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VANET)身份认证中的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使用传统的任何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而是利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构建了一种匿名身份认证模型,在保证节点身份可认证的同时又防止了节点身份信息在非安全传输信道上泄露。此外,方案不仅满足了车辆单元节点(OBU)与路边单元节点(RSU)间的身份认证的需求,而且确保了车辆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安全性和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安全可靠,且有较低的计算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2.
陈涛  周学广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10):104-106,167
在研究原有的基于身份认证的簇接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shamir门限方案和权重理论,提出了一个改进的Ad Hoc网络身份认证簇接入模型。该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对簇中的所有成员节点赋予对应的权重值,任意成员节点在认证过程中享有不同的认证地位。即使簇中成员节点数量减少,新节点只要获得t份以上的部分成员身份证书和部分共享密钥仍然能够完成认证,计算自己的身份证书和共享密钥。  相似文献   

3.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克服了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没有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证书管理带来的额外开销。但传统认证服务中强依赖于专门认证服务器和可信第三方的认证模式,认证运行成本高,针对集中认证处理能力低、需要低运行成本的WSN网络节点,不能运用传统认证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无证书密码的WSN认证,该认证把网络节点的认证交给可信邻接点组成的认证集去完成。结果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认证方案对伪造、重放、冒充和俘获网络节点等攻击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线性对的Ad Hoc网络门限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鑫  程国胜  许峰 《计算机工程》2009,35(1):147-149
研究移动Ad Hoc网络特有的安全威胁,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对、无可信中心的门限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减少网络中各节点的存储代价和运算量,抵御内部节点攻击和被动攻击。与已有Ad Hoc门限身份认证方案相比,其证书生成速度快、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5.
无线网络下可信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娜  常桂然  王兴伟 《计算机应用》2011,31(11):2950-2953
将基于属性且无可信第三方的平台验证协议以及基于身份的加密协议应用到无线网络环境下节点接入认证模型中,提出一个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可信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与现有的认证方案相比,基于可信平台的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验证移动节点用户身份的同时也验证了移动节点的平台身份;2)不仅提供了移动节点和网络代理间的双向认证,还提供了移动节点间的双向认证。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案满足接入节点身份的匿名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未来车辆在进出交叉口时,将不再受传统信号灯控制,而是通过与交叉口附近的区域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接受区域服务器的统一调度。保证车辆在交叉口通信安全的基础是网络节点的身份认证。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匿名车辆认证方案,在认证中采用基于身份和哈希消息认证码的混合密码认证机制,并将认证结果记录在区块链中。通过仿真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匿名性、保护隐私等特性。与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有效降低了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移动终端提供无缝网络服务,切换认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从认证节点的隐私保护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且支持批量认证的切换认证方案,并且认证过程无需第三方参与.方案中,认证双方无复杂的双线性对运算,移动节点经两次握手可实现安全切换.相比其他方案,该方案不仅满足了认证的安全性要求,还具有较高的认证效率和支持批量认证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高天寒  郭楠  朱志良 《软件学报》2012,23(9):2465-2480
接入认证是层次型移动IPv6(HMIPv6)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构建了适于HMIPv6的分层认证框架,设计了一种节点证书与身份相结合的签名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HMIPv6网络双向接入认证机制.该机制利用基于身份密码技术简化了公钥基础设施的复杂密钥管理过程;以节点证书为接入认证的主要依据,消除了接入网络与家乡网络间的消息交互;采用提出的层次化签名方案,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网络的双向认证.机制经过简单扩展,能够支持多层HMIPv6网络的接入认证.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及其他基于身份的认证方案比较,所提出的机制拥有更高的认证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可认证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新银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5-3167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能有效地克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密钥托管的限制,结合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可认证密钥协商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认证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经过分析,该协议不仅满足一般密钥协商的安全特性,而且与已有的密钥协商相比,具有更少的对数运算。  相似文献   

10.
