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以教育、监管与法律责任为切入点,分析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策略与挑战。首先,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而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各种因素。接着,文章分别阐述了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中的作用。在监管方面,本文重点讨论了网络空间管理和企业监管责任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保护机制的建立。在法律责任与法律制度完善方面,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并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议。最后,本文总结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多元化策略,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挑战,包括新技术应用、跨国合作、青少年网络行为与心理特点研究以及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本文旨在为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制作和传播色情信息、网络诈骗、侮辱诽谤、网络勒索、网络暴力等形式。具有犯罪主体法制观念淡薄、犯罪过程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社会危害较为严重等特征。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与规范管理,学校、家庭积极参与,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3.
林良钧 《网友世界》2012,(10):19+2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日益的普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民数量的增加,青少年已经占据了网民数量的半壁江山。网络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甚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当前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净化网络文化,引导积极的、向上的主流文化,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观念,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通过教育与技术结合的方法预防青少年因网瘾引发犯罪:通过网络进行德育、法律规范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开展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及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避免青少年因上网受害或犯罪;举办电子竞技活动,开发或推荐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软件,引导其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发动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及可能引发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驱使青少年黑客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了,提出了网络社会青少年黑客网络犯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洁  杨晓苏 《网友世界》2014,(13):161-161
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犯罪问题被提上日程,关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随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多元化形成,也导致青少年犯罪预防走向误区,其中对家庭功能的忽视是最为主要的方面之一。作为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及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这一重要防线在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有着突出优势。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的日益复杂,家庭功能的缺失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率急速攀升,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也成为了新形势下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核心方面。本文从家庭功能缺失表现出发,分析了家庭功能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危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探究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寻求对策预防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王玉娥 《网友世界》2012,(24):9-12,15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下失去网络道德的约束或自身内部的自律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态行为,是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以归为五类,即不良信息获取、不当的信息制作与传播、制造和传播病毒、充当网络黑客攻击他人、网络社会交往中的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当前,青少年需要参与线上课堂完成学业任务,接触网络的机会和使用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这导致他们实施网络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变大。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控制理论、紧张理论和差别接触理论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欺凌尚存,作为欺凌新形式的网络欺凌也开始频发。为了从刑法视角规制青少年网络欺凌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本研究首先通过区分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的界限,明确了网络欺凌概念,其后对网络欺凌案件中涉及的相关罪名适用问题进行介绍并运用刑法理论对网络欺凌中的跟风、附和者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进行评价,力求完善网络欺凌的刑法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