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遗传算法的二进制、实数、十进制编码策略实现方法,根据各编码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改进遗传策略。以前馈神经网络权值优化问题为例,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编码策略对各遗传算法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同时强调搜索效率和搜索准确性,宜采用实数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若只强调搜索准确性,则应优先考虑十进制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的结论为遗传算法在高维连续参数优化问题中编码策略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促使视频编码不仅要有较好的容错性能,而且要根据网络带宽和接收设备的特性而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和传输。多描述编码可以提高视频传输的容错性能但不具有网络自适应性;可分级编码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接收设备的特性而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和传输但不具有容错性能。综合了多描述编码和可分级编码优势的多描述可分级编码,则不但具有网络带宽的自适应性,同时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在分析了多描述编码和可分级编码的各自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多描述可分级编码的产生和几种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用演化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时,以往常用的二进制整体编码存在着诸如位串过长、操作重复、执行效率不高等一些弊端。特别是对高维问题,这些弊端就表现得更为明显。针对这些弊端,文章给出了一种改进编码-独立编码策略。通过对大量测试函数的实验,证明这种编码确实能改进上述缺点。另外,通过独立编码策略,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问题解空间分解的并行模型。实验证明,这种并行模型能够得到较高的线性加速比。  相似文献   

4.
目前网络编码在Ad hoc组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比较缺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由MAODV协议(multicast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组建的Ad hoc组播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的网络编码策略,并且为了解决如何解码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编码处理策略,使得网络编码可以应用在Ad hoc组播网络中,提高了网络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Ad hoc组播网络与普通Ad hoc组播网络相比,减少了数据包发送次数,降低了网络  相似文献   

5.
体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间的相关性强、拥有大量的线或面结构,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压缩编码方法。脊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时频分析工具,在处理线或面的奇异性时有它适用的一面。在介绍脊波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将脊波变换的思想应用到体数据的压缩编码中。文中两种压缩策略的主要思想分别为:策略1先将体数据划分成切片组,再对每一张切片做二维脊波变换,然后进行量化和熵编码;策略2直接对体数据做类似于三维脊波变换的变换,然后进行量化和熵编码。比较而言,策略1实现简单,策略2能获得更高的压缩比。两种策略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能实现嵌入式编码。该方法已应用到实际工业CT体数据的压缩编码中,还可用于其它类型体数据的压缩编码中。  相似文献   

6.
网络编码能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针对现有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策略随机选取编码向量和使用固定路径所带来的缺陷,设计了一个新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该编码方案能保证任意k个编码向量线性无关,且不用传输编码向量。数据转发使用"区域推进"机制,自动选取最佳转发节点,将数据包可靠地向sin"k推进",并实现了最少冗余传输和网络均衡能耗。分析与仿真表明,新的数据传输策略能消除现有方法的缺陷,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个非线性模型,将典型分形编码的8种对称变换推广到64种,并通过定义特征值的方法对域选择以及几何变换方式选择进行加速。基于区块领域匹配的快速匹配策略,对匹配效果不佳的区块进行块截取编码,对平滑块采用均值和三级四叉树编码,使得综合压缩性能良好,编码速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最佳时频原子搜索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极低编码速率条件下,Neff和Zahor提出的基于匹配跟踪信号分解的视频编码器不仅具有比H.263编码器更高的编码性能,而且能够避免产生人眼敏感的方块效应,但由于该算法需要在一个冗余字典里搜索最佳匹配误差结构的原子函数,其实现所需要的运算量比传统的编码器要高很多,因而影响了该编码器的效率。为了提高编码效率,在对能量优先原子搜索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全搜索策略和加权能量优先搜索策略,从而改进了最佳时频原子搜索策略。最后还对搜索策略的编码性能和运算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实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H.264/AVC帧间编码中最佳模式分布,提出了3种模式选择早期终止策略,分别对SKIP,P16×16,P16×8和P8×16这3类模式成为最佳编码模式进行判断,适当地结束编码模式选择过程,避免了对后面不可能模式率失真代价的计算,从而减少了帧间编码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少H.264/AVC编码器50%~70%的编码时间,同时保持与全搜索算法基本一致的编码性能,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下降0.17 dB左右,编码比特率平均增加2.42%。  相似文献   

10.
在无线网状网中,为使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路由协议支持流间编码并解决流间编码带来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路由策略 CLAODV (Coding-aware and Load balanced AODV)。该策略允许编码节点的多个下游节点共同解码同一个编码包,以增加路径上的编码机会。同时,设计了一个可以同时体现路径上编码增益、路径丢包率以及路径负载程度的新路由度量参数(Expected Coding-aware Transmission Count and Load balancing,ECTXL)。CLAODV路由策略可根据该参数进行路由选择。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相关路由策略相比,文中提出的CLAODV路由策略不仅能有效增加路径的编码机会,提高网络吞吐量,而且可以明显降低路由时延与带宽资源开销。  相似文献   