把集合论思想引入异构传感网认证密钥方案设计中,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对动态累加器的异构传感网认证密钥协商方案.已往基于经典随机图等理论的安全方案主要实现了节点间密钥协商,使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割裂开来;新方案则从集合论的角度把异构传感网认证密钥协商转化为集合元素关系认证,实现了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有效融合.方案包括异构传感网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和广播认证这3 部分.节点通过交换 ID 与证人信息相互验证身份合法性;合法节点协商生成共享密钥;利用广播消息动态增加/删除节点,更新节点证人信息.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但实现了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和广播认证的有效融合,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和网络结构变化的自适应性,适用于节点性能和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场景中.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车载自组网(VANET)面临的通信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自组网中可撤销的聚合签名认证方案。该方案通过匿名认证保障用户隐私,通过使用防篡改设备和聚合签名技术提高认证效率。为实现车辆撤销,要求车辆使用路边单元发放的成员密钥生成签名,当车辆进入路边单元的通信范围时,路边单元实时审查车辆身份,拒绝为撤销列表中的车辆发放成员密钥,使其无法生成合法签名。当仿真区域内各个进口道的输入车流量为每小时600辆时,相较于同类型的几种方案,该方案降低了至少33.77%的认证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车载自组网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震  范佳  成林  安红章  郑海彬  牛俊翔 《软件学报》2019,30(6):1705-1720
随着互联网中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身份认证已成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身份认证手段暴露出一些弊端,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对身份认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认证身份的同时需要保护用户的身份隐私等.采用匿名认证技术可解决用户身份隐私泄露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方案未考虑可监管的问题,一旦用户出现不诚信行为,很难进行追责,因此,需要在匿名认证过程中建立监管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和需求,主要设计了一种可监管的匿名认证方案,通过匿名证书的方式确定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和使用权限,同时,用户在出示证书时可选择性地出示属性,确保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过度暴露;此外,方案中引入监管机制,可信中心(CA)对匿名认证过程进行监管,一旦出现欺诈行为,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该方案主要采用安全的密码学算法构建,并通过了安全性的分析证明,能够高效实现可监管的匿名身份认证,适宜在区块链(联盟链)和其他具有匿名认证需求和可监管需求的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Boneh等利用匿名的基于身份加密方案构造了一个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PEKS),解决了特定环境下对加密数据进行检索的这一困难工作。已有的可搜索加密方案,都是实现对关键词信息的保护,其实一个真正安全的可搜索加密方案,在保证搜索能力的前提下,不仅要实现对关键词信息的保护,也要实现对消息查询方信息的保护。提出具有匿名性的基于身份可搜索方案(ANO-IBEKS)的构造算法,给出了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语义安全性的证明。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大量数据交给第三方服务器存储(比如网络存储)的关键词密文查询问题,可以有效地保护查询关键词和查询者身份等敏感信息,无法追踪究竟是哪个用户查询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标识的异构无线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以CPK技术为基础,实现身份标识认证;引入用户的临时认证身份为用户提供匿名服务,并增强用户隐私的保护;改进Diffie-Hellman算法以增强密钥协商功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Web服务的会话认证需求,提高多方服务交互环境下的认证效率,基于IBC体制中无可信PKG签名思想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名算法,并使用该算法设计一种新的服务会话认证协议。该协议在保证多方服务实例安全共享会话的同时,能够解决密钥托管和防PKG伪造用户签名等问题,认证方只需对多个会话实例认证信息的聚合签名进行一次验证就能确信各签名是否来自指定的会话参与方,从而减少会话认证量。相比类似方案,该协议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相比单服务,多服务器环境的认证方案具有不需要用户重复注册和记忆多个密码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学界关注。2015年,屈娟等人提出一个多服务器环境下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三因素身份认证方案。相比目前其他多服务器环境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新意。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方案仍然存在如下缺陷:容易受到重复注册攻击;生物特征处理不恰当;认证过程严重依赖注册中心,容易遭受拒绝服务器攻击以及系统整体健壮性不高;协议部分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安全概略和切比雪夫多项式的三因素身份认证方案。通过分析可知该方案虽然计算量有所提升但是能较好解决屈娟等人所提方案存在的安全威胁,同时该方案也能实现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滨  常亚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5):2720-2721,2804
通过分析文献[1]中Wang提出的一个匿名移动无线认证方案中的Hand-Off认证协议,发现了其存在安全漏洞,无法抵抗中间人发起的重放攻击,针对该协议存在的安全漏洞对原协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协议可以安全的实现用户与机站之间的身份认证,并可以有效地抵抗中间人发起的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8.
李明  王勇  谷大武 《计算机工程》2004,30(20):1-2,36
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认证群组密钥协商方案ASTR,把日前通信开销最小的方案STR与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结合起来,不仅保持了STR在性能方面的优势,而且提供了隐含密钥认证和完善前向保密等安全属性,弥补了STR不能抵抗主动攻击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