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导弹电源系统设计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电源系统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弹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导弹电源系统通常由一次电源、二次电源以及电源控制电路等构成,具有响应时间快、功率密度大、高可靠、工作环境严酷、体积小、质量轻、耐贮存等特点。规范化设计是保证和提高导弹电源系统性能的必要措施。数字化电源系统是未来导弹电源系统发展的趋势。对导弹电源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基本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电源系统"分布式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新思路,对提高导弹电源系统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深入分析VXI总线以及导弹自动测试特点的基础上,以提高导弹测试的效率和精度为目的,提出了基于VXI总线组建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理想方案,论述了该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硬件构成、软件设计和工作原理.组建成的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测试精度高、系统开放等特点,可满足大批量导弹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导弹导引头的研制、生产和测试是一个相当复杂和精密的过程。为了验证导引头设计正确性和工作稳定性,提出了基于VXI总线的导弹导引头自动测试系统,对反映导弹导引头性能品质的30个信号参数进行测试,并实时作出信号波形图,提供给测试人员分析。本文作为VXI总线测试平台的具体应用,针对导引头产品测试的需要,成功地研制了VXI导弹导引头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已应用于某型导弹导引头产品的生产测试中。经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实现了导引头性能指标的自动测试,并自动打印测试结果,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对导弹导引头产品的研制和验收提供了极好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存在耗时、精度差、不易扩展等缺点,是制约雷达测试技术发展的瓶颈,急需研制一套雷达通用自动测试系统.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是在标准的系统总线基础上搭建,辅以专门设计的适配器,可以完成多个分系统的多个模块、插件的测试.自动测试系统识别适配器编码,自动调用不同的测试方案.基于故障树系统的测试项目管理可以分析、诊断被测件故障,并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诊断的方法,最终实现故障的定位.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自动化程度高,真正实现了仪表参数的自动设置、数据自动采集、测试结果自动存储等多项功能.而且,该雷达自动测试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在某出口雷达研制过程和后期维护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霍尔元件的自动测试系统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武器自动测试系统测试过程的电源保护及管理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霍尔元件及自动测试系统已有的PCI总线测试资源对自动测试系统的电源系统进行过流、过压、欠压保护及自动加载。给出了1整套自动测试系统电源管理模块的软硬件方案及改进测试精度的方法,通过设计电路模拟电源各种状态实验证明,该电源管理模块精度高,实时性好,能够准确判断电源的各种状态信息并进行相关处理,满足被测对象的测试的相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导弹的自动测试可以提高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Lab Windows/CVI7.0编程、基于PXI总线的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对导弹各部件的模块化、快速化和自动化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故障诊断,最后利用Adaptive ServerAnywhere 7.0存储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导弹的地面检测系统中,报警不仅是衡量导弹各系统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导弹飞行的故障发生率.本文依据概率统计的原理,利用工业生产中通用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分析地面检测系统中导弹发射准备时的遥测数据.通过查找常见的6类异常数据,设计了一套导弹故障报警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具体的实现过程.该系统的实用性强,可操作性较好,有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导弹的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  相似文献   

8.
虚拟仪器技术在某型导弹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某型导弹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给出了该导弹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框架,重点说明了在LabWindows/CVI环境下进行虚拟食品开发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虚拟仪器实现对该导弹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9.
基于VXI总线的导弹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VXI总线是当前导弹自动化测试的最佳选择,给出了某导弹VXI自动测试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集成和软件设计。叙述了将数据库知识应用到自动测试系统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GPIB程控直流电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某型飞机自动测试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CPIB总线的程控直流电源.采用PC104构成嵌入式微机系统,CPLD完成所有逻辑控制功能,并可同时采集、显示当前输出电压和电流值.为满足接口需要,还设计了通用的PG104-GPIB通讯卡,上位机可通过GPIB总线对该直流电源进行各种控制.本文阐述了该电源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底层驱动程序开发;为便于集成到自动测试系统,运用VISA库编写了上位机仪器驱动程序;最后指出了调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反舰导弹攻击实体靶爆炸效应的测试要求,设计了导弹爆炸冲击测试系统,并对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存储测试技术、智能触发技术、实时传输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测试系统主要由智能探测单元和存储控制单元组成,能够实现导弹爆炸冲击波超压和冲击振动加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满足导弹爆炸威力分析和毁伤能力评估的数据测试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信站机房和电源系统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建立通信站机房环境及电源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并以四川电力通信网为例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监控内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装备控制电源需要提供高稳定性直流24 V电源系统,研制了采用阀控铅酸电池组成的直流电源系统。介绍了直流电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使用方式,以及电源管理系统的构成及管理原理,详细叙述了电源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通信设计、软件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弹载参数装定过程中非接触供电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电能传输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实验为提高系统的效率,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电网的快速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电源作为厂站通信系统的核心系统,也逐渐由以前的单母线供电方式发展成为双母线供电方式,以满足通信设备双电源输入、提高电源可靠性的需求。文章介绍了双重化双母线冷备通信电源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了热备通信电源系统的2种实现方案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仁  滕野  赵克  王秉慧 《黑龙江电力》2003,25(2):144-146,150
介绍了美国摩尔公司生产的DCS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在200MW机组中的系统构成,分析了直吹式锅炉给煤系统对协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影响因素及机组协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重点阐述直吹式给煤系统锅炉主汽压力控制系统的自动投入过程及为消除直吹式锅炉给煤系统的滞后性和延时性所采取的措施,同时,简要说明机组在负荷稳定运行和变负荷控制时主要参数的整定。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使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达到安全稳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电转气技术(P2G)的出现给多能源系统中风电消纳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而目前P2G设备的运行成本的高昂又与实现充分的弃风消纳存在矛盾。基于此,文中在考虑P2G设备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及分段弃风成本的多能源优化运行模型。首先,本文基于能源中心的概念,分析了包含P2G设备等多种能源转换装置在内的多能源系统模型。以能源系统供能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并在目标函数中考虑了计及分段弃风惩罚因子的风电弃风成本,采用变惯性权重w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对24h时间段内多场景下系统风电消纳情况、系统供能成本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能源系统中利用P2G设备可以提高风电利用效率,减少系统供能成本,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电源系统是某型高炮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系统整体瘫痪。电源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电压、纹波电压、浪涌电压、尖峰脉冲电压、起动扰动电压、初始啮合扰动电压和启起动电压。为了对电源系统进行测试,开发了一套自动测试系统,采用STM32FRCT6ARM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了必要的外围电路,电源系统输出性能指标经过信号调理和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通过CAN总线将数字信号传送到上位机,本测试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电源系统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9.
提出将光伏系统作为牵引负荷电源之一,与电力系统共同给牵引负荷供电的方案。光伏系统在27.5k V侧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负荷特性和光伏系统输出特性,推导计算光伏系统接入前、后对电力系统侧电能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对光伏接入后电能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实测负荷数据对光伏系统接入前、后电能质量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光伏接入方案对电力系统侧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产生影响,对三相谐波畸变率以及功率因数的影响与接入光伏系统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