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高压sj—nLDMOS器件中的一种特殊的电流饱和现象一准饱和效应。利用仿真工具SILVACO,对三维nLDMOS器件进行仿真,并从准漏极电压仉’和漂移区耗尽层入手,研究了准饱和效应的物理机制。与常规双RESURF—nLDMOS器件相比,在不改变器件击穿电压的情况下,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大幅度提高器件的开态准饱和电流。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光学双稳态现象以及光学双稳开关器件的工作原理,报道了以ZnS或Znse作为工作介质的干涉滤光片型光学双稳开关器件,讨论了该类器件的主要性能及设计参数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如何实现双稳开关器件的优化参数设计,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滤光片型光学双稳器件,并报道了用增加F-P腔间隔层厚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陈泽声 《电世界》1995,36(7):4-5
近十年来,国外进口的电控变流器遍及各待业。在维护保养中,用国内器件互换替代,是电气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器件的互换替代的6项原则,分立器件和模块器件互换替代的注意事项,并例举了国外电力半导体器件用国产器件替代的产品型号。  相似文献   

4.
基于本团队自研并金属封装的1 200V 20A SiC MOSFET器件,开展了器件参数分散性对并联组件均流的影响研究。首先引入器件偏离度和变异系数,分析了三线法和两线法测试平台对器件阈值电压和导通电阻测试结果的影响,得出三线法对于本文的测试结果更加可靠且可测参数更多;基于三线法的测试平台,实验测试了器件的基本特征参数,包括阈值电压、导通电阻、跨导等,并分析了30只器件的分散性,结果表明测试器件跨导的一致性较好,而阈值电压和导通电阻的偏离度较大;最后,以阈值电压和导通电阻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器件两参数相近与分散性较大的SiC MOSFET进行并联双脉冲实验,在排除了测试回路寄生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验证了导通电阻及阈值电压对器件并联均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阈值电压对于并联系统开关前后瞬态过程的均流影响较大,阈值电压较小的器件将承担更大的过冲电流,影响并联系统的可靠性;相比开关瞬态过程,导通电阻则是对稳态后的均流影响更大,导通电阻较小的器件将承担更大的电流,影响支路器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射频LDMOS器件中场极板寄生电容,提出一种具有分布式源场极板结构的射频LDMOs器件,给出了器件结构及工艺流程。借助微波EDA软件AWR对场极板进行了三维电磁仿真优化设计。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布式源场极板结构在不影响器件击穿电压的条件下,能有效减小LDMOS器件寄生电容,提升器件增益、效率及线性度等射频性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器件建模的基本指导思想,并给出了器件建模的基本要求。在详细介绍器件建模的物理法和黑箱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器件建模方面的一些研究课题,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黑箱法的一般步骤,从而克服了物理法和黑箱法在构造数学模型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高压大容量压接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器件和晶闸管器件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核心器件,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IGBT和晶闸管等器件可靠性已成为电工装备乃至整个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首先,从压接式器件传统封装结构入手,介绍了压接式器件的弹簧式多芯片封装和凸台式多芯片/单芯片封装,对比了3种封装结构的性能。其次,阐述了压接式器件封装级失效模式与机理,结果表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是封装级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对IGBT和晶闸管芯片级失效做了梳理,结果表明电气过应力是芯片级失效的主要原因。然后,简单阐述了压接式器件的新型封装结构与技术。最后,展望了压接式器件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EPAC(电子可编程模拟电路)器件的技术特点,开发过程,并结合应用EPAC器件的实例,阐述了EPAC器件在电子测量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半导体金刚石的优异电学性能概述了金刚石薄膜器件的器件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金刚石薄膜功率器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MOS控制功率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被称为MBMT的MOS控制功率器件,它的制造工艺类似于一个功率MOS的制造工艺,其材料是在n^+衬底上生长n^-外处层。该器件被设计中常开器件,当外加一个正向栅压时就可使器件通过阳极电流。该器件具有导通电阻低,开关速度快,导通电流密度大的优点,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大的大电流,高效率开关器件。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的框架.从一般安全理念出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可由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即主动安全体系)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系统(被动安全体系)构成.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是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控性的措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是指保证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措施.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可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坚强的电网结构,为电力系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道防线是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第三道防线是安全的运行方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在安全水平.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就是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快速切除故障元件,防止故障扩大;第二道防线是采取稳定控制措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道防线是系统失去稳定时,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优化分析中,刚性约束边界的整定值缺乏灵活性且往往趋于保守,容易造成系统经济性较差。