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新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万有引力原理提出一种新的聚类算法 .新算法假定样本元素间的聚类动力取决于元素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属聚类团 .对于初始产生的聚类团利用模糊 c均值聚类算法的部分改进步骤调整各元素相对于临时聚类中心的模糊权值 ,最后产生 c个不同的聚类团 .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特别是当数据分布具有非凸结构形式时其聚类效果明显优于模糊 c均值 ( FCM)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2.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方法已经在当前数据挖掘研究中得到应用。文章提出了一个新颖策略来解决无人监督的数据聚类问题,利用信息素控制蚂蚁随机移动提高算法效率,采用运动速度各异的多个蚂蚁独立并行进行聚类来提高聚类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周鹿扬  程文杰  徐建鹏  徐祥 《计算机科学》2016,43(Z6):454-456, 484
针对k-means算法采用单一的聚类中心描述一个类簇,一般不能有效适用于任意形状簇的缺陷,在研究k-means算法以及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算法的基础上,考虑将数据集中较大或延伸状的簇分割成若干球状簇,而后合并这些小簇。该算法首先选取一组分布于高密度区域的聚类中心,将聚类中心周围的对象划分到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形成子簇,再根据子簇之间的连通性完成子簇合并。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适应任意形状簇,并保持了k-means算法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蚁群算法是一种智能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基本蚁群聚类算法的特点和不足,总结了不同的聚类情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混合策略的蚁群聚类算法。新算法中,蚂蚁根据不同的聚类情景而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同时赋予蚂蚁多载功能。实验表明基于混合策略的蚁群聚类算法显著改善了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志华  王士同 《计算机工程》2007,33(23):189-190
介绍了量子势能、量子力学中粒子的分布机制和量子聚类算法,给出了量子聚类QC算法的物理理论根据,指出了量子聚类算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度量距离改变的量子聚类算法DQC,该算法对IRIS样本的聚类准确率比QC算法高出了8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面向非规则非致密空间分布数据的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很少关注非致密非规则数据聚类的情况,利用蚁群算法具有的组合优化方面的优势,引入近邻函数准则,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和近邻函数准则的聚类算法,来求解非规则非致密数据聚类问题.实验表明,对于非规则非致密分布数据的聚类问题,该聚类算法可根据连接关系合理地进行聚类,相比K均值算法等其他采用样本距离作为分类指标的聚类方法,可有效降低错聚率,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初始聚类中心对传统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依据样本点类内距离动态调整中心点类间距离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由此得到的初始聚类中心点尽可能分散且具代表性,能有效避免K-means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通过UCI数据集上的数据对改进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进行聚类判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聚类中对象间距离应小于聚类间距离,本文提出了一种聚类学习的新方法.该方法无需用户事先给定聚类个数K,且其算法复杂度基本为O(nm).此外,该聚类学习新方法,在处理大规模(几十万至几百万个)数据对象时,也具有良好的工作效能.有关实验测试结果,充分说明了该聚类学习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密度单元的自扩展聚类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密度单元的自扩展聚类算法SECDU.首先将数据空间等分为若干个密度单元,再根据数据点的位置将其划分到所属的密度单元中,然后针对密度单元进行聚类.聚类首先产生在数据最密集的区域,然后向周围低密度区域延伸.聚类在延伸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直到聚类的密度达到一个事先规定的限度时为止.算法在保留原有数据分布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密度单元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在保证具有较好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了聚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该算法首先利用蚁群算法的较强处理局部极值的能力,克服了FCM算法对初始化的敏感,动态的确定了聚类数目和中心;然后利用蚁群聚类得到的结果,再进行FCM聚类弥补蚁群算法的不足。从而将蚁群算法与模糊C均值聚类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基于改进的目标函数聚类分析,可以寻求到具有全局分布特性的最优聚类。  相似文献   

11.
