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并网控制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太阳能控制器最大功率跟踪原理,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并网原理及主要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无差拍控制器在控制上的延时,同时为进一步解决静态误差、抗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测电流无差拍功率解耦控制结合SVPWM调制的策略。新的无差拍控制器在电流内环控制上可以很好地解决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在并网运行时锁相问题。在PSIM软件下对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利用无差拍方法对输出电流跟踪与dq坐标系下电网电压定向对功率解耦,从而控制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在逆变器并网锁相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介绍了该并网逆变器结构及原理,给出了基于DSP控制的硬件和软件的总体设计,实现了基于电压扰动观察与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和无差拍控制的并网控制策略,并测试了其孤岛保护,完成了3 kW的实验样机及相关实验,对实验波形的分析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和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欢  杨刚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27(11):142-143,145
基于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和并网逆变器的模糊控制策略,提出了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及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研究。详细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组成以及光伏阵列模型和最大功率跟踪设计,并提出模糊控制逆变器达到并网的目的。通过10k W光伏阵列及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的电流和电网中的电压同频同相,满足并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改善传统三相并网逆变系统并网功率不易控制的问题,针对电网稳定控制供电,为了提高并网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波脉宽调制与电流控制相结合的新型控制方案.对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参数应用PARK变换,并采取双电流环PI加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电流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对并网逆变器系统输出性能的控制.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的电流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并网系统的有功与无功功率,谐波畸变小,是一种有较强应用价值的三相逆变器控制方案,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受到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展开预测,通过学习光伏电站发电单元组件的功率输出特性,获取各个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利用递归的方式依次对光伏逆变器展开计算,获取逆变器的运行数。根据计算结果向光伏电站内的逆变器下发相应的动作指令,当光伏电站内所含逆变器全部完成指令动作后,实现对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经实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对不同环境下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展开准确预测,且全时刻发电达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软并网与功率调节的控制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无冲击并网与风能最大跟踪控制, 设计了一种软并网与功率调节一体化的控制集成装置. 基于广义功角特性, 提出了一种对逆变器输出功率进行直接控制, 从而实现最大风能跟踪的控制策略. 新的控制策略可使发电机的转速按所期待的动态运动, 因而具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性能. 另外, 该控制律中对电机参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因而该控制器能适应各种不同参数的同步风力发电机, 成为同步风力发电并网与功率调节的独立装置.  相似文献   

8.
以TI公司的电机、逆变器控制专用DSP芯片TMS320LF407A为基础,介绍了关于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DSP芯片的工作电路设计、外围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及IGBT智能功率模块IPM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模数混合控制光伏并网型逆变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模数混合控制实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介绍了在CPU速度受限制的条件下,采用模数混合电路实现运算控制并跟踪并网电流的方案。同时对光伏并网型逆变电源的结构及组成做了详细讨论。根据所提出的方案研制了一台三相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跟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电流谐波小、噪声低,该逆变器已成功应用于20KWp的大型光伏并网示范电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达到改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动态性能的目的,在利用其d-q模型体现并网逆变器非线性特征基础上,应用控制李亚普洛夫函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控制器,以非线性的方法实现对系统的控制。这种方法利用控制李亚普洛夫函数对线电流中的有功和无功分量进行跟踪,实现了并网逆变器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独立控制,并可实现对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MPPT)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李亚普洛夫函数的方法比传统的线性化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