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正弦波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无论采用改进的双PI调节的速度伺服,还是双PI结合变结构控制的位置伺服,经过实验的证明,均达到了控制简单灵活,系统动态响应性能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交流伺服定位系统具有快速响应、良好抗扰的技术要求,采用普通PI控制很难满足要求,本文在详细分析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前馈模糊PI复合控制的永磁伺服系统动态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PMSM伺服控制系统中引入前馈模糊PI控制能有效的改善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
方钦  周顺荣  金如麟 《微电机》2006,39(2):56-57,92
介绍了一种采用双PI控制和变结构控制以TMS320F240为主控制芯片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控制的方法.介绍了其控制算法,经过实验证明,达到了控制灵活有效,系统动态性能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感应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的位置与速度外环PI控制的结构复杂、双闭环耦合及对参数等不确定性扰动鲁棒性差的问题,在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将感应电动机的转矩与磁链解耦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案,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它可随着伺服驱动系统的运行工况而改变控制系统的结构参数,大大提高了伺服驱动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同时,也较好地改善了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动态及稳态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姜飞荣  章玮 《电气自动化》2007,29(2):3-5,31
介绍了一种基于Freescale DSP MC56F8357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通过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SVPWM、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遇限削弱积分PI控制算法、防震荡处理等控制策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给出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和相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模糊自适应PI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中,采用直接转矩控制及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位置伺服控制器。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位置伺服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主要分析了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应用于下一代多电飞机伺服系统的双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为了验证航空高速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和各种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在建立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把各个功能子模块和s函数相结合,搭建了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积分分离的PI控制,电流环采用纯比例P控制。给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分析的正确性。该仿真模型准确的实现了由于换向造成的电枢电流动态变化的模拟。为航空高速双绕组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伺服控制系统的精度,在综合考虑传统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的伺服转台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ICK绝对式多圈编码器作为转台转动位置的检测工具,并把转台的位置输入到系统中形成闭环控制;其中位置环采用了单神经元PI算法取代传统的PI算法,并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实现了上述算法;搭建了伺服控制系统的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台的置位精度及转速的平稳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永磁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高、力矩和惯量比大,是工业伺服领域的主流电机。伺服控制技术是充分发挥永磁电机优势、提升伺服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目前,永磁伺服系统多采用多环级联的比例 积分(PI)控制器,但由于积分器的滞后效应,PI动态响应速度较慢,抗干扰能力较差,难以满足机械臂、精密加工等高性能伺服控制的动、静态性能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广义模型预测控制与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此外,还提出一种广义模型预测控制的低运算量实现方法及一种机械参数估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复合模型预测控制可提高永磁伺服电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负载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 F2808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控制系统,系统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了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遇限削弱积分PI控制算法、防振荡处理等控制策略,实现PMSM伺服控制,设计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并得到了相应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