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是大直径、薄壁、负压管道,其载荷条件和支吊架型式复杂,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和稳定性分析是必要的。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排汽管道系统进行建模,根据重力、温度、沉降差、风载、地震等载荷情况分为22个典型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根据应力标准进行强度校核。对排汽管道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响应谱分析,研究了地震对排汽管道的动应力,并且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研究了排汽管道的屈曲临界压力。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排汽管道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300MW直接空冷机组变工况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了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至空冷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力及排汽管对环境散热量,建立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做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空冷凝汽器压力及管道压损的变工况特性。计算验证了排汽热负荷、排汽管道压损、迎面风速和环境温度是影响直接空冷机组排汽压力的主要因素,且在迎面风速和环境温度一定时,排汽管道压损在热负荷范围内存在一最不利最大值,对于空冷机组的管道设计及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山西格瑞特实业有限公司2×135 MW机组直接空冷系统大直径排汽管道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其结果可为实现直接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某台135MW发电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湿蒸汽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典型工况下汽轮机的排汽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可为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对某660 MW 超临界发电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的水蒸汽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部导流板布置方案。结果显示,通过设置导流板能够成功平衡流经各蒸汽分配管的流量,降低管道压降。通过对排汽管道内水蒸汽三维流场的模拟、分析和研究,为直接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600 MW空冷机组提出在空冷装置和排汽装置分别控制压力,通过在排汽装置抽真空管道上加装调节阀进行,优化了机组的真空,提供经济性。并且,在空冷装置至排汽装置凝结水回水垂直下降管道上安装连续排汽系统,防止垂直下降管因汽气混合造成剧烈振动,有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对德国基伊埃(GEA)公司发明专利——枝状(Y型)直接空冷排汽管道技术进行数值研究。建立神华阳光2×135MW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湿蒸汽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典型汽轮机工况下的排汽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方案下,水蒸汽在各分配管的流量分配均匀,流动压降较低。对二维管道内湿蒸汽速度场、温度场和两相场的模拟、分析和研究,为直接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300 MW空冷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直排主机排汽装置,通过排汽管道至空冷岛散热管束进行冷却的设计方案,减少了机组占地面积和机组水耗。  相似文献   

9.
石磊  刘学  李星  周云山 《热力发电》2007,36(11):25-27,47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大同第二发电厂600MW发电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的水蒸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直接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某1 000 MW机组直接空冷系统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分散式布置与高位和Y型布置排汽管道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排汽管道分散式布置2较其他布置方式的流量分配均匀性高,可减小各个散热单元的流量差异,减少了大直径管道的应用,较大幅度地减少材料消耗;相同流动条件下,分散式布置2的流动阻力高于高位和Y型布置约20Pa。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选择分散式布置2作为排汽管道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待恢复负荷的波动性对系统的稳定恢复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负荷波动带来的冲击,考虑选择波动特性相互补的负荷在同一阶段完成恢复。引入负荷波动率和负荷互补系数来指导制定更优的负荷恢复方案,由此提出考虑负荷波动性和互补性的动态负荷组合恢复方案制定方法。仿真算例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定出更有利于系统稳定恢复的负荷恢复方案,同时可以发现"强互补、弱波动"趋势下的负荷组合方案更有利于电力系统稳定地完成负荷恢复。  相似文献   

12.
《华东电力》2013,(8):1722-1727
可中断负荷管理能够削减峰荷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缓解我国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不足的有效方法。实施可中断负荷的关键是可中断电价的设计。基于投入产出法计算不同部门的电力经济价值,首先指出该电力经济价值为用电的平均价值;然后结合用户的电力需求曲线分析电力的边际价值和中断部分负荷时的消费者剩余损失;进而以该损失为依据设计可中断负荷电价,并设计了适合我国电力市场实际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并给出给出可中断容量的最优选择模型。以我国200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工业用户负荷数据为例证明所提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泰州市大型、特大型企业日渐增多,用电负荷、电网规模不断增长与扩大.文中在分析泰州地区负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泰州电网负荷预测工作展开讨论,针对影响负荷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负荷求导法在超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荷求导法是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一种新方法。以负荷求导法为基础,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并根据分形理论和相似日理论提出了一种历史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对历史负荷分类取样同时进行伪数据辨识处理,以提高预测精度。算法具有实现简单、运算迅速、精度高等特点。仿真表明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可行性,对于超短期负荷预测这类需要反应迅速的问题,采用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预测是可靠且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配电网中的负荷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按原有的负荷分类方式得到的负荷特性往往不具有统一性,在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中难以根据原有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并对每一类负荷的特性进行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同一类型负荷特性的相似度高,各类负荷特性曲线更具有代表性,为电网规划后期的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应用打下基础,提高了优化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调控空调负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对于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减少发电机备用容量提高效率,从而增大电网运行效益具有巨大潜力。基于家用分散式空调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简化空调房调温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依次探究了定/变频空调调温、增大变频区间调温的特性。考虑空调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简单改造,使其自适应电网预测负荷大小进行互补运行的策略。最后开展基于RT-LAB实时仿真平台的模型仿真测试与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策略促进空调负荷参与调峰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特高压直流规模激增使得大受端电网面临严重的频率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可中断负荷,减小低周减载首轮动作可能,降低触发严重事故等级的风险,文中提出了一种可中断负荷就地按频率切除策略及其定值选择方法。在考虑负荷频率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单机等值模型进行可中断负荷切除策略研究,选择合理的可中断负荷起切频率定值和切负荷量,方案制定完成后,通过全网模型进行校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在系统发生易引发低周减载的大功率缺额时切除可中断负荷,减小低周减载首轮动作可能,提高电网的频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潮流建模中的不确定性——边界潮流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了边界潮流法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边界潮流法是一种通过赋予不确定节点功率以模糊/区间数来找到精确潮流解的方法.边界潮流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纳入系统不充裕指标的形式中.这些指标可用于风险评估--决策过程中的基本部分.118节点测试系统的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了价格型负荷时序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响应过程并利用灵敏度修正的连续性概率潮流分析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反映价格型负荷的响应过程,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电网的运行情况,并能为评估整个响应过程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以某省级电网为例,进一步验证了连续性概率潮流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异常数据的种类、特点和识别母线负荷异常数据的方法根据母线负荷特性的影响因素生成特征向量,通过灰色关联度来选取相似参考样本,以相似样本为基础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获得聚类中心曲线,并根据识别出的异常数据种类,结合聚类中心曲线与修正算法进行异常数据修正实例证明该修正方法对不同的异常数据类型都能有较好的修正效果,确保了母线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母线负荷预测的工作效率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