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电力设备》2006,7(11):61-61
2006年10月6日,三峡电站500kV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成功。在调试的10h内,共有200万kW的三峡电从湖北宜都蔡家冲换流站安全送达上海市华新换流站,这标志着中国超高压直流输电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消息,三峡至上海输电工程总投资近60亿元人民币,主要承担三峡右岸机组电力外送任务。该工程设计输送电压500kV,输送功率300万kW,线路全长1100公里,是中国目前输送距离最长、输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对缓解长江三角地区电力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安装14台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安装12台,总共装机26…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综述了葛上直流工程极1系统调试期间发生的23次非正常停运的情况、发生原因及解决措施,并从中引出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7.
三沪直流工程系统调试过程中, 对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如: 极Ⅰ、极Ⅱ和双极调试结合在一起, 提高了系统调试效率, 保证了系统调试按期完成; 对宜都站5631 交流滤波器不平衡保护跳闸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其功能进行了完善; 对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 包括: 直流线路保护、极母线差动保护和中性母线差动保护功能的完善, 直流线路故障测距的功能完善, 站用电辅助电源功能完善, 最后一条线路跳闸保护动作逻辑验证和完善, 直流滤波器不平衡电流保护逻辑的完善, 换流变压器分接头动作的同步性和稳定性改进等; 对系统调试计算和仿真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保证了系统调试的按期完成和顺利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系统调试大纲。分析研究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借鉴±500 kV直流工程系统调试的经验,对调试系统安全稳定进行初步分析,对直流系统电磁暂态过电压计算分析内容以及模拟仿真试验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和±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特点,首次在国内制定了目前直流电压等级最高的±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方案内容。系统调试方案可以分为3个方案,第1为单换流器系统调试方案,第2为单极系统调试方案,第3为双极系统调试方案,并对系统调试试验项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葛上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研究及调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容量的直流输电工程。此工程已于1990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从此工程的前期研究开始,直到现场调试、投入运行后的技术服务,能源部电科院系统所都做了和正在进行大量的工作。本文概括了这些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了由此而积累起来的从事直流输电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电磁暂态仿真系统(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or,EMTS)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大型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友好的人机界面,并具有与机电暂态程序的接口,以实现在同一次仿真过程中与机电暂态程序一起对大规模电网进行混合仿真。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设备配置及软件组成,并应用该仿真系统对三峡—广东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际工程和理论分析的特性相近,能够满足直流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三峡送出直流输电系统2005年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随着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投入运行,我国在运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达到6条,总输送容量12360MW。2005年总输送电量约612.11亿kW·h,直流输电已经成为跨区电网间电力交换的主要方式。主要对三峡外送葛洲坝—南桥、龙泉—政平、江陵—鹅城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005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列举了2005年直流系统中出现的较大设备事故和可靠性指标数据以及一些反事故措施,并提出有关建议。论述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情况,供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维护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将龙-政直流系统双极系统调试情况汇总,主要介绍了极Ⅰ系统调试、极Ⅰ试运行及极Ⅱ直流系统、双极直流系统的调试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Power system restoration plans worldwide have often been based on black start units capable of supplying cranking power to bulk generation plants.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CCGT plants and other forms of generation with low regulating capacity and requiring a restless growing power for the cranking phase needs that new strategies and tools be developed for facing the unlucky event of a black-out. The study present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HVDC links with a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at the receiving end. Such systems have high regulating capacity and reliability which are precious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critical phases of the restoration. A detailed stability analysis is developed for checking the correct size of the compensator.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s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solu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