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坚强智能电网目标及甘肃特点的分析,探讨风电预报预测系统、需求响应等性价比高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描绘出未来接纳大规模风电的甘肃坚强智能电网的愿景。利用大规模风电集聚特性和风光互补的特性,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光电的并网运行。通过加强对风能和太阳能的预测,降低系统备用容量。如果在发电侧就采用大容量储能技术,系统备用容量将进一步降低,大大节约发电成本。在极端情况下,控制出力,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用电侧采用了需求响应机制,需求可以直接响应风能和太阳能预测,进一步降低风电等对系统调峰的要求。在需求侧加入PHEV及其他大容量储能装置,由控制系统统一操作,大大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山西智能电网发展及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对山西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加快新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多样化用电需求以及助推山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效益,并提出建设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河南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实际意义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指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调整河南能源结构,保证河南能源安全,促进河南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湖南电网面临的形势和湖南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基于此,通过规划研究,提出湖南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最后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智能电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给培训中心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挑战.本文即产要阐述了培训中心如何更好地应对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电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给培训中心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挑战。本文即主要阐述了培训中心如何更好地应对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孟泱 《湖北电力》2012,36(3):42-43,47
文章在简要介绍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及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坚强智能电网概念性的阐述,进而对空间信息技术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欧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智能电网概念及内涵的各种解释、美欧国家对智能电网的认识及建设思路和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及初步规划,对关于智能电网的各种认识和观点进行了讨论,认为智能电网是输配电技术领域的必然发展方向,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分布情况、电网结构、用户需要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认为智能电网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国电网的技术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思路.介绍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历程,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和路线,以及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等环节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坚强智能电网应关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概况,分析了我国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必要性,从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控制和用户与电网双向交互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应重点研究的新能源接入标准和相关技术、输(变、配)电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调度支持系统、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等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电预测预报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调度运行问题,风电预测预报系统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介绍酒泉风电基地预测预报系统阶段性建设研究的实际情况及其处于研究初级阶段的运行情况。研究显示,目前虽然单个风电场预测预报误差很大,但由于地理分散效应显著,酒泉风电基地总体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然而距离"误差小于20%的点(即测量值)所占比例至少为80%"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通过对各准确度指标的分析表明,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及"误差小于20%的点所占比例"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但它们与"预测与实测功率相关性系数"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以上工作将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乃至风电预测预报系统的实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力通信专业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电力通信标准与执行,定期开展设备风险评估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出利用负荷需求响应提高大规模风电并网能力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按照负荷需求响应的特点,将响应负荷分为可中断负荷和用电激励负荷2个部分,并定义两者对等效负荷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和调峰容量的影响。通过量化需求响应与系统收益及调峰容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出收益优化目标函数和调峰容量目标优化函数,利用模糊优化方法对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求解。以陕甘宁青夏季的等效负荷数据为例,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风电时,利用负荷需求响应可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扩大风电并网规模并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为调度规划决策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适应于酒泉风电送出的750 kV线路纵联保护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酒泉大规模风电基地送出750 kV输电线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串补和可控电抗器输电线路的故障分量综合阻抗纵联保护新原理.通过计算线路故障分量差动电压与差动电流的比值得到综合阻抗,外部故障时,综合阻抗反映线路的并联容抗,模值很大;内部故障时,综合阻抗反映系统阻抗,模值很小,并分析指出补偿相间电容后再分相计算综合阻抗判据,可以增强健全相保护的可靠性.新原理容易整定,本身具有选相能力,不受负荷波动、电容电流的影响,不受串补电容以及可控电抗器的影响,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利用ATP以酒泉风电基地750 kV送出系统为原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原理可靠灵敏,适应于大规模风电送出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截止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4182万千瓦,跃居世界第1位。但是,据调查发现,风电设备的可用率并不高,全国风电场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的现象。当前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是并网发电问题,风电并网必须解决经济问题、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等几个难题。本文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国内外风电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可持续使用能源和保护地球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大量并网后会引发哪些新问题?未来的能源格局将如何变化?各国都还在探索之中。本文以富士电机的案例为基础,介绍该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利用、微电网、智能电网、智能社区、能源管理、通信网络、电力稳定、供需平衡等方面的一些构想,从中导出电力电子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大型风电基地的发展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11年发生的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及2012年以来出现的严重弃风现象,结合大型工程一般发展规律,以酒泉风电基地为实例,通过分析其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提出大型风电基地整体发展的几个特点。大型风电基地开发是一项工程活动,必须遵循工程固有自然科学规律。大规模风电开发是复杂的技术和技术群的应用和集成,要按工程科学实施。大规模风电开发是目标要求明确的大型工程,成本、质量、效率必须三者并重。大规模风电受地理、当地经济和电网等多因素制约,应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建设、运行和用电的整体协调。为了保证大型风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其必须要与环境、生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面向低能耗发展要求电力系统中电源设备失真度在一定范围内。文中针对交流电源输出电流难以校准失真度的问题,结合理论推导分析失真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应用分流器的交流电源校准新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校准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分流器法校准交流失真度适用于更大的电流输出范围,弥补了部分功率分析仪电流量程有限的缺失,降低了失真度校准的不确定度。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仿真计算分流器法由于阻值变化引起的失真度改变量,并通过不确定度理论计算,验证分流器法在交流电源电流失真度校准方面明显的优势。不确定度从0.996%降低至0.2%,该方法可以作为面向智能电网服务的电源失真度优化校准方法,为智能电网降低噪声干扰、高效利用能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负荷增长迅速,电网供电压力增大,传统电网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因此,建立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是中国电网发展的方向.介绍了智能电网的背景和定义以及智能电网的基本信息;叙述了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涵盖了目前国家对智能电网的政策、投资以及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分析了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在政策投资、相...  相似文献   

20.
电力供需失衡是电网运营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电力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有效管控均能舒缓和解决该问题。采用电力动态定价和建筑热质蓄能量化的思路,提出一种智能电网与建筑进行信息交互的电力负荷管理框架及策略,为智能电网实现“移峰填谷”及提升负荷系数提供新的参考模式。应用简化的建筑热物理模型和若干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策略快速评估建筑电力需求响应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