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数值方法,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volume of fluid,VOF)对10-4g0和g0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和制冷剂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4种典型流型,但两种混合物在流型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数值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两种混合物在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压降分布。结果显示,微重力下两种混合物的压降均大于常重力环境,且压降都随气、液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工况下,空气-水的压降大于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的压降。将得到的压降数值结果与均相流模型、Friedel模型和Chisholm模型依次进行对比。重新根据分液相雷诺数(Reynolds)将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微重力环境下的气液两相流动压降。根据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布式参数热力系统假设,提出翅片管耦合换热模型,以描述两相流与冷却空气工质对之间的传热。将耦合模型应用于火电机组直接空冷凝汽器1 000 mm×94 mm×46 mm(深×宽×高)椭圆翅片管,通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求解,得到管内温度、热流密度、对流换热系数、薄膜厚度、剪切力沿两相流和冷却空气流向上的变化规律,将特征量空间分布结果可视化。结果发现:管内热流密度随着管外冷却空气的横向流动,在空气出口区域急剧下降,管内对流换热系数随凝结沿管深方向的纵向发展,缓慢增长;管内两相流型可定性为环状流,液膜在椭圆下半部分极端区,有明显聚集与加速流动。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获得的结论,有助于翅片管换热增强设计和在运空冷凝汽器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体体积双流体模型对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内气液两相热质同时传递过程进行数值研究,并建立了水蒸气在气相主体中的组分传输模型。数值预测的下降管内温度分布规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据此探讨了相变对下降管内液膜流动形态的影响以及流动对水蒸气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对液膜形态有显著影响;气体对水蒸气的携带作用使得下降管内水蒸气沿高度方向上呈大梯度分布,出口处水蒸气浓度最高,下降管内存在气体带液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介绍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工作原理。直接空冷换热管束内为复杂气液两相流动,分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通过垂直管内的液泛现象的出现,明确了液泛的定义。对直接空冷凝汽器逆流管束内的两相流型、液泛现象和压降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消除液泛的措施。为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补汽装置内复杂流动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建立高压缸两级补汽流动模型,分析补汽装置的性能与损失。对比4种补汽结构内流场的流动特性、气动特性以及流动损失分布,揭示补汽结构流动特性和损失机理,得到性能较好的补汽结构。结果表明:补汽过程中腔室内始终存在位置、大小不同的涡流。中间进汽弯小管的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总压损失较小,腔室内的粘性损失也最小。侧边进汽弯小管的管内粘性损失最小,中间进汽弯小管的管内粘性损失小于中间进汽直小管。中间进汽弯小管的流动效率较好,补汽结构的总体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6.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过程与水下舰船动力系统及核能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工作密切相关。利用水下排气可视化实验系统,以空气和水为两相介质,对4个不同管径水平圆管进行气液两相逆向流动实验。研究管径变化对水平管内气液逆流特性及无量纲模型适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管径对水平管内气液逆流流量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减小管径能有效防止水下排气柴油机发生水倒灌事故,增大管径则有利于强化核堆热段内冷凝水回流。2)Wallis模型在较大管径时对水平管气液逆流特性的关联性较好,但管径小于100mm时关联性能变差,表现出特殊的管径尺度效应。3)探讨Wallis模型在小管径范围关联性变差的原因,并提出预测大管径水平管内气液逆流特性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一定冷却水温度和蒸汽质量流率范围内出口直径为8 mm的多孔喷嘴射流压力振荡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孔间距和孔数对压力振荡强度的轴向分布规律无影响,即压力振荡强度随轴向无量纲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明显的峰值点;随蒸汽质量流率的增大,峰值增大、峰值点后移。相同汽水参数条件下,随孔数的增多,压力振荡强度增大,峰值增大、峰值点后移;随无量纲孔间距的增大,双孔压力振荡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峰值点先后移再向前移;三孔1.5的压力振荡强度小于三孔1.2和三孔2.0。不同孔间距多孔喷嘴压力振荡峰值和峰值点位置随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系数实验关联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对确定机组冷端的热负荷能力、进而确定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与机组排汽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机组优化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数据。针对目前我国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典型结构,利用直接空冷凝汽器单体性能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凝汽器翅片侧无量纲努塞尔数随空气流动雷诺数的变化曲线,拟合出相应的准则关联式,并进行了系统的误差分析。该关联式可为描述变工况条件下空冷系统的性能奠定基础,并为不同环境、气候和气象条件下机组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蜂窝式汽封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型,系统地分析了蜂窝孔径、高度、汽封入口蒸汽压力和主轴转速等结构与运行参数对汽封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蜂窝孔径或增加蜂窝高度都有利于降低汽封漏汽流量,提高密封效果;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汽封漏汽流量随入口蒸汽压力增大而增加,但随主轴转速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直径0.06 m、高5 m的高通量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考察在高颗粒循环量和较高气体表观流速下,平均粒径为140 mm、密度为2 700 kg/m3的Geldart B 类颗粒气固流动特性。试验发现,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分布总体上为下浓上稀,并随操作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悬浮上升流动结构区域随着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大而向上延伸。滑移因子、截面平均颗粒浓度与无量纲滑移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床层总压降和截面平均颗粒浓度随固气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在上升管下部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受固气质量比的影响比上部大。  相似文献   

