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低碳能源转型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碳减排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效益之一,若能对其进行货币价值化评估,将有助于在统一货币量纲下,对不同能源转型目标和路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分析了国际主流碳排放货币价值化评估方法,认为碳排放社会损失更适用于长期能源转型问题的评估。进而,对碳排放社会损失评估模型中社会经济、气候变化、损失评估、结果折现各子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明晰了评估模型的不确定性来源。最后,选择典型评估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社会损失进行了试算,并对折现率这一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能源转型方案碳减排效益货币价值化提供了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系统低碳发展分析模型构建与转型路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能源电力碳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化转型路径亟待探索。首先,从能源电力领域的碳排放现状出发,明确了能源电力在碳减排中的定位。其次,针对电力近中期低碳发展形势,构建了考虑碳排放外部成本的规划模型,开展了量化展望分析;针对远期低碳发展情景,打破不同能源系统边界,创新性地提出了电-氢协同路径和电-氢-碳协同路径,并构建了适用于新能源多元化利用方式的全链条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对氢气、甲醇等终端产品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李楠    鲁肖龙  杨莘博  李芳  许德操 《陕西电力》2023,(1):78-85,107
农村地区土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垃圾发电、燃气碳捕集设备和电转气设备与农村的各种分布式能源聚合成考虑碳循环利用的农村虚拟电厂,并以最大化运营收益和最小化碳排放量为目标,构建虚拟电厂低碳调度优化模型。采用基于纳什谈判的效益分配策略,构建虚拟电厂运行效益均衡分配模型,并通过风险、效益和碳减排三维因子来确定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因子。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运行优化模型和效益分配策略可互补利用农村多种分散式资源,有利于推进农村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4.
碳减排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背景之下,对计及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新能源消纳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影响发电机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给出发电碳排放的数学模型,建立电-碳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随后,以电力调度经济性与碳排放可控性为目标,建立计及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力互联网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对东北亚跨国电力互联网仿真算例进行测试,分析讨论不同的碳场景对新能源消纳与系统总运行成本影响。由算例分析可知,碳排放的降低有利于新能源的消纳,但也会提高运行成本。未来可寻求降低碳减排成本的途径,实现低碳与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削减全球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在碳中和重要发展目标及能源结构转型的驱动下,电能的清洁化替代趋势将愈加显著,配电系统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用户碳减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围绕碳排放约束下的智能配电网规划问题,首先分析了低碳化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特征,然后从新要素、新路径和新形态等多方面阐述了与传统配电网规划思路的区别,为此提出了"碳中和区"的概念,并提出低碳微生态配置方案和碳中和能力评估方法.进而,探讨了多尺度时空动态演化下智能配电网规划的若干关键问题.最后,针对碳排放约束影响下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电力在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首先分析了从“电视角”到“碳视角”下电力学科研究体系的转变趋势,并对当前“碳视角”下的电力系统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基于“碳视角”下的电力系统研究路径,从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计量和“战略-技术-市场”协同低碳化解决方案2个方面,分析了电力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碳计量与碳追踪、碳规划与碳轨迹、碳减排与碳优化、碳市场与碳交易4个方面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碳视角”的研究框架,并对关键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氢储能具有零碳排放、电热气联供等诸多优点,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针对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电热气负荷需求特点以及低碳化发展的总体需要,提出了一种以氢储能作为多种能量形式转换枢纽的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在分析氢储能单元电热气多能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氢储能多能联储联供模型;进一步地,以投资运行成本以及碳排放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氢储能单元优化配置模型.基于实际算例分析了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负荷特性、碳减排政策、氢储能投资成本等关键因素对综合成本及碳减排目标的影响,验证了通过配置氢储能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供能成本和碳排放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其典型的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伴随数字经济下互联网数据中心(DC)数量的迅速增长,科学规划DC并网和利用其需求响应能力对于服务未来电力系统安全经济、低碳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为此,该文以“双碳”目标下DC与配电网高效融合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面向二者协同推动碳减排的交互式集成规划框架。首先,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负载特性,并综合考虑设备参数、环境温度等对DC运行域的制约,建立计及热耗散约束的DC需求响应模型。其次,针对数据/电力负荷需求、可再生能源出力等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目标实现的影响,引入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定义了含DC配电网碳减排损失风险的概念。然后,基于二阶段随机优化方法,以系统投资运行成本、碳排放税费及总CVaR损失(即碳减排与经济风险)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面向碳减排的DC与配电网交互式集成规划模型。最后,以修改的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相关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碳减排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调度碳减排效益的测算模型,定量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在电网和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效益。首先计算火电碳排放因子,然后比较协同调度和自由充电模式下的碳排放量。通过电动汽车单位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比较燃油汽车、纯火电充电、自由充电和协同调度充电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水平。分别以电网平均碳排放水平和车辆单位碳排放水平衡量,协同调度相对于自由充电模式贡献的减排效益都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协同调度是实现风电和电动汽车规模化协调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低碳化已成为电力发展的重要目标,利用需求侧资源缓解发电企业减排压力是一种科学经济的低碳化路径。