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氧化石墨、钼酸铵、硝酸、蒸馏水等作为反应物,经过水热反应得到石墨烯含量不同的Mo O2/石墨烯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表征显示,Mo O2在石墨烯表面上均匀分散,负载了Mo O2的石墨烯又进行了层层堆积。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电极材料GP-11(石墨烯含量为11 mg)性能最佳,其在电流密度为0.1 A/g充放电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 089.7 m Ah/g,经过100次的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733.4 m Ah/g,而纯Mo O2首次可逆比容量为934.9 m Ah/g,100次循环后比容量降至156.4 m Ah/g,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使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取氧化石墨,再通过热膨胀剥离法制备石墨烯,使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1~2层的蠕虫状褶皱型石墨烯。在0.2 C下,石墨烯电极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 108m Ah/g,2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稳定在780 m Ah/g附近,在0.5 C下,首次可逆比容量为713 m Ah/g,2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稳定在520 m Ah/g附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温液相还原法,通过改变锡钴比例制得了不同的石墨烯(GP)/Co Sn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表明,石墨烯上均匀分散着金属合金颗粒,石墨烯负载Co Sn2合金后,单片层的GP/Co Sn2自然沉降后呈三明治结构。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有Co Sn、Co Sn2合金两种晶相存在。电化学性能表明,Sn Cl2·2 H2O与Co Cl2·6 H2O物质的量比为3∶1时,恒电流充放电锂离子电池首次可逆比容量为855.2 m Ah/g,第1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为796.7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0.4%。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沉积法制备石墨烯(GP)/Ni OOH/Ni(OH)2多层次多孔复合材料。SEM分析发现:Ni OOH/Ni(OH)2在石墨烯表面形成多孔结构,负载了多孔Ni OOH/Ni(OH)2的石墨烯又进行堆积。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表现出典型的赝电容特性,比电容高于纯Ni OOH/Ni(OH)2。石墨烯与Ni OOH/Ni(OH)2的配比对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样品GP/Ni-30(石墨烯为0.1 g,1 mol/L Ni SO4为30 ml)的比电容在电流为2 A/g、10 A/g电压为0~0.45 V时分别为2 178 F/g和1 444 F/g。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介孔碳/Ni OOH/Ni(OH)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图片显示,Ni OOH/Ni(OH)2在介孔碳表面上形成了多孔结构。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量得到不同比例介孔碳和Ni OOH/Ni(OH)2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电极材料MCN/Ni-30性能最佳,首次放电比电容可达1 358.8 F/g。分别以MCN/Ni-30和活性炭为正负极组装成混合电容器,通过改变正负极质量比研究介孔碳/Ni OOH/Ni(OH)2-活性炭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正负极质量比为1∶1.5时,电流密度为200 m A/g,混合电容器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为126.5 F/g,比能量达到44.96 Wh/kg。  相似文献   

6.
胡猛  严睿侃  王杰  左四进 《电源技术》2016,(11):2180-2183
氢镍电池包含大量的镍、钴和稀土等有价金属元素,氢镍电池材料的回收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用还原-碱溶法处理废旧电池正极,可以在实现钴的分离的同时得到Ni(OH)_2正极材料。采用还原-碱溶法,研究了在不同碱浓度下回收的Ni(OH)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低浓度碱溶液时,回收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7.5 m Ah/g,第5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99.1 m Ah/g,8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263.3 m Ah/g;但在高浓度碱溶液时,伴随着钴的溶出,回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钠源在醋酸盐燃烧下合成P2结构的Na_(2/3)Ni_(1/3)Mn_(2/3)O_2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及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分析钠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碳酸钠为钠源合成的样品的层状结构较好、颗粒粒径较均一,电化学性能最好。该材料以0.1 C在2.0~4.0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9.8 m Ah/g,库仑效率为123.3%。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4.3 m 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71.1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5.7%。  相似文献   

8.
在二氧化硅微球衬底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生长石墨烯,经过浓硝酸在60℃处理8 h获得三维石墨烯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设备测试三维石墨烯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三维石墨烯材料进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VD法构筑的三维石墨烯材料是一种自支撑多孔结构,经过浓硝酸处理后三维石墨烯微观形貌不发生改变,石墨烯表面含有一定量的含氧官能团,含氧量达到4.8 wt.%,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50 m A/g电流密度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达到516 m Ah/g,可逆容量达到267 m Ah/g。在电流密度为1 A/g条件下,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114 m Ah/g,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电池》2020,(1)
采用以花状结构的钴镍双氢氧化物(CoNi-DH)、氢氧化钴[Co(OH)_2]和氢氧化镍[Ni(OH)_2]作为硫载体,复合还原后的石墨氮化碳(C_3N_4),得到S@CoNi-DH/C_3N_4、S@Co(OH)_2/C_3N_4和S@Ni(OH)_2/C_3N_4复合材料。通过SEM、元素映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S@Co Ni-DH/C3N4的硫含量达54. 5%,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依次以0. 1 C、0. 2 C、0. 5 C、1. 0 C和2. 0 C在1. 5~3. 0 V循环6次,再回到0. 2 C,比容量为995. 5 m Ah/g;以0. 2 C循环100次,首次和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分别为1 095. 3 m Ah/g和604. 1 m Ah/g。  相似文献   

