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电力系统故障恢复初期出现的持续工频过电压问题,文章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方法,以控制变量关于电压越限节点的电压控制灵敏度,控制变量调节裕度大小及反应控制变量性质的优先级相对大小的模糊加权组合为模糊效用函数,用模糊集排序方法对模糊效用函数进行比较,得到控制变量的最佳排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恢复过程中的过电压进行校正时的校正控制次数.  相似文献   

2.
连续潮流与免疫遗传算法结合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将连续潮流和免疫遗传算法结合求解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方法.该方法将求解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目标函数作为抗原,将调节系统电压的控制变量作为抗体;基于连续潮流算法,在考虑负荷静特性的条件下,计算单个抗体的稳定裕度;通过对抗体的亲和力和期望值的计算及遗传操作,在全局范围内快速准确地得到系统的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有效地摆脱了局部最优解.通过对IEEE30节点网络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灵敏度分析的电压校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负荷节点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综合灵敏度分析的快速电压校正控制算法,以提高电力系统在经历扰动后的电压水平和电压稳定裕度.首先通过负荷节点的电压和短路电流灵敏度分析,得到反映对负荷节点电压和稳定裕度调节能力的综合灵敏度.再通过对综合灵敏度的排序,得到控制变量的优先级,并选择综合灵敏度大的形成控制变...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力系统故障恢复初期出现的持续工频过电压问题,文章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方法,以控制变量关于电压越限节点的电压控制灵敏度,控制变量调节裕度大小及反应控制变量性质的优先级相对大小的模糊加权组合为模糊效用函数,用模糊集排序方法对模糊效用函数进行比较,得到控制变量的最佳排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恢复过程中的过电压进行校正时的校正控制次数。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将连续潮流和免疫遗传算法结合求解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方法。该方法将求解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目标函数作为抗原,将调节系统电压的控制变量作为抗体;基于连续潮流算法,在考虑负荷静特性的条件下,计算单个抗体的稳定裕度;通过对抗体的亲和力和期望值的计算及遗传操作,在全局范围内快速准确地得到系统的最大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有效地摆脱了局部最优解。通过对IEEE30节点网络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调节电压和潮流的有效手段.在实际项目执行阶段UPFC的安装地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存在的布点方案没有考虑输电线路阻塞对布点结果的影响.该文引入线路有功潮流性能指数的概念,考虑了线路实际潮流与额定值的相对大小关系,采用有功过负荷的严重程度作为指标,根据UPFC参数对其产生影响的灵敏度因子大小来确定最佳安装地点.经算例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提出一种决策集滚动筛选(CDSRS)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通过求取预测周期内优化目标节点电压对控制变量的响应特性,将电压协调控制模型的求解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考虑电压控制的局部性特点,以模型预测过程中求取的电压预测幅值和响应信息作为聚类特征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方法确定故障后的优化目标节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压响应显著度滚动筛选决策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取得全局协调控制效果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备选决策集规模,显著减少了优化计算时间,有效避免电压协调控制的决策集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稳定裕度的目标值直接求得在合理电压水平下的最佳无功补偿配置方案,选择无功补偿设备投资和系统有功网损的综合费用作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满足电压水平和电压稳定性2个约束条件来探讨无功优化规划的问题.电压稳定性约束采用电压稳定裕度灵敏度分析,从而避免了优化计算过程中变量和等式、不等式约束的大幅增加;优化过程中应用连续潮流法求得电压临界点和稳定裕度灵敏度,确定无功补偿地点;应用内点法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确定无功补偿容量.系统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简洁、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进行综合调节分布式电源出力和投切电容器组的电压控制新方法。当配电网出现节点电压越限,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以系统节点电压偏移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和声算法,综合确定调节分布式电源出力大小和投切电容器组大小,并对分布式电源是否参与电压控制的控制效果和是否按电压灵敏度调节电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文中推导出了直角坐标下的灵敏度矩阵,采用IEEE-33母线系统进行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分区处理电压越限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无功电压分区往往需经过多次分区及调整过程,文中通过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得到灵敏度矩阵,将PV节点和平衡节点加入由灵敏度矩阵形成的电气距离矩阵中,利用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聚类分析只需一次聚类求取初始分区结果,再按照每个分区含有无功源的原则对分区结果进行优化调整。针对节点无功电压调节灵敏度不同的特点,提出了由电气距离矩阵确定电容器最佳配置地点和系统发生电压越限时无功调节设备的动作次序的方案,将系统有功网损和电压合格率作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无功设备的最优动作值。通过IEEE30算例系统表明分区处理电压越限可以减少无功设备的动作次数和加快越限节点电压的恢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规模户用光伏接入引起的低压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以逆变器无功控制为手段,提出了一种多模式逆变器控制策略,以提高低压配电网对光伏的消纳能力。基于电压灵敏度理论,定义了虚拟注入有功功率的概念,实现了节点有功和无功功率之间的折算。根据节点虚拟注入功率将光伏发电的并网分为过电压抑制、欠电压抑制以及网损和功率因数的优化三种模式。当网络出现过电压(欠电压)运行风险时,以风险的抑制为目标调节逆变器无功功率;当网络运行无风险时,则以网损和功率因数的优化作为逆变器的无功调节依据。此外,为了实现就地的协调控制,结合全网电压灵敏度矩阵建立了不同节点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实现网络无通信条件下的协调电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多模式电压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网络电压越限,同时使网络损耗和功率因数也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高比例户用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所带来的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问题,降低网络运行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的户用光伏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引入了模糊逻辑思想,采用并网点电压偏移量和光伏有功变化率作为输入量以分别适应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场景,根据输入量与逆变器无功输出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制定了模糊规则,经去模糊化过程得到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输出。