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况 MKV型金属化纸/膜电容器是西德西门子公司在六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低损耗新型电容器。这种电容器采用一层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作为固体介质,二边极板是由电容器纸双面金属化而制成。纸质极板表面是粗糙的,沿着光滑的塑料薄膜形成一些狭窄的间隙,容易使液体介质渗透,使之充满极板与薄膜之间的空隙。极板接触采用端部喷金。其结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纸介质电容器或纸膜复合介质电容器的设计与计算都需要先算出油浸纸的介电系数。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电容器电容量的计算值总是比实测值偏低。造成计算值偏低的因素很多,如介质材料或极板材料的厚度正公差,浸渍液体偶而混有杂质致使液体介电系数偏高(如一度PCB混入矿物油内),还有结构上的因素,如引线片的厚度未加考虑等。但是这些因素只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用于单相异步电动机和改善荧光灯功率因数的电容器几乎都是由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制成的。由于这种电容器与以前的那种铝箔作电极,聚氯联苯浸渍纸作介质的电容器相比,体积小,成本低,因而,倍受欢迎。一般地说,用于这些方面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都是园柱形的,且内部只含一个元件。近来,已愈加广泛地确定下面两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是金属外壳,元件浸渍于液体介质中 (这种结构的电容器称为浸渍型),第二种是金属或塑料外壳,元件灌注于固体介质中 (这些就是所谓的“干式”电  相似文献   

4.
目前,用于单相异步电动机和改善荧光灯功率因数的电容器几乎都是由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制成的。由于这种电容器与以前的那种铝箔作电极,聚氯联苯浸渍纸作介质的电容器相比,体积小,成本低,因而,倍受欢迎。一般地说,用于这些方面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都是园柱形的,且内部只含一个元件。近来,已愈加广泛地确定下面两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是金属外壳,元件浸渍于液体介质中 (这种结构的电容器称为浸渍型),第二种是金属或塑料外壳,元件灌注于固体介质中 (这些就是所谓的“干式”电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浸渍型的电力电容器介质中,液体和固体之间要发生渗透、溶解,从而材料本身或整个介质的性能发生变化,这就是介质之间的相容性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容性与材料本身的化学成份、结构有关,也和材料的  相似文献   

6.
与交流电场不同,在直流电场下,除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效应增强之外,电场强度在串联介质中的分配主要由体积电阻率的比值决定.电力电容器常用的液体介质、固体介质由于其相对电容率和体积电阻率存在明显的区别,这给它们复合后在直流电场和交流50 Hz电场的使用上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通过对电容器用液体介质、固体介质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复合介...  相似文献   

7.
1前言我国机械行业标准JB7112-93规定:“将适当容量的电容器单元装于一个充满绝缘油的容器(油箱)中构成的并联电容器”称为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电容器单元的定义是:“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有引出端子的组装体”。由较大的电容器元件直接组合后置于油箱中的大容量并联电容器称为箱式并联电容器,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中的电容器单元有金属小外壳,而箱式并联电容器中的电容元件无小外壳;第二,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油箱中的冷却介质与电容器元件的液体浸渍剂是两个不同的品种,而箱式电容器油…  相似文献   

8.
电容器组合介质介电常数与压紧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力电容器的介质结构通常采用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组合的方式。由于压紧系数的不同,会导致组合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组合介质介电常数和元件电容量计算公式的分析,得出了不同介质结构情况下压紧系数变化与组合介电常数之间,以及元件电容与压紧系数之间的关系,对电容器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专利号 ZL872 1 5 81 0 U的实用新型三相电容器 ,按专利申请书所述 ,其元件结构是在传统的两层极板和两个介质层的单相结构上再叠加一层极板和一个介质层卷绕而成。这三层极板作为三个相的极 ,每两个极板之间各以一个介质层隔开 ,按传统工艺卷绕而成为三相电容器元件。数十个三相元件 ,各极分别并联组成三相电容器。专利摘要中提出它“比传统等容量的一台由三个单相电容器组成的三相电容器的材料节约 5 0 % ,体积减小 5 0 % ,重量减轻5 0 % ,电容器比特性大大提高 ,电介质的能量损耗减小。”专利说明书中还提出是“经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0.
电扇、洗衣机等许多家用电器都采用电容运转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副绕组串接一电容器,它长期参与电动机工作,对整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关系甚大。图1是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工作的电流、电压矢量图。图中电容电流Ⅰ_c超前电压U_c90°,I_s是电容器损耗引起的有功电流分量,与U_c同相位。电容器损耗P_s由介质损耗P_j和金属部分(极板、引线的电阻等)损耗组成,因后者较小,可认为P_s=P_j。介质损耗由三部分组成: 1.极化损耗——指交变电场的极化作用克服介质分子内部阻碍而消耗的能量。 2.局部放电损耗——因介质内部(存在气泡)及极板边缘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  相似文献   

