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用盐酸溶解LiCoO2试样,以氟化钠、盐酸羟铵及三乙醇胺为掩蔽剂,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滴定容量法,使EDTA与钴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测定出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中的钴含量。讨论了酸碱度、温度、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终点易判断。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5%,回收率在99.5%~100.3%之间。  相似文献   

2.
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掺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廖刚  胡国荣  彭忠东  张新龙  禹筱元 《电池》2004,34(2):141-143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钴氧化物掺杂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掺杂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个方面,详述了掺杂元素的作用机理和对锂钴氧化物结构、性能的影响,并且介绍了选取掺杂元素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殷焕顺  艾仕云  汪建民  刘黎 《电池》2007,37(4):306-308
综述了锂镍钴氧化物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在优化合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包覆)是提高其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极材料锂镍钴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合成锂镍钴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和一些对锂镍钴氧化物的掺杂改性方法。主要叙述了其合成方法及其相关的电化学性能研究。高温固相合成的工业化方法仍然是一可积极探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锂铁磷酸盐(LiFePO4)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阐述了用水热法、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制备锂铁磷酸盐的操作方法,以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锂铁磷酸盐容量衰减的主要机理和解决办法。认为,提高锂铁磷酸盐的电子导电性是目前抑制其容量损失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Li_2CO_3,V_2O_5,NH_4H_2P O_4为主要原料,以蔗糖和柠檬酸为碳源,作为还原剂并对目标材料进行包覆,以无水乙醇为分散剂,经球磨制得前驱体,N_2保护下800℃高温焙烧16 h,制备了系列纯相、稀土钐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并进行了单一蔗糖和蔗糖、柠檬酸混糖作碳源对比,磷酸钒锂纯相和钐掺杂对比,实验室小剂量和小批量(0.5~1.0 kg)制备对比。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 EM)及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制备的系列目标材料均具有单斜Li_3V_2(P O_4)_3结构特征,以蔗糖、柠檬酸为混合碳源的目标材料碳包覆更均匀,循环和倍率等电化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孙国平  臧慧娟  陈新 《电池》2022,52(3):346-349
在层状固溶体富锂正极材料Li1+δ(TMxMn1-x)1-δO2(TM为过渡金属)中,无钴Fe-Mn基富锂正极材料(1-x)Li2MnO3·xLiFeO2成为潜在的高性能、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材料的设计、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合成改性工艺等方面,综述(1-x)Li2MnO3·xLiFe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利用Fe3+/4+的氧化还原设计Fe-Mn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分析晶体结构;讨论不同合成方法和包覆改性对材料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针对亟待解决的循环寿命和首次不可逆容量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张凤敏  李宁  黎德育  张翠芬 《电池》2003,33(6):392-39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大部分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不仅包括目前研究较多的层状化合物LiCoO2、LiNiO2和尖晶石型化合物LiMn2O4类正极材料,而且也包括了现在不成熟但有着优异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的锂钴镍复合氧化物、改性的尖晶石、黄铁矿、嵌锂氧化钒、硫以及有机硫等正极材料,并对它们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制备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近期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化合物LiMn2-xCoxO4,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钴可以合成结晶良好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晶体.研究了Co含量(x=0.00,0.05,0.10,0.15)对最终产品物化参数及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Co的添加量为0.10时,产品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亚飞  陈彦彬  李兴龙  白厚善 《电池》2007,37(4):250-253
以两种具有不同粒径、比表面积和振实密度的LiCoO2为正极材料,组装053048型锂离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1.0 C/12 V过充特性及其过充机理.结果表明:LiCoO2比表面积对过充测试结果影响很大;比表面大、细颗粒多的LICoO2,过充测试时产生较多的活性反应位置,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爆炸.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振实密度对过充特性也有影响.D50小的LiCoO2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5%,3.6 V平台>82%,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机械球磨和微波加热烧结方法研究了不同补锂量对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物相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不同锂钴比LiCoO2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仪等进行检测,得出采用微波合成LiCoO2材料时最佳的补锂量为2.5%,室温下以20mA/g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0.58mAh/g和153.44mAh/g,1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为141.67mAh/g。  相似文献   

13.
谭美军  王正祥 《电池》2005,35(1):25-26
采用SEM、XRD分析和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研究了Co3O4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及微观形貌对合成LiCoO2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烧制工艺,LiCoO2电池的比容量从128 mAh/g提高到139 mAh/g以上,100次循环容量衰减在15%以下,电压平台衰减不到17%,其电化学性能与进口原料相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参比电极确定18650型钛酸锂(Li_4Ti_5O_(12))/钴酸锂(LiCoO_2)电池在45℃下循环失效后的限容电极,对限容电极进行形貌、结构、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等分析。电池失效后,充放电限容电极均为LiCoO_2正极;该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活性物质结构被破坏,LiCoO_2的晶粒细化且内部微观应变较大,导致极片的界面性能下降及嵌脱锂动力学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15.
汤宏伟  徐秋红  常照荣  李云平  齐霞 《电池》2005,35(2):133-134
将前驱体CoOOH(通过自制的连续式反应器,采用湿法合成制备)和LiOH·H2O,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结晶度好的LiCoo2.差热-热重分析表明:650℃就已经反应完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完美的层状结构;扫描电镜显示:CoOOH在焙烧过程中,边缘开始球化;IR分析说明:LiCoO2中Co-O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6.
文献中对LiCoO2材料的表面包覆已经进行大量的报道,清晰显示LiCoO2的表面改性对材料循环性能产生了重要正性效应。然而,材料的包覆原理和作用机制直到目前仍然模糊不清,没有一个确定统一定论。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TiO2与LiCoO2体相反应的研究结果,详细地研究了TiO2对LiCoO2的包覆效应,建议了可能包覆原理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多种消解试剂对LiCoO2样品的消解情况。并通过电位返滴定和EDTA配位返滴定分析了消解后的溶液中钴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用浓盐酸并加热至微沸能完全消解LiCoO2样品。消解机理主要是将LiCoO2还原为Co^2+,离解成Co^2+占次要地位。EDTA配位返滴定测得LiCoO2消解液中钴的回收率可达(99.40±3.96)%。  相似文献   

18.
王静  谷学静  朱静  刘庆国 《电源技术》2006,30(4):305-307
为了使锂离子蓄电池大型化之后依然保持良好的过充性能,研究了正极材料LiCoO2的不同物理性质对过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C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至10V的过程中,造成电池发生爆炸的过充电量只与正极材料的质量大小有关而与负极材料的质量大小无关;LiOH为锂源、合成产物平均粒径为10~11mm、pH≤7的正极材料LiCoO2,其过充性能优良。由此可知,生产LiCoO2材料时,通过控制正极材料LiCoO2的平均粒径和pH值可以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过充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了表面包覆钴和未包覆的A2B7型贮氢合金La1.5Mg0.5Ni7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对包覆钴贮氢合金进行低温退火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钴贮氢合金电极放电容量明显提高,但合金循环寿命并未得到改善;与镀态合金相比,经低温退火处理的合金电极放电容量变化不大,但循环寿命较镀态合金有所改善。SEM结果表明:化学镀Co镀层为晶态,且镀层晶粒细小,经退火处理,晶粒长大,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20.
LiCo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国良  刘人敏  杨新河  金维华 《电池》2000,30(3):105-107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CoO2的国产化中试批量制备工作、电极材料性能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应用研究的情况.研制的LiCoO2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及其安全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