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全面了解线路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已投运的线路,通过实际的雷击跳闸次数及线路长度,折算出雷击跳闸率;对规划、设计中的线路,需有效、可信的计算方法对雷击跳闸率实施评估,而雷击跳闸率的考核应客观、合理地建立在跳闸率数值基础上.结合线路雷击跳闸的实际状况,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架空线路防雷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局2009年至2010年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情况分析,雷击跳闸占线路事故掉闸次数的52.6%,110kV线路雷击跳闸占46.67%,220kV线路雷击跳闸占事故掉闸次数的75%,因此,2011年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方案主要围绕防雷开展,线路防雷主要是改造接地体和安装避雷器、综合防雷装置以及可控避雷针等。  相似文献   

3.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全面了解线路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已投运的线路,通过实际的雷击跳闸次数及线路长度,折算出雷击跳闸率;对规划、设计中的线路,需有效、可信的计算方法对雷击跳闸率实施评估.而雷击跳闸率的考核应客观、合理地建立在跳闸率数值基础上。结合线路雷击跳闸的实际状况,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架空线路防雷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浙江电网各地区2004~2006年线路雷击跳闸次数与落雷密度的相关性、3年间多次雷击跳闸的线路雷击故障点与落雷密度分布的相关性,从而发现高落雷密度区域线路雷击跳闸率高于低落雷密度区域的特点,据此提出了落雷密度图分级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云涛  孔志战 《陕西电力》2008,36(2):44-48
陕西电网330 kV线路雷击跳闸事件主要集中在陕南、陕北地区,其雷击闪络次数占全省闪络次数的95.7%.通过对陕南、陕北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规律的分析,提出330 kV线路以防绕击为重点的防雷思路.根据不同重点确定不同的防雷措施,并对各种措施进行了评估、分析,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改造应根据线路走径的地形特点和雷击跳闸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雷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威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广州地区是全国雷电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广州电网开展雷电防护对我国其他多雷地区电网建设、运行有借鉴作用。结合输电线路运行数据,分析了广州雷电活动与线路雷击跳闸情况,对典型输电线路的雷击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全波过程理论分析雷电反击过程,采用先导发展模型分析雷电绕击过程。并分析了不同电压等级典型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受地形类型、地形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雷击跳闸次数和地闪次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00 k V线路绕击跳闸率远远高于反击跳闸率;220 k V线路绕击跳闸率与反击跳闸率接近,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塔形、地形等因素相关;110 k V线路反击跳闸率相对较高,部分地形反击跳闸率明显高于绕击。山坡、山脊和跨越山谷地形下线路雷击跳闸率明显高于平地,且随坡度和跨谷深度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何岗飞 《电世界》2012,(10):6-7
我公司35kV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约占总跳闸次数的80%,雷击跳闸是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2009年、20t0年先后有针对性地在35kV黑赤线、35kV赤德线、35kV黑红线、35kV炎方线、35kV罗木线和35kV玉黑线等采取了安装线路避雷器、安装线路型屏蔽式避雷针综合防雷装置等防雷措施,使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大幅度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输电线路因各种原因跳闸次数较高,其中雷击跳闸为线路主要跳闸原因。我国电网防雷体系由输电线路外部防御和变电站核心防御构成,但防雷体系中输电线路防御的薄弱特征十分明显。我们对近四年的110kV跳闸情况进行分析,逐年采取防雷措施,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谈架空输电线路雷害故障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统计和原因分析,得出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从而对雷击故障类型及判据和雷击闪络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雷击故障防治措施.针对海东电网35~330 kV线路的运行状况和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雷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接地模块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叔昌 《江西电力》2006,30(5):7-9,26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一般占线路总跳闸次数的50%以上。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降低线路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传统的方法难以使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满足要求。以石墨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接地模块,可有效地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尤其可大幅降低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从而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1.
雷击导致同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冲击。结合220 kV商瞬2Q98线、商岙2Q99线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停运的情况,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雷击跳闸查询结果和有关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原因,提出了防止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雷电活动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针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开展相应研究工作。在统计江苏雷电活动的基础上,分别从杆塔塔型、高度、回数及档距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跳闸原因和雷击特性。完成2012至2016年江苏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并结合电网生产实际,从输电线路差异化评估、运维、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防雷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电网在2010年夏季连续发生5起220kV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对电网运行影响较大.通过对巡线结果、雷电定位系统、耐雷水平计算及线路保护策略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找出5起雷击同跳事件的原因,并针对在运线路和新建线路提出了预防雷击同跳发生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大规模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背景下,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电力线路雷击特性的研究中,所用模型存在无法准确反映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据此,从雷击物理过程出发,分析了以雷击区域面积为核心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雷击过程产生的电场强度为切入点,刻画了输电线路雷击上行和下行模型,建立考虑雷击物理过程的线路雷击概率模型,并对其定量评估。通过传统仿真方法与所提方法进行对比,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与单回500 kV输电线路相比,同塔双回500 kV输电线路杆塔高度增加,引雷面积增大,将直接影响到线路的耐雷水平。文章依据先导发展闪络判据,模拟电弧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绝缘闪络模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搭建了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仿真电路,分析了杆塔高度、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电压等因素对线路反击耐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杆塔高度增加后,线路反击耐雷水平显著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的增大,将导致线路跳闸率上升,在电阻较高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同时工频电压对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在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频电压对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解决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时跳闸和保障牵引站的供电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采取将外串联(纯)间隙(金属氧化物)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作为防雷措施。具体分析了雷击线路跳闸的原因,讨论了高压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以及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保护原理、选用原则以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结果表明:近年来,已安装外串联(纯)间隙(金属氧化物)线路避雷器的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  相似文献   

17.
220kV永红线雷击故障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楚 《湖北电力》2009,33(4):72-74
如何有效防止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是困扰供电企业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随州属于多雷区,雷击线路跳闸故障时有发生,雷击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本文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随后,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续回击次数与雷电流幅值在反击跳闸的影响比重,确定后续回击次数是线路反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组合赋权法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后续回击的反击闪络模型,通过ATP-EMTP模型分析后续回击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知:首次回击未跳闸时,考虑后续回击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会降低,降低程度与导线工频电压周期有关,平均降低原反击耐雷水平的36.4%。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为输电线路运维和防雷设计提供有效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外串间隙线路型避雷器在架空输电线路中的防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生 《广东电力》2006,19(10):61-63
针对阳江地区输电线路存在遭受严重雷击跳闸的问题,分析了各种雷击过电压引起的线路闪络跳闸,介绍了外串间隙线路型避雷器在输电线路中间防雷的机理,指出在阳江电网中应用外串间隙线路型避雷器解决架空输电线路中间防雷的必要性及避雷器的安装选点原则,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