地装置和常规接地装置相比,显著降低了原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和跨步电压。采用新型接地装置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进行降阻改造,与传统热浸锌圆钢相比,该方法施工方便,折算到30年的成本也显著降低。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层结构土壤模型地网接地电阻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简化双层结构土壤模型中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提出了将双层土壤模型等效为均匀土壤模型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接地网面积、接地网的长宽比、上层土壤电阻率等参数对等效均匀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后,指出接地网面积、上层土壤的电阻率和厚度以及反射系数等参数均对等效均匀土壤电阻率有重要影响;采用CDEGS软件仿真所得数据建立求解等效均匀土壤电阻率的BP神经网络所得结果与CDEGS软件计算对比表明,该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可为多层土壤结构中接地网的设计提供可靠帮助。  相似文献   

7.
柯荷秀 《浙江电力》2012,(11):14-16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的接地网,根据变电站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外延接地体、扩大外延接地网、换入低电阻率土壤等综合降阻措施来降低接地电阻,这样既有效又经济,校核了接地电阻偏高接地网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8.
新安江白沙微波站接地改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分析了白沙微波站在雷雨天气中多起事故的原因,总结出其是由于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过高引起的.针对第一次地网改造措施后接地电阻值超标等情况,对设计和施工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研究.在土壤电阻率极不均匀和土地有限的前提下,从降低接地网的雷电冲击接地电阻、防腐和完善地网均压措施等方面出发,采取以树杈状的多个外延地网联合接地降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种深井接地方式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锦平 《广东电力》2003,16(2):17-19
介绍了常规深井接地、深井爆破接地、深水井接地等三种深井接地方式的降低接地电阻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这三种深井接地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指出常规深井接地适用于中、低电阻率土壤,深井爆破接地适用于高电阻率土壤,深水井接地适用于中、高电阻率土壤,三种深井接地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以后的工作,总结了地网改造经验,介绍了非均匀土壤地区110kV坦岭变的接地网改造概况。针对接地电阻超标的不同变电站,只有从个案的地质、地形等方面综合选择合适方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