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超临界机组可节约燃料,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量。介绍了当前比较先进的高效超临界机组的情况,对其蒸汽参数条件及热效率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了我国发展高效超临界机组所面临的难题及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利平 《湖南电力》1997,17(4):52-56,61
简述了我国80年代以来火电机组的发展概况及今后我国火电机组的发展方向:开发超临界机组;开发大型热电联产、空冷机组;研制燃用劣质煤大型锅炉;发展高效低污染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高效发电机组;提高电站成套水平及机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我国80年代以灭火为电机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今后火电机组的发展方向是:开发超临界机组;开发大型热电联产、空冷机组;研制燃用劣质煤大型锅炉,发展高效低污染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高效发电机组;提高电站成套水平及机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陆锦华 《广东电力》2008,21(3):47-49
超临界机组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近几年来,在筹建和新投产的机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为此,介绍了几个电厂新建超临界机组主、辅系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并对国产化超临界600MW汽轮机调试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型机组的调试、运行和设计均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概况,分析论证了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述了我国大力发展超临界机组的紧迫性及具备的条件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小君  王娜娜  曹云娟 《浙江电力》2003,22(2):21-22,29
发展超临界机组是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阐述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指出我国应加快国产化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接干式冷却系统的可行性及经济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关秀彦 《热力发电》2006,35(12):37-38,48
超临界机组及直接干式冷却系统在节煤和节水方面各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阐述了我国超临界机组和大容量直接干式冷却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超临界机组和直接干式冷却系统的特点,从锅炉、汽轮机、干式冷却系统及其它相关系统等方面对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接干式冷却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干式冷却系统与湿式冷却塔系统的节水指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发展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蒸汽参数与发展大容量机组相结合是提高常规火电厂效率及降低单位容量造价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世界上超临界火电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和实用阶段。根据我国斩能源资源状况和电力技术发展的水平,当前积极发展国产化的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听宽 《电力设备》2002,3(3):19-24
阐述了当前国际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以及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汽温调节,超临界流体的热物性特点,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本体型式,超临界锅炉材料、燃烧器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开发超超临界锅炉的研究课题;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超临界锅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应加快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朱军 《陕西电力》2003,31(1):33-35
介绍了国外超临界机组参数及材料选择情况,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热耗的选择,说明超临界机组在国外是成熟的机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机组参数不断提高,获取机组的低热耗和高效率是今后建设电厂的方向,我国也应大力推广超临界机组.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机组参数和热耗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超临界机组参数及材料选择情况,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热耗的选择,说明超临界机组在国外是成熟的机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机组参数不断提高,获取机组的低热耗和高效率是今后建设电厂的方向,我国也应大力推广超临界机组。  相似文献   

12.
推广应用6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锐  赵敏  秦丰  任育之 《中国电力》2005,38(8):37-40
阐述我国600MW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必要性及意义;根据对国内主机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水平及制造能力、主要辅机设备配套能力、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等方面分析,对国内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技术,经济2个方面对600MW超超临界与超临界机组进行了全面比较;从设备国产化程度及可靠性、厂址及运输条件、电网运行要求等方面,对600MW超超临界机组与1000MW机组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论述;对在我国如何推广应用600MW超超临界机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蒋荣晖 《电力设备》2004,5(9):110-111
1959年4月,世界上第一台超临界机组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历经40多年,实践证明目前已具有成熟的技术、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经济性能。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火力发电提高效率、改善环保的趋势,也是发展能与IGCC和PFBC 相媲美的超超临界机组的前期技术。我国首台超临界机组于1992年6月在石洞口电厂投入商业运行,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经验。目前我国正处于电源建设发展的高峰期,主、再热蒸汽参数为24.2MPa/4.52MPa、538~566℃/566℃的600MW等级超临界机组成为新宠。国家正抓住时机,结合现有具体的制造和设计水平,采取与发展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同的战略,以市场换取技术,稳步发展国产高效超临界机组。原国家计委明确,以华能沁北电厂2×600MW机组作为超临界机组国产化的依托工程,以加快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即将成为主导我国电源建设与发展方向的主力机组,百万超超临界机组突破传统常规设计已成必然。本文阐述了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优化及创新设计特点,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提出一种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实地看待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电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秋平 《国际电力》2004,8(6):16-19
在美国电力公司和开发商对高效的超临界机组失去兴趣几十年后,最近他们又开始意识到其市场价值。这是由于燃料价格持续偏高,而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效率也极具竞争性,并且热效率高,污染物(包括CO2)排放低。文章从超临界机组的设计、可用率、可靠性,调峰能力及维护特性等各方面说明超临界机组的优越性。最后还讨论了超超临界机组的经济性及材料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堂礼 《广东电力》2007,20(1):19-22,50
要提高火电机组热效率,就要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参数,因此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是必然的.为此,综述了国内外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技术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介绍.指出了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应该关注经济问题、金属材料的发展和焊接问题,重点介绍了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用新型铁素体和奥氏体钢种的发展情况和部分新钢种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东方电气评论》2010,24(2):74-74
该项目超超临界1000MW火电机组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能、低排放发电技术,代表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该项目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实现了我国超超临界1000MW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批量化生产,在短时问内完成了我国火电成套设备从超超临界机组到超超临界机组的升级换代,使我国成为发电设备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Bass模型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政府投资、成本对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扩散影响模型,同时考虑了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竞争。研究发现:(1)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对其扩散影响较小,而政府投资对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扩散影响较大;(2)在1.5倍和2倍于当前投资情景下,不同政府投资影响率下(Q值不同),超临界机组的最大市场装机容量分别为494.59,558.39,622.20 GW和434,518,602 GW,而超超临界机组的分别为905.42,841.61,777.81 GW和966,882,798 GW;(3)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都将在2025年左右完成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机组发变组的发展现状,并对大型超临界机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若干超临界机组发变组在实践运行中改善保护的措施,对于超临界机组发变组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及超临界火电机组的经济性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就影响我国火电机组经济性水平的主要因素、大型火电机组供电煤耗偏高的原因以及超临界机组的经济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