为此提出了刚性约束的柔性化表示方法,并以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为例,建立了电力系统单尺度及多尺度柔性优化模型,从而将传统的电力系统优化问题转化成具有柔性约束边界的柔性优化问题,可在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还可找到影响系统运行经济性的瓶颈,为电网升级改造提供参考。算例结果验证了柔性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线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软件构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EWSC)系统作为未来控制中心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功能,一方面需要对能量管理系统(EMS)成熟功能进行封装,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动化系统功能演变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软件开发范式,用于开发EWSC系统的软件构架.该系统具有一个松散、开放的可插入式结构.其中核心框架是负责系统通信和任务调度的协调层,是相对固定的;其余部分为独立模块,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决策分析和人机表达智能体组成,可以独立开发,方便地嵌入系统.在该框架下系统各个模块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解耦性,并且可以实现把历史遗留系统集成到新的环境中.基于文中所提出的软件构架的在线EWSC系统已在某省级电网投运.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伴随系统和变号系统的求解电力系统经典模型稳定边界上不稳定平衡点的方法。对于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存在一个伴随系统,该伴随系统是一个梯度系统,原始系统的所有平衡点都是伴随系统的渐近稳定平衡点,并且每一平衡点存在解析形式的Lyapunov函数。变号系统能将电力系统经典模型降维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变为I型不稳定平衡点,利用该平衡点的1维不稳定流形,生成一族轨迹,沿轨迹寻找伴随系统Lyapunov函数达到极小值的点,这些点一般位于某平衡点伴随系统的稳定域内。以该点为初值对伴随系统进行积分即可收敛到该平衡点。该方法能快速有效的寻找到稳定边界上的不稳定平衡点。在IEEE-10机39节点系统和IEEE-17机162节点系统上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对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效能进行评估,需要制定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现状,在介绍了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通信网络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性能层、参数层的分层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划分,提出了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指标进行定义并给出了数学模型,最后完成了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萍 《电气应用》2006,25(6):120-124
基于智能小区对安全防范的要求,论述了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技术防范措施,详细阐述了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对讲系统、周界防越限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并对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是一系统工程,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国产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电力系统的水力模拟方法。基于模型与系统物理相似或数学相似的模拟是进行电力系统研究的主要方法。电力系统的水力模拟,则是在数学相似基础上的物理系统模拟。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与水力系统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实际问题域和求解过程的相似性。提出应用水力网络进行电力网络模拟的研究方法。给出了一个电力系统水力模拟实例。  相似文献   

18.
相比传统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的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都更为复杂,并且控制系统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MMC-HVDC系统的性能。为研究物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文中首先设计了MMC-HVDC物理模拟系统的主系统结构与电气参数,然后重点研究了分层的MMC-HVDC控制系统架构,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上位机)、极控制和保护系统、阀基控制器、子模块控制保护单元等由高到低构成了完备的控制体系,确立了各控制层之间的通信方式与内容,开发调试了控制系统程序。最后,进行了MMC-HVDC物理模拟系统的系统实验。实验表明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物理模拟系统的启停、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基本的故障保护以及直流电压与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风电直流外送方案与系统稳定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规模风电集中外送,论证了风电孤岛直流外送、风火打捆孤岛直流外送、风火打捆联网直流外送3种方案,重点从频率稳定、电压稳定方面研究各方案的安全稳定问题,分析了风功率波动、送端交流线路短路等典型扰动形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给出了合理的大规模风电直流外送方案。在此基础上,以酒泉风火打捆特高压直流外送规划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利用直流调制跟随风功率波动、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系统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超  王奔  李泰 《电网技术》2009,33(2):84-88
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利用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C,VSC-HVDC)的暂态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系统新型控制策略。基于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控制的逆系统方法,推导了VSC-HVDC的逆系统模型,构造了伪线性系统,实现了对VSC-HVDC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采用极点配置方法对该伪线性系统进行了综合,设计了控制器,并对反馈线性化中重要的隐动态问题进行了讨论,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