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视界     
《国家电网》2021,(8):6-7
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使配电线路遭雷击时免受电弧灼伤,文章从电弧抑制的基本条件人手,通过理论建模分析的方法,研究具有快速熄灭工频续流电弧能力的新型防雷保护间隙的特性.MATLAB仿真表明在高速气体的冲击下,间隙电弧能够被高速气流快速切断而熄灭,从而避免了电弧对线路的灼伤.  相似文献   

3.
《高压电器》2016,(6):153-159
雷电是电力系统安全的杀手之一。因架空输电线路线路长度长、分布广、面积大,所以易遭受雷击,致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传统防雷措施存在很多缺陷、效果不理想,所以文中采用"疏导型"和气吹灭弧理论,研制了可应用于35~500 k V架空输电线的新型灭弧防雷装置。首先研究爆炸灭弧防雷间隙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与电弧相互耦合、熄灭的特性,建立电弧与爆炸冲击波相互耦合的模型;其次,利用AUTODYN仿真软件建立冲击波和电弧相互作用耦合的模型,对半封闭空间的电弧受到冲击后的形态、运动、压力、以及破坏的程度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最后,对新型灭弧装置进行灭弧能力试验,根据普通摄像机、高速摄像机所拍摄的图片和录波器所录的波形可以清晰的显示电弧熄灭的过程。通过建模、软件仿真以及灭弧试验检验了新型灭弧装置的有效性,装置在7 ms左右将电弧熄灭,且电弧不重燃。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中的制约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毅  刘庭 《高电压技术》2008,34(11):2262-2269
为了应对目前我国电网在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运行环境恶劣等制约因素,分析了新型输电线路技术、线路设备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线路设计中的新方法和新措施、线路运行维护新技术等输电线路技术创新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提升单位走廊输送能力、增强线路本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线路运行维护水平应成为输电线路建设的方向。在电网的建设和运行中,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技术创新,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坚强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将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趋势和突出特征。文中首先概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建模仿真技术提出的迫切需求,分别从建模优化方法、多时间尺度仿真方法和仿真计算加速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的现状和改进方案,同时,描述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仿真新技术和应用新模式。最后,对建模仿真新技术及其应用新模式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运行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架空配电线路的雷击问题,从电弧抑制的基本条件入手,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具有快速熄灭工频续流电弧能力的新型防雷保护间隙的特性.灭弧试验和MATLAB仿真均表明在高速气体的冲击下,间隙电弧能够被高速气流快速切断而熄灭.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7.
双方专家带来从通道仿真到测试完整的高速串行通道解决方案中国北京-2011年2月24日——泰克公司日前宣布,将与ANSYS公司携手,举办高速串行设计从软件仿真到硬件测试的联合研讨会,帮助高速数字系统研发工作者应对日益严格的设计挑战,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加速开发  相似文献   

8.
《电源世界》2005,(10):27-27
EMC仿真软件能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高频和高速电磁仿真设计工具,它集高速电路建模、仿真和优化为一体,用仿真代替实验,可以快速的帮助工程师完成高速电路EMC设计,实现信号完整性,减少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电磁暂态仿真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备分析工具。受建模仿真能力、计算效率、扩展性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电磁暂态仿真工具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为此,该文通过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建模、高性能并行计算、开放性电磁暂态仿真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创新,解决了现有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大规模新型电力系统建模仿真难”、“仿真效率提升代价大”和“服务决策能力不足”3个技术难题,研发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性能电磁暂态云仿真平台,形成了共享、灵活的仿真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中归纳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高渗透、电力电子设备高渗透的特性给电力系统仿真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即模型完备、建模准确、计算高效、场景全面、接口开放、服务灵活这6个方面;基于仿真是认识和改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工具而非目的,以及仿真应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认知,指出了国产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功能定位要从单纯的仿真工具向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过渡,并提出了一条助力用户业务自动化、平台使用便捷化、应用开发生态化的发展路径。最后,通过介绍所研发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仿真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CloudPSS,展示了上述设计理念与发展路径对软件研发和推广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