协同过滤技术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用户的相似性度量是整个算法的核心要素,会对推荐算法准确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过度依赖用户评分机制,影片自身的标签信息没有被考虑为一个影响因素,在用户聚类时采用K近邻算法,会由于评分矩阵过于稀疏而难以收敛.同时,传统推荐技术仅基于用户历史行为进行推荐,无法为新用户提供合理的推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建模的蚁群聚类和协同过滤算法相结合的影片推荐技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奖学金评定方法是按照学生总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依据.把一个多因数的问题简单化,使它成为一个单一的问题来处理.这种方法显然不合理.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基于模糊划分的模糊C-均值方法.对学生进行奖学金评定.为评审人员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公正的评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音乐情感计算涉及到多维度多层次结构的复杂情感表征问题,而情感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细微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情感识别方法普遍效率低下且正确率不高.为提高识别精度,首先利用高斯径向基函数进行非线性映射,来分辨、提取并放大更多的细节信息.然后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古琴乐曲,从中抽取出影响最大的六个情感特征值,并在非线性映射的基础上,构造一种基于核聚类进化算法的音乐情感模糊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算法中统一设定簇半径阈值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算法的规则调整策略,并进行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概率统计的Beyes分类方法相比,优化后的模糊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立国  马钺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35):191-193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设计,通过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聚类划分,然后设计BP神经网络对划分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由计算机进行综合判断.试验证明该分类器是有效的,可以对高速公路车辆的车型进行迅速判别.  相似文献   

15.
基于K-均值聚类的无监督的特征选择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模式识别方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特征选择,目前许多方法考虑了有监督学习的特征选择问题,对无监督学习的特征选择问题却涉及得很少。依据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和特征之间相关性分析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的特征选择算法,用于无监督学习的特征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聚类分析就是按照数据间的相似程度,依据特定的准则将数据划分成不同种类.目前聚类分析算法普遍存在对初始参数敏感,难以找到最优聚类以及聚类有效性等问题.人工鱼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仿生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克服局部极值和获得全局极值的能力.引入聚类数学模型,结合现有人工鱼群算法的特点和聚类算法理论,通过模拟鱼群的智能行为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聚类挖掘方法.对空间数据的实验和蚁群算法的对比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聚类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通常需要人为地提供聚类的簇数。在先验知识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人为指定聚类参数是不合实际的。近年来研究的聚类有效性函数(Cluster Validity Index) 用于估计簇的数目及聚类效果的优劣。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有效性指数的聚类算法,无需提供聚类的参数。算法每步合并两个簇,使有效性指数值增加最大或减小最少。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度量相似度,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点情况作均匀化的处理。实验表明,本文的算法能正确发现特定数据的簇个数,和其它聚类方法比较,聚类结果具有较低的错误率,并在效率上优于一般的基于有效性指数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聚类模型及优化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类是一种把整个数据库分成不同的群组,使群与群之间差别很明显,而同一个群之间的数据尽量相似的算法。该文通过对现有群体智能理论和聚类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聚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优化蚁群聚类算法。实验证明,该优化蚁群算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可应用于经济分析、模式识别、文档归类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A measurement of cluster quality is often needed for DNA microarray data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cluster validity index, which measures geometrical features of the data. The essential concept of this index is to evaluate the ratio between the squared total length of the data eigen-axes with respect to the between-cluster separation. We show that this cluster validity index works well for data that contain clusters closely distributed or with different sizes. We verify the method using three simulated data sets, two real world data sets and two microarray data set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ndex is superior to five other cluster validity indices, including partition coefficients (PC), General silhouette index (GS), Dunn’s index (DI), CH Index and I-Index. Also, we have given a theorem to show for what situations the proposed index works well.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粒度原理的蚁群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树人  匡芳君  王艳华 《计算机工程》2005,31(23):162-163,166
在过去10多年中,蚁群算法(AC)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量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在某些领域的优势。文章从信息粒度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传统聚类算法中对样本“抱团”性质的客观描述和分类算法中分类专家主观先验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并将蚁群系统模型引入聚类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度原理的蚁群聚类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