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生态浮床(EFB)、膜曝气生物膜(MABR)及其组合装置在动水中的净化效果,开展了三种净化装置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2.5 m/h、10 m/h、20 m/h)对水体中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和总氮(TN)等4类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膜曝气生物膜-生态浮床组合装置可显著提高净化效果,对4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较河水自净试验可分别提高40%~44%、17%~34%、13%~21%和14%~30%;综合考虑4类污染物,组合装置在10 m/h的水动力条件下的净化效果最佳,且组合装置中MABR可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使水生植物的适用流速范围更广;在模拟试验所采用的水动力条件下,组合装置对4类污染物的净化呈现出不同规律,污染物浓度较高时,组合装置对NH4+-N的净化速率随流速的递增而递增,对CODMn、TP和TN的净化速率在10 m/h的水动力条件下达到最大;试验后期,污染物浓度较低时,组合装置无法正常发挥其高效的净化作...  相似文献   

2.
根据正交试验的原理设计桶栽试验,研究岸坡植物对受污染的城市降雨径流的净化效率.24个桶栽试验装置分为八组,每组包括一个对照空白样和两个平行样.试验结果说明,有植物的试样去除污染物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空白样,菖蒲比花叶芦竹具有更强的耐污染能力,花叶芦竹比菖蒲有更强的去除污染物能力.当进水为高浓度时,花叶芦竹和菖蒲对CODCr、TP、TN整体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8%,98.11%,95.66%和96.66%,97.35%,95.72%;当进水为低浓度时,花叶芦竹和菖蒲对CODCr,、TP、TN整体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16%,96.21%,92.79%和92.08%,95.62%,92.39%.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率与污染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由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污染物降解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是污染负荷、水力负荷、地下水位和植物.  相似文献   