11.
重载潮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类编程思想和重载原理开发了三相潮流和单相潮流算法的统一结构。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三相潮流和一般潮流的统一算法———重载潮流算法。通过单相、三相与重载潮流在收敛性、计算速度以及存储量等方面的比较 ,得出该算法能够简化计算 ,具有收敛性好、灵活、通用、计算速度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电力通信管理中业务流程务的现状,讨论在计算机上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实践一种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基于数据库的群模式下工作流管理方式,此方式的特点是:可动态地自定义工作的流的,以流程控制信息为激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流技术电力市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探讨了工作流技术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概念,然后结合电力市场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力市场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电力市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蔡敏 《湖北电力》2011,35(5):10-14
文章简述了湖北电网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明确了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指出了湖北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重点从特高压输电技术及智能变电站、数字输电线路、智能调度等方面,对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管内湍流强化传热方法一般是增加壁面换热面积,但这会显著提高管内流动阻力。本文根据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效低阻的叶片旋流管,分析其传热强化的机理,建立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圆管内置若干组旋流叶片后,可显著强化管内湍流换热,且流动阻力的增幅低于换热强化的增幅;当常温水流过管长为960 mm,管径为20 mm的圆管,且在管内核心流区域设置4组4叶片旋流单元时,其性能评价系数SPEC在Re数为3 000~15 000的范围内均超过1.5,最高可达1.9左右。  相似文献   

16.
含UPFC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提出一种含UPFC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中的雅可比矩阵与传统的PQ分 解法中的对应矩阵完全相同,此外,还给出一种网络中任一支路潮流可控范围的快速估算方 法。  相似文献   

17.
直流潮流算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但目前的直流潮流算法大多无法准确计算节点电压幅值和支路无功潮流。因此,文中基于经典直流潮流算法,考虑无功功率方程,提出了一种计及电压与无功功率的直流潮流算法,可在保留直流潮流算法线性与快速性的前提下,实现节点电压幅值与无功潮流的近似求解。对IEEE 118节点系统、Polish 3012节点系统和国内实际大系统的仿真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直流潮算法能够精确、快速地求解系统中的节点电压幅值与无功潮流。  相似文献   

18.
A segmentedk-space gradient-echo phase velocity mapping sequenc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rough-plane and in-plane coronary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 in a single breath-hold. The sequence was validated in phantom models representing stenosed and unste-nosed coronary arteries and also in the descending aortas of several normal volunteers. In-plane and through-planein vivo velocity maps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normal subject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ir acquis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new concept termed ‘phase shift mod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two-speed single-winding three-phase induction motors is discussed. Designs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chosen phase-spread on the initial and final pole scal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layer factor on the final-pole connec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winding factor for the initial pole connection is also presented. Although the concept is illustrated with respect to a 8/10 pole-combination it is equally applicable to any other pole-ratio.  相似文献   

20.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祥 《广东电力》2002,15(6):11-14
根据世界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其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类,从多方面叙述了它的先进性、可用性和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世界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