11.
图1为改进了介质体系的电力电容器。该电容器有金属箔层(15)、(16)和固体介质层(17)卷绕的元件,其中(17)浸渍了苯基二甲苯基乙烷和苯基甲苯基甲烷掺合油液体介质。  相似文献   

12.
房金兰 《电世界》1997,38(5):4-6
全膜电力是窗口顺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成为绝缘领域的高技术产品,很快取代了膜纸复合介质电窗口顺成为高压电力电容器的更新换代产品,到80年代初,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电容器普遍实现了全膜化,并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全膜电容器的产品也占到高压电容器的20%以上,且产量逐年以50%以上的速率提高,国外固体介质材料均为表面粗化的内烯薄膜;液体介质材料已普遍从PXE和IPB为主转向M/DBT为主,介质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填充系数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言电容器元件两极间除了包含固体介质材料外,还包含有固体介质材料之间,电极铝箔与固体介质材料之间必须留有的层间间隙。这些间隙在电容器浸渍前是气隙,在浸渍后则变成油隙。间隙过大或过小对电容器的电气性能以至寿命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全膜电容器影响更甚。因此,在设计电容器时,需要引入适当的参数,以便在制造电容器时能够把间隙严格控制在特定的范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众所周知,在电力电容器制造过程中,真空干燥浸渍工艺是最重要的关键工艺.其直接影响到电容器质量的优劣及使用寿命的长短,该工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排除电容器芯子中的水分和气体,然后用经过净化处理合格的液体浸渍剂在真空状态下灌注浸渍,以填充电容器外壳内所有固体间的空隙,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电气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专利号ZL87215810U的实用新型三相电容器,按专利申请书所述,其元件结构是在传统的两层极板和两个介质层的单相结构上再叠加一层极板和一个介质层卷绕而成.这三层极板作为三个相的极,每两个极板之间各以一个介质层隔开,按传统工艺卷绕而成为三相电容器元件.数十个三相元件,各极分别并联组成三相电容器.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电容器电容器是电子和电工设备中的基本元件之一。顾名思义,容器是可贮存东西的,电容器是贮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电容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体(称为极片或极板),中间隔以电介质(不导电的绝缘体)的一种装置,如图31所示。电介质可以是气体的、固体的、也可以是混合的。通常电容器往往以电介质的名称来命名,如电介质为空气,就叫空气电容器;电介质为云母,就叫云母电容器;介质为纸,就叫纸电容器;介质为有机合成薄膜,就叫薄膜电容器等。在电路中电容器用“(?)”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7.
何名川  陈振杰  杨爽 《电气开关》2013,50(1):52-53,58
环形耦合电容器作为拾取局部放电信号和工频信号的传感器,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采集得到的局放信号的质量.通过已知数据,在忽略环形电容极板和母线封闭外壳的厚度的情况下,计算出电容极板的电容值.再通过耦合电容的等值电路得到耦合电容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然后列出耦合信号输出输入电压的比值表.通过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所设计的环形耦合电容器是否可以去掉大部分噪声,达到我们对环形耦合电容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力电容器     
本书(■,1992年增订本)按现代水平讨论了电力电容器的用途和结构,介质中的电场和物理过程,用作极板和介质的材料的性能和曲线,介质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局部放电的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19.
刘锦宁  闫澜锋  刘刚 《广东电力》2012,25(9):27-30,34
在介绍电容器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有效散热面积对电容器外壳散热量的灵敏度分析,得到其灵敏度系数与电容器外壳温度、冷却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际算例分析表明,在额定电压及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较小尺寸电容器,较大尺寸电容器的内部介质温度及外壳温度可降低2℃以内。  相似文献   

20.
3.如图74所示,将S闭合使电容器充电,待稳定后再打开S: ①此时电容器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 ②若将极板间距离缩小,则极板间电压不变。 ③若将极板间距离增大,则电容器上的电量不变。 ④若保持极板间距离不变,而在极板间填入介质,则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量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