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高压输电线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在国外已取得丰富经验,在论述和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高压输电发展中应该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对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意见,供设计和运行部门参考。文中重点论述了特高压输电线的结构与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分布参数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动作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输电线路是否需要采用分布参数来分析电保护动作特性进行讨论,推导了模分量法和对称分量法模型,采用500KV双端网络,进行了线路故障稳态计算,并仿真四种继电保护的动作判据,详细讨论了两种算法对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差别,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750 kV输电线路保护与三相重合闸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750 kV输电线绝缘子能承受的过电压裕度较小,因此继电保护及自动重合闸等操作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还要确保跳合闸操作不产生危及设备和绝缘子的过电压.针对750 kV输电线路分布参数特性,阐述了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及互感效应,并据此提出了线路两端继电保护的跳闸顺序及时间的配合要求.分析了产生重合过电压的原理,对750 kV线路三相重合闸操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比较,指出单相接地故障采用三相重合闸的缺点.在理论研究与电磁暂态程序仿真的基础上,对750 kV线路两端三相重合闸的操作顺序、时间配合提出了具体的三相重合闸方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相重合闸方案更有利于750 kV输电线路的可靠供电与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高压(UHV)输电线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在国外已取得丰富经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口和能源分布极不平衡。要充分利用西部能源和东部的工业基础有效地、快速地发展经济,特高压输电线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尚无特高压输电线,对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问题也研究很少。本文论述了特高压输电线的特点及对其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各种纵联保护原理的优缺点,提出了对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及主保护、后备保护、开关失灵保护、并联电抗器保护和自动重合闸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二)保护配置方案   总被引:32,自引:27,他引:32  
根据特高压输电线结构与运行的特点,讨论了对其继电保护装置和保护配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各种纵联保护原理的优缺点,提出了对特高压输电线主保护、后备保护、失灵保护、并联电抗器保护以及自动重合闸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传输线理论上的传输线模型(TLM)法,比起传统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物理概念清晰、便于编程且程序的通用性强、计算结果稳定收敛等优点。从传输线理论出发,介绍了利用该法建立特高压电力输电线的传输线模型,并对晋东南—南阳—荆门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线路性能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自然功率时最为经济合理;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长距离的输电能力;但无论是超高压还是特高压输电,其输电能力随输电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该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特高压交流输电继电保护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的电磁暂态仿真研究,寻找出一些特高压输电暂态过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对继电保护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用于500kV的各种继电保护技术,需要做出一些改进,才能适应特高压系统的要求。改进的前提是对特高压系统的特性,特别是对其暂态特性的规律性的深入研究。该文在这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输电继电保护与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庆东 《电力设备》2005,6(3):18-20
介绍了国外1000kV特高压输电继电保护与监控技术的研发情况,提出了我国在这方面需要研究的有关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IEC 61850标;隹构建的变电站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平台,该平台能适应特高压输电的特点,实时性很强,是一种将继电保护、紧急控制和系统稳定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9.
750 kV输电线路保护与单相重合闸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阐述了750kV输电线路的电容效应、互感效应以及合闸过电压的问题,指出单相接地故障时若采用三相重合闸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较高过电压。指出了750kV输电线单相重合闸的应用前提是避免并联电抗器补偿给单相重合闸可能带来的谐振过电压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正确取值范围。针对并联电抗与线路电容之间的电磁振荡对故障断开相恢复电压的影响,研究了单相瞬时性故障恢复电压的拍频振荡特点,并提出了750kV输电线路的单相重合闸方案与重合过电压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限制过电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长线相量差动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针对超高压长线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使用EMTP分析、比较了普通相量差动保护和故障分量相量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两端供电超高压长线,带电容补偿的故障分量相量差动保护具有明显地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仿真结果还显示,在单侧电源和空投于故障线路情况下,相量差动保护的各种方案均无法满足实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长线的分相纵差保护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差动保护判据无法兼顾超高压长线保护对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文中利用相关分析结合各种判据特点设计了一个总体性能最优的综合方案,即用速动的相关差动判据反映严重故障,用高灵敏差动判据经长延时反映轻微故障,用灵敏的故障分量差动反映其他故障,用相量差动判据反映转移性和发展性故障。ATP的仿真初步证实:该方案具有反时限的动作特性,抗电容电流能力强,可反映高阻故障,满足了超高压长线快速、灵敏、可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继电保护试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PC机和离线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的双端继电保护的静动模仿真试验系统,该方案利用EMTP仿真数据作为测试的数据来源,在保护实时测试前,根据预计的保护的动作行为,利用EMTP离线计算好相应的数据,在保护实时测试中,根据保护的实际动作情况,送出相应数据到测试硬件产生适当的电流,电压,实现多端保护的闭环测试,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对硬件要求低,模拟准确,经过试验验证是一种有效的继电保护暂态试验方法,可以实现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性能的各种测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我国特高压输电的意见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朱鸣海 《电网技术》1995,19(3):54-57
根据我国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大发展的前景,必须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从世界范围来看,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流将长期并存,而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汉的基础,本提出了我国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的选择和输变电设备开发的途径,并指出了我国已具有开发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技术基础,以及必须从现在起就开展交流特高压输电和输变电设备的前期科研工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补偿电压的突变量方向判别原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突变量理论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文中充分利用正,反方向故障时补偿时压突变量与母线电压突变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补偿电压的突变量方向判别原理,详细分析了该判据在各种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作特性,并指出了该保护判据的基本整定原理及尚需注意的问题,此外,文中还针对方向保护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架空传输线在间接雷击作用下负载浪涌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输线在雷击作用下浪涌的分析计算对电力线路的保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引用了典型的雷电回击电流模型,先由傅立叶变换求得回击电流的频谱,根据传输线在外电磁场作用下的电路方程及相应的求负载端响应的BLT(Baum,Liu and Tesche)方程,在领域内求出传输线在间接雷击作用下负载端浪涌电压;然后,由傅立叶反变换求出负载端浪涌电压的瞬态解。分析了雷电落地点、雷电通道电流的传播速度及大地电导率等对负载浪涌电压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地电导率对浪涌电压的峰值和极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继电保护运方面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水平有所提高,正确动作率逐年上升,但存在母母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正确动作率偏低等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继电保护系统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在综述Agent技术及其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对保护之间的配合考虑不足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了Agent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阐述了基于多Agent系统(MAS)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特点、结构、模型及决策过程,并就其系统构架、通信、可靠性和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Agent技术在后备保护中的应用方案,可以有效地缩短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