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结合变电站运行实际,分析了变电站接地网技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局部换土、加垂直接地极和用铜做接地体等措施的局限性,并对占地面积较小变电站存在的主接地网接地电阻较大的问题提出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区配电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善良 《上海电力》2006,19(1):46-53
中性点接地是一个涉及配电系统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对系统的设计、运行、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时,需要多方面考虑。文章对上海市区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传统的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逐步转向电阻接地的技术进行了回顾与讨论,着重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对电网安全性的影响,以及中压电网采用电阻接地方式的优越性。鉴于上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考虑,当配电网采用电缆作为主体时,宜采用电阻接地方式,用以降低弧光过电压,并将它作为运行电网在绝缘防护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垂直层状介质中接地网接地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坚强  杨文兵 《电网技术》1995,19(12):27-33
本将边界元方法用于垂直层状介质中矩形接地网接地参数的计算,详细介绍了此方法的原理及实现技术,讨论了影响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各种因素。通过采用等比加密节点划分、远场影响考虑、系数矩阵快速形成等计算技术,编制了精度高、速度快、存储省接地网参数计算软件。实例计算表明,利用此方法计算垂直层状介质中接地网参数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等效矩形接地网变换公式^[1],导出了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将1999年实施的《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中的矩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公式拓展成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公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运行中变电站征地红线外的接地网易受外力破坏而造成站内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的安全隐患,在充分利用现有变电站水平接地网的基础上,应用深井接地加压力灌浆降阻剂技术,建成立体接地网,以确保站内接地电阻合格。同时,拆除站外接地网,将征地红线外的接地网主动回缩至变电站征地红线内,彻底避免了变电站征地红线外接地网受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通过某11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改造实例,论证了该立体接地网技术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为征地红线外的接地网防外力破坏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国际标准(IEC,ITU)和我国标准(GB,YD),本文阐述通信局(站)接地系统的新观念和实施原则,介绍联合接地、接地电阻、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的实施方法、防雷接地、交流和直流配电系统的接地等方面的技术。此外,分析了当前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力交流接地网损坏原因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崇积 《电力设备》2005,6(4):20-22
通过对电力交流接地网损坏原因进行调研发现,接地网现场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接地网腐蚀、接地引下线截面偏小以及接地体之间连接不良,而出现这样问题的关键环节却在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管理上。章对现场暴露的接地网腐蚀、接地引下线截面偏小和接地体之间连接不良3个方面主要技术原因进行了技术分析。指出,要提高接地网的可靠性,就应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8.
杨金奇 《黑龙江电力》2011,33(4):318-320
对变电站接地网接地材料铜材和钢材在导电性能、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先进放热熔接等工艺的优势.结合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实例,对铜接地网和钢接地网做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国内外现有配电网络接地方式,及各种不直接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认为接地方式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电网结构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上海市南电网的实际情况,对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所辖10 kV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技术分析后,确定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接地调整为小电阻接地的基本判据,以指导基建和改造的变电站采用何种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微网接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低压微电网在不同接地方式下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典型微网的接地方案。基于国家/行业标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比较,对低压微电网主变压器接地方式、微源接地方式、低压微网系统接地方式分别进行了比选,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各种接地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结合微网系统特点得出了适用低压微网的接地方案,即主变优选用D,yn11连接组别,中性点有效接地,微源并网时中性点不接地,孤岛时仅主电源中性点接地。整个微网系统采用TN-S/TN-C-S与TT混合接地方式,微源和三相用户采用四级开关,单相用户采用两级开关。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电网中Z形接地变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靖波 《变压器》2005,42(2):18-21
简介了接地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电网中接地变的运行特点,介绍了接地变不带二次侧负荷容量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穗东换流站二次设备接地方式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换流站二次设备接地的相关要求,认为保证二次设备良好接地,除了需尽量减小接地电阻外,还需设置专用的等电位接地网降低二次设备两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并将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在等电位接地网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及其引起的过电压侵入二次设备。结合穗东换流站二次设备接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整改建议,给出全站等电位接地网联系图。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of an extensive research, conducted using a techniqu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a complex ground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 foundation grounding system with an external grid, buried in two-layer soil,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connecting a foundation grounding system to the already existing external grid provides only a small reduction of the overall grounding system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resistance of the external grid alone. A number of tables related to the most frequent cases of soil-concrete structures are given for practical assessment of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such complex ground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接地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可以明显降低接地电阻的新型接地装置,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接地装置的降阻机理及其在复合地网中的降阻效果,给出了应用该新型接地装置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并通过模拟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模拟试验和工程应用结果均表明,新型接地装置在土壤电阻率较高或地网占地面积较小的接地工程中,具有散流特性好、降阻效果好等优点,能较好地适用于高土壤电阻率和占地面积较小的接地工程。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刘明岩 《电网技术》2004,28(16):86-89
介绍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发展状况,比较了这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一般思路,分析了电网结构、变压器连接组别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针对接地电阻阻值的选择、安装位置、消弧线圈补偿形式的优化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UPS的接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符合国际标准IEC规定的低压接地系统,并对各种接地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阐述UPS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适用于电信、数据、计算机等系统用UPS的接地系统电路结构;为UPS工程建设提供实用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自并励发电机励磁系统接地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并励发电机可控硅励磁系统一点接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判别接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新途径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可控消弧线圈接地加快速选线跳闸的新型接地方式,说明了该接地方式对可控消弧线圈(CASC)和选线装置的要求;介绍了一种新型配电网智能型快速消弧线圈和另一种配电网接地故障智能检测装置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运行情况,以及拟实现新型接地方式的试用情况.最后论述了该接地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neutral grounding practi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istorical review given here is limited to system neutral-grounding. The evolution of neutral-grounding practices are described using four flow diagrams, respectively depicting: the early neutral grounding practices in the electrical industry; the low-voltage neutral grounding practices in industry; the medium-voltage neutral grounding practices in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figures, with complementary notations, into a composite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evolution of neutral grounding practices in the electrical industry. The diagrams indicate the general progression to currently accepted grounding practices and those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tried but generally proved unsuccessful or severely limited in their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