11.
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模式定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遗传算法中采用的编码策略,可将遗传算法分为两大类: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和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二进制遗传算法的数学基本定理是模式定理,但对于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是否也存在其模式定理是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十进制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上,给出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相应概念并引入符号基因表和模式不变位的概念,根据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简单遗传算子对其模式的影响,推导出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模式定理.  相似文献   

12.
摄影测量中一种新的编码点识别和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符合摄影测量要求的编码点,并提出一种新的识别和提取编码点算法。这种编码点有15位编码,编码的数量达到2191,完全能够满足摄影测量的要求。通过CannY算子边缘提取和椭圆拟合,极大地提高了识别的正确率,能够实现解码的高鲁棒性。编码点中心坐标的精度达到亚像素级。该解码方法简单,且编码点识别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特殊编码标志点的使用是摄影测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针对由此带来的标志点识别问题,主要以数学形态学为工具,对采集的标志点图像做若干次形态学运算后,提取出每个标志点所在区域的边界,进一步结合所提出的标志点特征向量准确地识别出该标志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对较理想图像,识别率为100%,较坏情形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4.
A fast and simple method for content based retrieval using the DC-pictures of H.264 coded video without full decompression is presented. Compressed domain retrieval is very desirable for content analysis and retrieval of compressed image and video. Even though, DC-pi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pressed domain indexing and retrieval methods in pre H.264 coded videos, they are not generally used in the H.264 coded video. This is due to two main facts, first, the I-frame in the H.264 standard are spatially predicatively coded and second, the H.264 standard employs Integer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In this paper we have applied color histogram indexing method on the DC-pictures derived from H.264 coded I-frames. Sinc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independent I-frame coded pictures, it can be used either for video analysis of H.264 coded videos, or image retrieval of the I-frame based coded images such as advanced image coding. The retrieval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compared with that the fully decoded image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y close to the fully decompressed image systems. Moreover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much lower computational load.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志点的精确定位和准确识别的要求,提出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的设计和识别算法。在传统环状编码标记点的基础上添加3个定位符,用于确定标志点的精确位置和增加标志点的数量。解码时先检测定位符坐标及其在标志点中的位置,然后对编码标志点进行透视变换以实现图像校正的目的,最后用提出的基于圆环扫描的方法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任意旋转角度下的编码标志点均能有较好的检测识别效果;当摄像机与标记平面的夹角小于65°时,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9.3%;在复杂背景情况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4%,误识别率为1.25%,识别平均速率为2.15 s/幅。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无线局域网通信领域中,Turbo乘积码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是两项关键技术。介绍了Turbo乘积码高效编码调制设计方案,研究了适应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策略算法,设计了基于Turbo乘积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并实现了两项关键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视觉测量中环状编码标记点检测识别易受成像角度、光照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环采样的解码识别方法.使用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图像轮廓结构信息,基于尺寸和形状约束,滤除非标记点轮廓;使用Otsu算法进一步提取标记点边缘环状邻域,通过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求解椭圆参数,通过椭圆参数约束,再次滤除非标记点轮廓;基于标记点椭圆参数,对编码环进行连续采样,解算获得编码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识别算法受成像角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小,可实现编码标记点的精确定位与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8.
近来,基于小波变换的各种压缩算法大量出现。但在低比特率情况下,由于小波系数的量化将导致各种量化噪声,严重破坏了压缩图像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原理论的小波变换压缩图像后处理算法。在建立的后处理模型上,应用约束最小二乘法求解。通过试验,给出了最优参数的指导值选取。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低比特率下压缩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时PSNR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其它算法的对比试验表明,该算法在低比特率情况下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将软件源代码中的A语言数据转化为B语言数据时,因Windows2000以前的平台不能同时支持多种语言的数据编码,转化问题涉及多个操作系统,比较复杂,设计了一种将WindowsNT支持的A语言源文件翻译为Windows2000支持的B语言源文件的算法,并分析了用C Buider实现该算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to optimize image transmission time in peer-to-peer networks by considering the property of bitstreams generated by image coding algorithms. Images can be either scalable coded or nonscalable coded. Since transmission of nonscalable coded images is well understood, we focu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scalable coded images in this paper. Because scalable coding embeds lower bit-rate bitstreams into higher bit-rate bitstreams, there exists a many-to-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ing and requesting peers. When a requesting peer asks for an image coded in a particular bit rate, multiple peers with the same image but coded in different bit rates can supply to the requesting peer. This enables us to assign the task of image transmission to multiple supplying peers, split the traffic among these peers, and then reduce overall transmission time. Therefore, when we transmit scalable coded images over peer-to-peer networks,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optimal peer assignment algorithms to minimize the overall transmission time for the requesting peer. In this paper, we first formally define the peer assignment problem and then establish a sufficient condition on the optimality of peer assignment. Based on this condition, we propose an optimal peer assignment algorithm in continuous space (OPA-CS) and then derive a suboptimal peer assignment algorithm in integer space (SOPA-IS). Finally, we carry out extensive experiments to verify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eer assignment algorithms by comparing with two simple heuristic sc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