利用电压灵敏度理论对不同节点输入量的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参数进行协调设计,充分利用了各节点户用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容量。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问题,相对于传统逆变器无功下垂控制,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均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不确定环境下配电网分布式电源(DG)接纳能力分析的准确性,采用区间数学和仿射数学量化不确定性因素与电压灵敏度间的映射关系,推导基于雅可比矩阵的仿射三相电压灵敏度方程,有效追踪节点电压幅值对节点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变化的灵敏度。考虑配电网DG配置方式不确定性引起的过电压风险,提出基于雅可比矩阵电压灵敏度的DG接纳能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兼顾DG接纳能力分析的准确性与快速性,有利于辅助规划人员进行DG接纳能力的在线快速分析和全面准确决策。IEEE 33节点配电网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使仿真时间缩短36.44 %,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持续工频过电压控制策略是电力系统恢复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持续工频过电压控制静态优化方法的局限性,以恢复序列为优化周期,以线路投运为分段标志,建立了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动态多目标工频过电压优化控制模型,实现一个恢复周期内的全过程优化。根据恢复过程需要,结合系统恢复方案,定义了恢复过程中的工频过电压优化控制的目标函数,综合考虑恢复序列的操作风险、电压控制方案的操作时间以及系统的电压偏差对电压控制方案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强度Pareto进化算法(SPEA2)求解模型的Pareto最优解,并采用字典序法选择出适应不同恢复场景的最优方案。以山东电网为例,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恢复场景下动态优化和静态优化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模型能够适应电力系统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高电压穿越(high voltage ride through, HVRT)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针对转子过电流或直流母线过电压的单一场景设计控制策略,容易产生控制盲区。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转子电流反馈与功率不平衡响应的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为抑制转子过电流,在检测定子电压和电流的基础上,通过分解定子磁链获得转子电流直流分量参考值,将转子回路实际电流作为反馈量抵消转子回路中的直流电流分量。另外,考虑到直流母线过电压容易导致高电压穿越失败,采用功率平衡关系式推导稳定直流电压所需的控制电流参考值。若控制电流超过变流器允许工作电流范围,则考虑将输出电流限值作为控制电流参考值以最大限度利用变流器控制能力,降低直流母线过电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在降低过电流以及直流母线过电压的同时确保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柔性接地装置解决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过电压问题时,常用的电流控制方法依赖对地参数及谐波电流的精确测量,应用困难。针对此,研究了不平衡过电压抑制方法中电压控制与电流控制的区别,设计了一种基于零序电压调控的不平衡过电压抑制方法。该方法在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内环比例-积分(PI)加外环一阶惯性环节的控制策略,无需测量系统对地参数及谐波电流即可实现不平衡过电压抑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良好,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准确抑制不平衡过电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配电网过电压模式识别(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overvoltag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the main reason of accidents. Based on overvoltage data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rded by overvoltag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ro sequence voltage waveform. The maximum amplitude and RMS value of zero sequence voltage, the minimum RMS of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ree phase voltage in stable range and other five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a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o identify internal and external overvoltage.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data and record, all overvoltage data recorded by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labeled as internal or external overvoltage and the discrimination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of field acquired overvoltag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s and method based on the zero sequence voltage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re correct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8.
吴剑  石健将  张至愚 《电源学报》2015,13(2):17-26,32
三相固态变压器是适用于智能电网的一种新型的智能电力电子设备,一般包括整流输入级、双有源桥DAB(dual active bridge)直流级和逆变输出级。为解决固态变压器在大功率传输和高输入交流电压工作条件下的高频功率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问题,一般采用多模块级联的拓扑结构,但这种拓扑给固态变压器带来了模块间的电压和功率不平衡问题和导致开关管过压过流及电网电流谐波增加等问题。为解决三相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电压、功率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控制策略。输入整流级采用一种基于共同占空比的三相dq0控制策略以保证输入交流电流三相对称,DAB级采用一种基于电压跟随的移相控制方法以实现模块间电压平衡,两级控制策略相配合以实现各模块间电压、功率平衡。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考虑电池储能与光伏逆变器的调压经济性,本文基于一致性算法提出一种计及设备寿命损耗成本的分布式电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的调压机理,推导出可用于分布式迭代计算的配电网电压灵敏度参数;其次,分别建立储能电池与光伏逆变器的寿命损耗模型,并利用寿命损耗模型推导出单位功率成本模型,再结合电压灵敏度参数构建出单位调压成本模型;然后,以单位调压成本作为一致性变量,设计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电压控制策略,得到各节点储能与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兼顾各节点设备寿命损耗与总体调压经济性,在有效抑制电压越限的前提下充分降低配电网电压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