面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新型项目,引入电力煤耗系数构建了计及电源结构的碳减排量评估模型,并利用节点电力煤耗系数指导下的实时零售电价,建立了计及碳价值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柔性负荷项目用户的主从博弈模型。设计了一种捆绑合作机制,将综合能源服务商引入面向区域火电机组的低碳调度中,并将综合能源服务商和电力系统调度进行一体化优化。算例分析了一体化优化在减排和经济方面的定量指标,验证了文章提出的发电企业低碳化路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的现实国情,分析中国碳中和机理框架和中国能源互联网减排思路。按照全社会减排成本最优,应用综合评估模型MESSAGE研究提出中国全社会碳中和整体路径和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结果表明:中国2060年前全社会实现碳中和路径总体可按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3个阶段推进,全社会碳排放2028年左右达峰,2060年90%能源需求由非化石能源满足,全社会2/3的能源使用均为电能,实现能源使用体系全面转型。同时着重分析了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减排速度和节奏、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转型成本和疏导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力市场下发电企业碳排放定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处于试点阶段,碳排放的定价成为理顺能源价格链的重要环节.为充分体现碳排放配额的市场价值,考虑碳排放定价的市场需求、排放上限、发电成本以及减排成本4个因素,以发电商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电力市场下的Nash均衡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测算出市场均衡状态下碳排放的价格水平以及发电商的收益状况;为进一步了解敏感因素对碳排放定价的影响程度,分别就4个重要因素对碳排放定价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减排成本与碳排放价格呈正相关,排放上限、发电成本与碳排放价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电力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发展低碳电力,将碳交易引入调度目标。构建以能耗成本与碳排放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理想节能调度模型以及以发电燃煤成本与碳排放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合同电量节能调度模型,分析碳交易下2种节能调度模式对火电的影响,并构建生物质与火电联合调度模型作为碳交易与节能调度双重约束下的应对模式。从节能减排、发电效益、机组运行3个方面构建调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算例研究表明:高排放高耗能机组发电份额被进一步削减;理想模式比合同电量模式有较多的节能减排量、较高的发电收益及较差的机组运行稳定性;应对模式在3个方面都优于另外2种模式,通过分析碳交易对联合调度的影响验证了应对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电力行业温室气体的有效减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碳捕集技术分析,以区域发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碳排放量为约束条件,构建区域电力结构优化模型;分析在不同减排水平的场景下,区域电力行业不同发电方式的分配结果,论述碳捕集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年排放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基于电力需求动态调整逐月碳排放额度将有效降低发电总成本,降低碳捕集成本及太阳能发电成本将成为节能减排的下一个目标.此研究成果可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洋  崔雪  谢雄  高健  邹晨露 《电测与仪表》2020,57(13):112-117,148
随着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日渐突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能够很好地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考虑到电力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似性,文章建立了电碳联动环境下考虑社会效益最优的发电权交易模型,并与现有的发电权交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用文章所述的发电权交易模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发电权交易模型相比,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降低碳排放量并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Electricity sector,as one of the major emission sources of carbon dioxideis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is a major player that addresses global climate change.In the efforts to mitigat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coming decades,decarbonizing power systems is critical.To achieve this goal,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need a transition from a high reliance on coal-fired power stations to a low-carbon energy mix.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ition planning method that includes the retirement of coal-fired generator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scale renewable power plants.Hence,transmission systems need to be upgrad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hanging of generation mix to ensure system reliability.This paper also considers carbon emission cost and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wo models,which include carb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Furthermore,issues related to the ramping of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that are caused by the large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 power genera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y adding the cost related to the sudden change of renewable generation(ramping cost)in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e proposed model is demonstrated on a modified IEEE 24-bus RTS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刘烨  黄国和  李薇 《现代电力》2012,29(5):66-71
推进电力行业开展二氧化碳减排,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电力系统的电力生产与二氧化碳减排进行耦合,引入区间、随机和整数规划,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电力系统CO2减排动态规划模型;考查了电力需求和生产与二氧化碳产生和减排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探讨了不同减排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并对发电机组的扩容、碳减排技术设备扩建进行了动态规划。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和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等复杂特征,还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用电增长的运行和管理需求,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其研究结果能够为电力行业采用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