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GSM模块的嵌入式短信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框架,通信规约制定方法,软件流程框架等.还介绍了和短信服务相关的AT指令.  相似文献   

2.
电网企业一体化短信平台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峰  李源  肖政  杨芳  赵峰  王瑶 《电力信息化》2008,6(7):110-114
短信平台是为满足公司企业内部办公信息互动并与外部沟通而建立的短信智能通信系统。电网企业一体化短信平台是一套支持多种网络制式,通过因特网或专线直接将短信数据传输至移动短信网关,具备短信收发等常用功能并集成了个人设置,统计报表等功能的大容量短消息协同办公系统。用一体化的短信平台承载各业务系统的短信业务,实现了对短信业务的集中管控,减少运维节点,提高管控程度,实现协同办公,同时统一费率,节约费用,发挥了公司集圈仡远作优势。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基于SOA架构的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中多重报警方案的结构框架,详细介绍了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多重报警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以及监控报警、Email报警和短信报警3种报警方案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GPRS短信模块MC35i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C35i的特性及其在短信平台的应用,以及系统的电路及其软件设计。将GPRS应用到短信群发平台中,简化了硬件电路,为用户代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电力客户服务语音短信平台的设计编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向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为目标,通过短信和语音手段.设计了电力客户服务语音短信平台。介绍平台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思路;以语音卡.服务商提供短信接口为编程对象的系统工作原理.系统流程设计,业务模式设计等;系统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特点.并论述系统业务开展内容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电力通信运行维护(以下简称运维)的要求和特点,阐述了怎样利用通信网监测系统服务于运维工作,并介绍了实际系统的结构和用于运维工作的硬、软件部分的功能以及系统的短信发布部分,通过短信系统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反应速度,缩短了故障时间,确保了电力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电力客户语音短信平台服务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介绍了以语音卡、短信接口为编程对象的语音短信平台的工作原理、系统流程设计、业务模式设计以及该系统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该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系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语音短信平台服务系统的简单实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8.
电网电压监测系统中短信收发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凤  秦军  盛占石 《电测与仪表》2006,43(12):29-32
主要介绍基于GSM技术的电网电压监测系统中短信收发装置的研制,该装置能可靠地实现短信的收发及短信的存储,介绍了其软硬件设计,对短信收发装置如何与电网电压监测系统中的仪表及PC通信做了详细说明,详细介绍了短信的收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如果在调度交换系统中广泛使用短信功能,需通过Internet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家电信运营商同时互联,才可保证调度用户与所有手机用户之间实现短信收发,在互联时还需要根据各运营商公布的协议单独开发软件接口.文章介绍了基于DDS-200调度交换系统的短信平台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说明了短信收发器与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网关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总结了短信平台的主要应用特点,为今后短信平台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局部应用,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颖  王勇  植勇 《电源世界》2008,(11):36-38
本文介绍的是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远程电源监控系统,通过监控那些系统工作电源的参数来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满足这些系统所需要的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维护方便性的特点。简单介绍了GSM网络和GSM短消息业务,重点分析了短信技术包括短消息的基本概念、短信的规范与协议、AT指令集,PDU格式、以及各种短信编码格式。然后文章具体设计了集GSM网络、单片机、数据库于一体的远程电源监控系统。本系统主要由远程监控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两部分组成,远程监控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是GSM网络,数据传输是通过短消息的具体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直流侧短路电流的工程实用计算方法,基于金属性短路故障电流通用解析式,分析了MMC-HVDC系统发生非金属性短路故障时换流站放电电流的相互抑制作用以及放电回路的耦合机理,并基于所推导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故障电流的解耦计算方法。基于PSCAD/EMTDC对MMC-HVDC系统发生非金属性短路故障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解析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搭建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实验模型,在数字端和物理端分别设置短路故障,对比实验值与解析计算值。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故障电流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表征MMC-HVDC系统直流侧非金属性短路故障电流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有阀短路故障定位方法依赖桥臂电流信息,而目前工程实际中存在桥臂电流不易获取、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桥臂电流的逆变侧阀短路故障定位方法。考虑控保系统对不同位置阀短路故障响应特性以及逆变侧阀短路故障引起的换相失败对故障特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时刻发生逆变侧区内4种典型阀短路故障的故障特征。结合逆变侧保护动作情况和系统电气量特征,设计了不同位置阀短路故障识别判据,进而实现逆变侧换流器区不同位置阀短路故障定位。基于RTDS与实际控保系统的数模混合仿真验证了所提故障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配电网络拓扑分析与短路电流计算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按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配电网拓扑分析和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采用基于叠加原理的前推回推法,拓扑分析则根据前推回推法的特点采用支路分层的方法,两者结合有效地保证了算法的效率。在实现中,按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支路、节点、层和馈线类,并在这些类的基础上实现了拓扑分析和短路电流计算。利用33节点、123节点和292节点系统对实现的算法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算法软件具有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种考虑短路电流指标的动态等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华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9):85-89,100
短路电流反映了交流系统的强度,为了简化原系统并保留原系统的短路电流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短路电流指标的动态等值方法.首先将外部系统根据机组的同调性划分为若干外部等值子系统,然后将短路电流作为等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利用改进的Ward等值法对每个等值子系统化简,最后根据外部系统中的发电机与边界母线的电气距离来确定等值发电机的参数.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动态等值方法不仅能使等值前后研究系统的对称和不对称短路电流完全一致,还非常好地保留了原系统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低压配电系统有很多是TN系统。而低压配电系统的故障有很多是单相接地故障,因此TN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某供电系统工程实例,深入地介绍了TN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保护设计的要求、方法及接地故障保护的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低压配电短路电流检测与分断机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短路故障的危害。分析了目前低压配电系统短路故障识别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各种短路故障识别方法的技术特点、局限性及不足。综合分析了短路故障快速分断机构技术。提出短路故障早期检测与快速分断机构有机结合的技术趋势,研制具有这种技术特性的控制和保护的集成电器是智能低压配电系统产品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获得实时短路比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是实时取得交流系统的短路容量.基于戴维南等值电路,提出一种利用独立随机矢量协方差特性求解戴维南等值参数来计算短路容量,从而获得短路比的方法.为避免传统方法中戴维南等值参数的漂移问题,根据交流侧电气量测量值,求取其均值和偏差,利用独立随机矢量协方差特性对阻抗解析式进行简化,采用滑动数据窗在线计算得到等值阻抗.用等值阻抗计算得到交流系统短路容量,从而计算实时短路比,实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比的在线估计.通过理论仿真和对德阳-宝鸡±500 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短路故障早期检测门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采用小波分解方法对低压配电系统短路故障进行早期检测时,门限值的合理设置对故障检测的可靠性及灵敏度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低压配电系统电动机的起动、过载及线路短路的暂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基于三次B样条小波变换的短路故障早期检测门限值的设置方法.该方法与全波傅里叶模值检测方法相比,不仅可将短路故障与电动机起动、过载正确区分开,而且还可超高速地检测出短路故障.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短期和中长期电压稳定仿真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阐述了短期及中长期电压稳定分析方法和建模要求,并针对我国电网仿真分析的现状,指出了电压稳定仿真和建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电网的短期及中长期电压稳定仿真计算,分析了短期电压崩溃和中长期电压崩溃过程的事故特征,并对电压失稳机理、暂态电压稳定和中长期电压稳定的评价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