10.
王朕  汝强  侯贤华  胡社军 《电池》2016,(5):259-262
以石墨烯为基底,用水热法制备蜂窝状钴酸锌(ZnCo_2O_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微球复合材料。用XRD、SEM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法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的加入,可改变ZnCo_2O_4颗粒的形貌,并改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以500 m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26.7 m Ah/g,第7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 212.4 m Ah/g。  相似文献   

11.
Sn/O/H/N/C/Cl系统中锡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燃煤锅炉中Sn的排放已经越来越被环境学界所关注。已有数据表明气相排放的和残留在飞灰中的Sn的变化范围很大,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还不清楚。在尾部烟道附近,Sn以元素态和二价氧化物蒸汽形式存在,已知水溶性二价锡氧化物更容易从烟气中脱除。为了更好地控制Sn的排放,必须了解燃烧过程中Sn的反应产物以及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即Sn的反应动力学机制,该文首次采用量子化学经典过渡态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烟气中痕量元素锡的关键基元反应动力学参数,继而提出了Sn/O/H/N/C/Cl系统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在典型的反应温度和组分浓度下进行了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系统反应速率最重要的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12.
硅/石墨/碳/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沥青为前驱体通过不同程序制备了Si/NG/DC/MWCNTs复合材料(DC为裂解碳)。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纳米管的加入顺序对Si/NG/DC/MWCNT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i/NG/DC/MWCNTs复合材料第二个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654mAh/g,在随后的循环中可逆比容量逐渐增大,最高可逆比容量达706mAh/g,经70个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为666mAh/g。Si/NG/DC/MWCNTs电化学性能的提高主要是MWCNTs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电极导电网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控整流式的AC/DC/AC变换器,提出一种改进的空间矢量PWM方法应用于变换器的逆变级调制来取消或减小直流侧的大容量电容。其主要思想是根据负载功率因数角判断是否需要在直流侧放置一小容量续流电容,然后根据直流波动电压的采样值和SVPWM控制策略下电容的充放电规律来修正调制比。文中给出了最小电容值的计算方法,此电容与传统的平波电容相比容量显著减小且仅作倒灌电流的续流通道,所以称此变换器为准全硅变换器。最后针对所提出的准全硅变换器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一种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法制备了蔗糖改性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可以有效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3~4.3 V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内.添加质量分数3%蔗糖所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显示出最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0.1 C达到183 mAh/g.  相似文献   

15.
前驱体制备条件对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Co1/3Mn1/3(OH)2,考察了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能谱分析、XRD和SEM等方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了分析.制备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2.5,温度50℃,搅拌速度1000r/min.此条件制得的前驱体粒度均匀、大小适中,为非晶态,n(Ni):n(Co):n(Mn)=1.00:1.03:1.01.制备的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8.4mAh/g,0.1C循环1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51.7mAh/g,容量损失率为4.2%,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LiNi1/3Co1/3Mn1/3O2的晶体结构和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征,总结了合成条件和制备方法对其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掺杂元素(B,F,Mg,Fe,Al,Si等)对其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加入法对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xNi1/3Co1/3Mn1/3O2中主体及杂质进行测定.对样品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解决了基体干扰、共存离子干扰、电离干扰、背景吸收干扰等一系列问题.拟定了各元素的最佳测试条件;并进行了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能同时简单、快捷、准确、环保地测定常量主体与微量杂质.  相似文献   

18.
电网SCADA/EMS/DMS平台建设技术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为适应电力企业各类自动化与信息系统不断增长的互联,集成及全方位开放需求,提出了一种种上用于电钢SCADA/EMS/DMS等系统设计的平台建设技术,该技术基于广义的网络平台以及分组,分层,分块的平台体系结构,在构造应用系统及与电力企业网各系统的互联通信中,此平台技术体现了更大的开放度及持续可扩性。  相似文献   

19.
面向电力系统的AM/FM/GIS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理信息作主线的AM/FM/GIS平台可以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合理、高效、完整的解决方案。TH/GIS是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第一自主开发并具有独立版权的AM/FM/GIS平台,针对电力系统完善了网络拓准实时数据刷新监视功能,对推动GIS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碳酸盐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采用XRD、SEM、粒径分布和充放电实验,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导致了样品晶相结构、表现形貌、粒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2.5~4.6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0.29mAh/g,显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