3.
过滤是水质净化主要的处理工艺之一,主要是去除沉淀工艺后残留的少量细小的悬浮颗粒、胶体等.过滤按其过滤材料分,有颗粒过滤、纤维介质过滤和微孔介质过滤几种形式,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的比较,分析过滤效能,探讨过滤形式在水处理工艺中适用场合.这些过滤形式中,颗粒过滤的去除精度较高,适合在低浊度水中使用.纤维过滤材料比表面积大,滤速也相对较高,适合作为沉淀工艺的后级,而微孔介质过滤较合适在以去除颗粒悬浮物为主要目的场合使用,或作为膜处理等的前级保护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借鉴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从1976年至2000年的动态变化,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率定的模型参数为基础,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2000年和1976年两期土地利用下的黑河流域1991~200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由此确定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变化。从控制非点源污染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区域的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者对室内环境健康舒适的需求升级,空气净化器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产品功能逐渐升级,已由早年的除雾霾产品发展为具有除甲醛、除微生物、除过敏原等功能且可实现自动模式净化的产品。通过研究发现,自动模式净化功能实现的核心就是其内部装配的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和净化元件。通过选取污染物浓度示值准确度和“响应时间、净化均匀度、最高浓度”技术指标,对行业内主流品牌的多款空气净化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显示,大部分产品测试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郭均伟  张新忠 《广东电力》2013,26(8):30-32,77
随着电力设备灰密度测试工作量日益递增,完成灰密度测试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其中过滤速度是影响灰密度测试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过滤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漏斗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压强差和过滤面积,将可有效缩减过滤所需时间的措施,并加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电晕放电喷雾净化烟气中 NO_x 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用线 管极电场装置,通过电晕放电喷雾净化烟气中NOx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简单可行,有较高的净化率。图7参4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弯道对含植被群河道水流结构的影响,本文在180°U型弯道水槽中进行试验,采用圆形竹筷模拟低密度植被群,圆柱体模拟高密度植被群,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量三维流速,不同密度植被群放置于水槽相同位置,对比分析弯道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植被群上游调整长度及其稳定尾流区长度受弯道影响发生了明显调整,植被群密度的影响仅作用于植被群尾流结构,包括其中垂向湍动能的差异。植被群后出现植被群直径尺度的涡,使纵向湍动能分布出现波峰,峰值大小受弯道影响;植被群在弯道中所处位置越后,峰值越小。湍流谱分析中验证了此现象,并发现弯道作用使得植被群后小尺度涡增多,从而使得植被群后较小湍动能峰值的大小不随植被群放置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9.
含淹没刚性植被明渠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刚性淹没植被大量存在于海洋、河流、水库、湖泊及运河中,对水流结构、河床冲淤、洪水演进及航运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准确掌握水生刚性淹没植被对水流的影响,需要对含植被水流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等仪器对实验室水槽中四种排列(全覆盖平行排列、全覆盖交错排列、半覆盖平行排列、半覆盖交错排列)、四种淹没度下水生刚性淹没植被(用玻璃棒代替)的扰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系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的密度、排列方式和淹没度对水面坡降、水头损失、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可调卫燃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及在130t/h煤粉锅炉上进行半工业性考核试验研究采用的可调卫燃带的结构;详细介绍了可调卫燃带在130t/h煤粉锅炉上的试验结果,并对此进行了讨论分析。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可调卫燃带结构及所选用材料在炉内高温环境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出现了水环境质量下降及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污染源。本研究在洞庭湖平原堤垸地区建立了分布式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洞庭湖平原堤垸地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及入河量进行了估算,并对研究区内氮磷污染负荷的流失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及分析表明,堤垸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以溶解态污染物为主,汛期污染负荷产生量约占年总量的75%;农田径流所产生的氮磷污染物占总量的70%左右,畜禽养殖的贡献率次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河系数约为0.7。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系统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其中弓网离线电弧产生的电磁辐射是高速铁路系统最重要的电磁干扰源之一。利用高速弓网关系试验台开展了大电流、高速条件下的弓网离线放电模拟试验,测量了不同牵引电流及不同行车速度下放电辐射场的时域波形,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后得到了离线放电电磁辐射的主要分布频段、分布疏密程度、典型频率值等特征,探讨了放电辐射特性随牵引电流和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研究表明:在大电流、高速条件下,弓网放电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分布于0~100 MHz的频率范围,其中分布最密集频段为45~55 MHz,起弧电磁辐射强度大于熄弧电磁辐射强度;在100~700 A的牵引电流区间内,放电辐射场的幅值随电流增大而增大;相同牵引电流下,频域峰值对应的频率值随车速增大而逐渐变小。该研究结果为弓网电弧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研究以及防护提供了试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流域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水文要素序列不仅在年际形式上发生了变异,而且其年内分配特性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化调配。目前有关水文要素年内分配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分析水文要素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上,很少涉及这种不均匀性是否随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异,且有些不均匀性指标表达不直观、可比性不强,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基尼系数的水文年内分配均匀度变异分析方法。该法首先借用基尼系数构建水文要素年内分配均匀度模型,然后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析年内分配均匀度序列的变异规律,最后利用均值差异法对其变异的物理成因进行分析。以东江流域龙川站多年逐月径流量序列为例,计算结果显示:龙川站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GI在1973年发生了跳跃强变异,变异前后GI的均值相对增加了21.07%;这种变异约60%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枫树坝水库的修建运行造成的下垫面变化引起的,而气候变化只占到约40%。  相似文献   

14.
西龙抽水蓄能电站岔管规模远超过国内已建工程,为降低制作、安装难度,考虑岔管与围岩联合受力设计。在大量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现场结构模型试验对埋藏式岔管实际受力状态和施工工艺的模拟,为设计参数取值、岔管与围岩联合受力规律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流域重点治理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改善。本文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及流域治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量化指标评分值和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全面反映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及治理的实施情况,便于以结构化和定量化的方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为加强流域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流域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撑。综合评估结果显示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绝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基本完成,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建设及流域治理总体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