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逐渐失去存在和传承的文化土壤,面临失传与濒临灭绝危险,无法向受众全面展现音乐文化鲜活状态.基于此,提出大数据视阈下五邑地区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保护探究.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划分音乐数据类型,基于云计算平台建立音乐数据库,对待保护资料进行分阶段数字化加密储存.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联合抗攻击性,保密性强,单次文件撤销耗时较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孜地区具有丰富的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围绕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特色在文创背景下的传承创新研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契机,通过挖掘其艺术特色,使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实现活态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环境日趋园林化、景观化、生态化,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加强,但是对于民间艺术部分几乎还没有应用,文章正是以此为切入口,把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在校园景观中,对民间艺术进入高校景观做了一个铺垫,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寻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剪纸的艺术特色,分析剪纸应用在校园景观中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潜意识的唤醒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现行当涂民歌保护模式难以满足民歌传承、保护的需求。作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 术表达,民歌与版权保护对象形式契合。版权保护模式的适当选择要有效调适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和公众间利益的平衡,使信 息获得最大、最优化的产出和使用。因此,权衡传统民歌艺术不同于普通作品的特点,以立足传承、兼顾创新为立法目标,厘定权利 主体,明确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方式,方能实现传统民歌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宝库之外,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戏曲大国,拥有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的一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就在于秦腔,为此需要强有力的传承与这类作品和保护知识产权,并加强对沿线地区的文化互通与凝聚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9.
《软件》2018,(2):57-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唐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等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河北省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变更这些传统艺术却面临着受众群体萎缩、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运用计算机动画手段模拟和重现唐山皮影艺术,发挥现代数字技术及计算机动画制作方面的优势,探索对于唐山皮影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春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民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视觉形象,从建筑上的装饰、庆祝活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人的行为模式五个方面提炼出春节中传统民俗的视觉特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视觉化、有形化,并初探其视觉形象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顺利 《福建电脑》2014,(4):56-57,122
近年来,非物质化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目前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收徒形式进行,一旦传承人离世会导致一些技艺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失传,基于此,本文研究将"非遗"传承与动画类课程教学相结合,从动画类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易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 作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采用SaaS 作为交易平台云计算最终交付的技术方法,并使用基于MVC 的系统开发模式和 JSP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B2C 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交易平台。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交易平 台各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按照交易流程正确运行商品上架、订单管理、发货管理等各项交易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魏莹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8):4170-4171,4187
该文以甘肃少数民族裕固族的民歌为对象,提出了采用Web GIS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数字化展示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新时代多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承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通过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微信表情包的结合创新,让人们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微信表情包,在发扬光大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实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有着非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悠久灿烂,其制作工艺程序繁琐精细,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如今由于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意识淡薄、手段匮乏、人员缺失,传统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面临着"衣随人葬,艺随人亡"的不利困境。文章针对福建省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色内涵与制作工艺的保护研究,梳理了具有针对性的活态保护对策,目的在于构建具有福建省自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机制,弘扬优秀的福建畲族民族文化,建立省内民族文化共生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泉州"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文章以泉州木偶戏为例,介绍了泉州木偶戏的工艺流程,以及在当代艺术发展中分析了新媒体艺术中影像艺术以其独有的艺术形态对传统木偶戏在观念和形式上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