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和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示范性工程的建设,从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角度分析了特高压升压前后华东电网短路电流、潮流和暂态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并对华东500kV主网架进行优化.指出了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和运行中需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特高压变压器参数的选取和送端系统发电机参数的选取.研究成果将为淮南-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的顺利投运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对提高华东电网输送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虞瑄  周晓  郑建华 《华东电力》2006,34(8):22-26
随着华东电网负荷水平、装机容量和输变电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电源送出和500kV电网短路电流控制成为电网规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根据华东电网发展规划,在国家电网公司总体规划指导下,"十一五"期间将开始建设特高压电网.结合华东电网皖电东送淮南-上海输变电工程,通过对不同方案比较计算,就特高压全压、降压和500kV方案的输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就特高压线路对华东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对特高压线路导线截面选择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赵倩 《国家电网》2013,(11):104-106
9月25日,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路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成为继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中国电网建设和世界电力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针对淮南-上海(简称淮沪)特高压工程投产后,华东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开展深入研究。对华东电网近年来发生的几类低频振荡案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对不同典型运行方式的分析,指出了特高压投产后华东电网主要存在的几种振荡模式;对重大检修方式下电网低频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开展了接入特高压机组对华东电网振荡模式专题研究,并论证了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对抑制该振荡模式的重要性;开展了时域、频域的对比分析及验证,提出时域仿真分析中进行参数辨识的典型经验;对调速系统在低频振荡中的作用开展研究,提出当前实际工程中的应对措施。最后,对下一步开展低频振荡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2014,(10)
正经过安徽电建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探索并精心安装,世界首台27KV/1000KV电厂特高压变压器在平圩电厂三期工程成功安装,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华东电网建成并投运淮南-上海1000kV同塔双回路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创了"皖电东送"特高压大通道,为世界瞩目。作为"皖电东送"重要配套电源,淮南平圩电厂三期百万机组工程设计输出1000kV电源直接送入特高压电网,  相似文献   

6.
曾生伟  赵世兴 《青海电力》2014,(1):57-60,63
随着1 000 kV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输电线路中导线分裂数不断增加,给导线展放带来新的技术难题。在不增加机械设备、工器具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对八分裂导线展放工器具、放线滑车悬挂、放线、紧线等工艺的研究,并在1 000 kV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线路中应用,为后续特高压线路工程八分裂导线架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3年华东电网建成并投运的淮南-上海1000kV同塔双回路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创了"皖电东送"特高压大通道,为世界瞩目。作为"皖电东送"重要配套电源,淮南平圩电厂三期百万机组工程设计输出1000kV电源直接送入特高压电网,因此,世界首台27kV/1000kV电厂特高压变压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电器工业》2009,(3):1-1
日前,针对备受关注的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实施“整体、快速推进的发展战略”。2009年内。将开工建设三大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这三大特高压交流工程包括:淮南-上海、锡盟-上海、陕北-长沙。  相似文献   

9.
翁爽 《国家电网》2015,(2):56-59
<正>摊开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线路图,可以发现浙福工程的别具一格。它是我国唯一一条起落点都在东部沿海的特高压线路,它如同一只长柄一般南北贯穿,从福建探入华东主网。作为华东地区第二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浙福的建成,让华东地区特高压交流电网的规划意图清晰分明地呈现出来。随着浙福的建成投运以及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的核准建设,华东主网升级架构初现,它也赋予了华东地区新的生命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  相似文献   

10.
《变压器》2013,(5):52
在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核准建设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11日宣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该工程是我国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淮南-浙北-上海工程之后的第三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尽管部分业界人士对特高压建设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已经进入加快推广应用、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绝缘设备的抗污秽能力是我国1 000kV特高压变电站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变电站发生污闪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1 000kV皖南特高压变电站工程的实际特点,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研究了特高压变电站工程的防污秽措施,推荐在该工程中采用防污双伞型瓷绝缘子;采用GIS设备,降低变电设备的绝缘子数量,提高特高压变电站耐污闪能力。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电网协调电压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特高压示范工程南部落点的协调电压控制问题。设计并开发潮流仿真平台,能模拟电网无功电压调节的准稳态过程,并兼顾电网安全约束和特高压线路绝缘要求。基于仿真平台,对比研究了独立控制和协调控制两种模式,并综合利用发电机进相、直流降压运行、停运500 kV线路等各种调节手段,对三峡近区电网的电压控制进行了全过程仿真,分析了影响特高压线路落点变电站电压下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刘春 《中国电力》2019,52(2):139-143
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的一种输电方式,具有不用安装线路无功补偿装置以及不用建设开关站等优点,在中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绝缘配合的研究是半波长输电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基础。首先,根据工频电压沿线分布,确定了特高压半波长交流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额定电压及吸收能量;然后用污秽耐压法确定了线路绝缘子配置和空气间隙距离;最后确定了考虑功率波动时的绝缘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1 000 kV交流特高压瓷套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 000 kV AC ultra high voltage porcelain-housed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UHV MOA)是近几年国内避雷器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在中国特高压示范工程之前,国内外尚无特高压避雷器长期带电运行的先例....  相似文献   

15.
王江虹 《湖北电力》2009,33(4):47-49,74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2008年版)规划,结合湖北电网实际,对湖北即将建设的武汉、宜昌南、黄石3个1000kV交流特高压站以及2个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落点位置及接入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结合特高压落点,优化湖北电网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进行,特高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充分考虑其与电网的协调发展成为特高压变电站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从不同的电网结构(单链式、单环网、网格状),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不同位置(源端、受端、枢纽),以及特高压变电站接入区域500 kV电网的方式(点对网、网对网),综合分...  相似文献   

17.
李苇 《电力建设》2007,28(9):0-0
在确定特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方案时, 应首先拟定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1 000 kV特高压变电站信息量大、测点多、突发事件多以及电磁环境复杂, 宜采用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系统结构, 站控层各计算机均直接接入站级主干网。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体系, 产品条件成熟时优先选用基于IEC61850 系列标准构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系统网络结构、信息组网方式、电压无功控制要求以及IEC61850 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具有建设效率快、施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装配式建构筑物具有绿色环保、节约工期、节能降效、提高质量等优点,同时也是顺应电网发展潮流及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结合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实例,论述了装配式建构筑物在特高压换流站的应用现状、建设工期及造价,对装配式建构筑物的结构体系、结构连接节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提...  相似文献   

19.
特高压变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衔接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高压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具有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突出特点,为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后续施工作业的可行性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梳理了高空作业安全绳使用不符合规定和施工用缆风绳、牵引绳使用不符合规定等2类特高压变电工程中因设计与施工未有效衔接导致的主要“受迫性违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设计源头上为施工过程中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地提供条件。所提出的安全防护措施已经在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变电工程中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