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短距离无线通信与GPRS相结合的电能量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底层通信采用RS-485总线和短距离无线相结合、上层通信采用GPRS方式的电能量远程自动抄袁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避免底层通信采用单一RS-485总线需要长距离施工布线和后续维护困难的问题。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配电自动化中的光纤载波混合通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配电自动化实施中的热点问题———配电网通信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建立在光纤、电力线载波的混合应用基础上的混合通信方案。文中进一步讨论了主干网的光纤通信方案 ,包括光纤以太网和光纤环网 ,给出具体应用的组网结构 ;对于分支线路的通信系统 ,文中提出建立在网络化电力线载波基础上的辅助通信方案 ,提出网络化的实现方式和基本原则 ;认为混合通信方案将是配电网通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熊楠  饶赟  宁楠  刘华麟 《电测与仪表》2022,59(8):147-154
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通信负荷急剧上升,导致通信网络传输可靠性差、实时性差等,且无链路故障的自愈能力。文中在分析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LPS与不间断式双冗余热备份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以提高链路故障时的自愈能力。通过对正常链路和故障链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文中通信方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通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链路故障时的自愈能力。为我国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故障自愈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配电自动化实施中的热点问题--配电网通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立在光纤、电力线载波的混合应用基础上的混合通信方案.文中进一步讨论了主干网的光纤通信方案,包括光纤以太网和光纤环网,给出具体应用的组网结构;对于分支线路的通信系统,文中提出建立在网络化电力线载波基础上的辅助通信方案,提出网络化的实现方式和基本原则;认为混合通信方案将是配电网通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自动化通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关于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的讨论和经验,包括通信结构、接口和标准。叙述了保护和控制集成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文中给出基于单片机与上位机进行远程通信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文中重点介绍下位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上下位机的软件实现及远程通信.  相似文献   

7.
在强电磁环境下,由于各种干扰源的作用使变电站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发生通信中断的故障。文中分析了变电站电磁干扰源对通信系统的干扰程度,提出抑制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干扰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施。  相似文献   

8.
文中详细介绍了厂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之间通信的逻辑结构以及6种典型的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案例。厂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极其重要,任何通信故障都将引起厂站工况退出,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的案例来源于工作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厂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故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为快速有效地处理此类故障提供较好的参考,有利于增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远动系统的架构与实现方式是直流远动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文中比较了队列式和直传式两种不同技术路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差异,对不同通信方式下帧的分类、传输时的优先级判断和通信时延等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通信方式虽然存在差异,但都可满足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文中所述直流远动系统的设计均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此外,对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电磁暂态仿真(EMTDC)研究时也需要考虑两端换流站站间通信的影响,文中研究了站间或极间通信的等效模型实现方法,构建了模拟直流远动通信的用户自定义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模拟电磁暂态离线仿真时站间和极间的数据传输过程,提高电磁暂态仿真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的对等式通信对通信介质有着严苛的要求,目前主要采用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或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光纤通信方式。该通信方式需要铺设费用昂贵的光缆通道,因此难以适用于老城区或旧线路改造区域。文中通过研究智能分布式FA故障处理过程和无线通信情况下智能分布式FA的自适应性,提出基于4G/5G无线通信的智能分布式FA技术。针对通信过程中可能出现通信中断、通信延时与丢包、通信多包等异常情况,采用应用层协议控制与故障处理流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终端之间通信时间指标与FA过程的严密配合,完成无线通信情况下的分布式故障处理。通过模拟多场景测试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文中算法能够适应不同的无线通信条件并准确完成故障隔离与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验证了文中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分布式FA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业务实现的重要载体。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架构的新型电力通信网能够为电力系统业务提供高效的信息传输技术支持。SDN控制器部署是影响SDN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结合电力通信网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力通信网中的SDN控制器部署方法。该方法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节点重要度概念,基于非支配排序分类的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可靠性和时延问题,采用文中方法和CNPA(Clustering-based Network Partition Algorithm)对IEEE 30通信节点系统进行了比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电力通信网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电力通信网络能耗调节过程,无法根据通信距离进行及时调整且节点与通信之间协调效果不理想,为此论文提出基于SDN架构的电力通信网络能耗动态调节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的SDN体系架构,分析目前电力通信网络能量消耗情况。从节点和通信距离两个角度,构建调节电力通信能耗模型,两者协调共同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能耗的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的能耗调节精准度得到了较大提升,证明了通信距离与节点能耗之间的均衡性,说明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电力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对配用电通信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通信网络架构和配置方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架构,分析了智能配用电业务的通信性能约束;然后针对配用电信息采集类业务,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通信带宽计算模型及以带宽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带宽优化模型,并以某智能配电房改造项目为应用场景,求解并分析了其业务延时、丢包率、带宽利用率与带宽配置关系;最后借助OPNET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业PC的数控系统平台中主机与PLC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基于工业PC的数控系统平台的开发,研究了独立型PLC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采用中断方式实现了主机与PLC的实时通信,完成了数控系统对机床现场信号的监控。文中给出了主机与PLC之间通信软件的设计思想及流程图,并分析了通信软件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PC与PLC的动态数据交换(DD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PC与PLC进行DDE通信的基本方法,说明了PLC进行DDE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给出VC6.0与DDE Server进行DDE通信的编程方法,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台通信系统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参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提出了一种在应用无线电台进行电力负荷管理时,能提高数据传输通信效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主站电台的全双工特性,通过主站对数据流的控制达到提高信道占用率及通信效率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采用新方法后系统通信效率的提高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与西门子PLC S7-200的串行通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7-200 PLC与单片机基于自由通讯协议的串行通信的原理以及详细的协议格式,并给出了单片机与其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测井电缆通信系统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介绍测井电缆通信系统原理,以及测井通信电缆的模型和仿真方法,并给出计算仿真电路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通信规约转换软件基于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具有扩展性差和难以理解的缺点,为此提出了基于设计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对不同的电力通信规约转换的研究,找到了一种适合快速开发电力通信规约转换软件的设计模式,并在实际开发中进行了验证。软件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直观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陈蕾  施永益 《电力系统通信》2005,26(4):54-56,59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力通信主体已发生变化,业务网和接入网的缓慢发展制约了这一变化。文章从电力通信网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以及公网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出发,简要地介绍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功能(GPRS、SMS等)来解决电力系统通信边缘网络的业务接入。文章还提出了利用SMS/GPRS的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进一步拓展高效、经济的电力通信服务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